把脈2014全球經濟 衛報:不妥善處理 別想日子可以照過
鉅亨網劉祥航 綜合外電
能源價格大跌,成經濟發展變數(圖:AFP)
2014年即將結束,已不少經濟學家觀察到,今年經濟局勢與 1999 年格外相像,英國《衛報》編輯 Larry Elliott 認為,相較 15 年前,今年的問題更為嚴重,處理起來更加棘手。
Elliott 指出,當今俄羅斯陷於危機,歐元區充滿擔憂,日本努力從停滯中出,蓬勃發展的股市脫離了經濟現實,盎格魯撒克遜經濟體的表現,勝過其他西方先進國家-2014年底的情況,就像 15 年前。
當時,全球化的抗議在西雅圖首度出現,人們憂心著後來並不構成威脅的千禧蟲。油價還很低,銀行廉價貸款,人們談論著新科技將帶給世界的重大革命。
這當然不是說,世界 15 年來沒有真正改變。但 Elliott 認為,要防止全球經濟失速,如今任務更為艱難。利率居於谷底,都無法阻止經濟增長放緩,有些國家的生活水準倒退回 2000 年代初。人們還要忙於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市場開放貿易及貨幣管理,要創造就業機會,變得難上加難。
解決之道眾說紛紜
人們對此各有解釋。有一種觀點,特別受到各國央行及技術論者支持。他們相信,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是一些時間。從這個觀點,全球正處在一個技術移轉的邊緣,通常這大概每 50-60 年會發生。而 4 分之 1 世紀前共產主義的崩壞,拖慢了這個經濟的結構轉型發生。地緣政治的調整,像是中國的崛起,現在花了多於預期的時間,但終究會完成。
另一種不同的觀點相信,全球經濟的停滯,來自於缺乏結構性改革。德國政府就是持此觀點,指責歐元區的危機不在缺乏需求,而是供給面成長的障礙。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08 年的金融危機,實際上導因於過度管制。
因此,解決之道在於,透過改革讓市場運作更順利,提高工作的激勵誘因,淡化勞工權利,減稅、降低政府開支,平衡預算,對抗保護主義的趨勢。
此外,還有凱因斯主義的觀點。如此,應該盡可能回到 1950 與 1960 的黃金年代,也就是說,政府該重新審視緊縮計畫,維持低利率,利用再分配均衡分配增長的成果,並回到 1970 年代早期那樣的匯率管理制度。(接下頁)
常見的看法則認為,這是長期發展中,出現的短期修正,然後仍會回到常軌。從 18 世紀之後,生活水準的穩定增長,已經是現代工業世界的特色。人們很難相信,發展 250 年的腳步會戛然而止。
這麼看,全球短期低估不需太擔心,特別是油價從夏天以來腰斬,對降低生產成本是件好事。只要其他條件相同,低能源成本有助提升消費者支出,以及原油進口國的企業投資。
悲論看法充斥
然而,Elliott 指出,要是其他條件不相同呢?如果普丁未能處理好油價下跌對俄羅斯經濟的衝擊,如果掛鉤原油價格的衍生品的損失,進一步打亂全球金融體系,如果原油價格的下跌,其實是反應需求疲軟的結果-那麼整個問題得重新思考。
HSBC 首席經濟學家 Stephen King 認為,原油及大宗商品價格下滑,預示著全球經濟的情況相對較差。他說,在債務水準仍高之下,貨幣政策效果變得有限。全球央行已經長久寬鬆,保持極低利率,但信貸增長卻不多,這就像是日本危機再現。
當然,日本化的現象不見得很糟,畢竟日本 25 年來還維持本身是高生活水準的富裕國家,美國前財政部長 Larry Summers 擔憂的長期停滯,不一定會帶來悲慘的後果。
但「日子照過」的想法,卻有 2 個很難逃避的缺點。首先,經濟衰退,債務、通縮與巨大的投機金流,勢必衝擊未改革的銀行體系。另一個更令人悲觀的是,用極低利率硬是塑造成長假象,推生龐大的泡沫,然後成長的現象還遠不及預期,泡沫不可避免會破裂,但全球面臨的風險愈來愈可怕。
經濟學家 Harry Shutt 就在最近的部落格文章上說,有可能人們進入一個歷史的新階段,就像封建時代結束那樣的變化,但卻沒有意識到。一步走錯,有可能新的黑暗時代正在到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