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仇警情緒 美警穿防彈衣避滋事者 3警同行雙警車出勤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23 09:50
接連兩宗襲警案令全美警方高度戒備。圖為紐約警員在兩名同袍殉職地點附近站崗。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明報
美國紐約市2名警員上周六(20日)遭1名仇視警員的黑人槍殺後,全美警隊步步為營,防範「仇警情緒」。紐約、華盛頓等大城市的警隊紛紛發出警告,要求警員執勤時穿著避彈衣,密切留意周圍環境及小心控制在各種場合的言論,包括社交網絡。紐約警察工會更呼籲警員出勤時應兩輛警車同行或3名警員同時出動。
香港《明報》綜合外媒報導,紐約兩名警員屍骨未寒,美國周日(21日)再有警員殉職。佛州45歲資深警員孔德克(Charles Kondek)凌晨處理噪音投訴時,遭23歲釋囚帕里拉(Marco A. Parilla Jr.)槍殺。兇手聲稱自覺「如籠中鼠」,在案發現場尋找指摘他違反緩刑限制者時殺警,但非為報復警員。
針對黑人男子布林斯利(Ismaaiyl Brinsley)上周六行刑式槍殺紐約華裔警員劉文健(譯音)及其同僚拉莫斯,紐約警方向全市3.5萬名警員發出指引,要求徒步巡邏警員必須2人一組,各警局暫停輔警巡邏;探員外出查案時避免單獨或兩人拍檔,而是改為3人一組。
紐約警察工會呼籲警員收到求助報告後須兩輛警車同時出動,「毋須理會上級意見」,如非「必要」勿採取任何拘捕行動。在疑犯原居的馬里蘭州,蒙歌馬利縣警察局長曼格(Tom Manger)呼籲警員「像保護大眾般好好自我保護……安全,彼此關照,精明,佩戴安全帶、穿上防彈背心」。
首都華盛頓的警隊也在案發後3小時收到警示:「提醒各位同袍,無論在值班巡邏還是休班時都應保持警覺,不斷留意周圍環境。」同一公告每隔兩小時重複一次。新澤西紐華克警方要求警員避免單獨巡邏及避開意圖滋事的人物。
馬里蘭州喬治王子縣警察工會主席瓊斯(Dean Jones)說:「我擔心那不是最後一宗(警察遇害事件)。」華盛頓特區警察工會主席伯頓(Delroy Burton)說:「我們容易受襲,因為我們穿著制服,坐在有標記的車裏一沒法防範想加害我們的人。」
調查人員周日透露,布林斯利曾被捕過20次,還曾因藏有槍械入獄2年,但跟極端組織或幫會沒有任何關繫,迄上周六槍傷29歲前女友之前也沒有「真正的暴力行為」,不過根據目擊者描述,他抵達紐約市在魯克林區準備行兇時,曾向2名路人查問他們的幫派從屬關係,請他們追蹤其Instagram,並說「瞧我要幹什麼」。家人透露,布林斯利自幼有暴力傾向,連媽媽都怕了他。警方指他沒有確診的精神病紀錄,但《華爾街日報》報導,他曾在獄中問卷中答稱自己接受過精神病治療。
殺警案令紐約警隊與市長白思豪的關係進一步惡化。警隊不滿白思豪以維護人權為由質疑警員執勤手法。任內積極推動「零容忍」滅罪策略的前市長朱利亞尼亦批評白思豪處理反警示威「不夠強硬」。朱利亞尼周日稱,警員之死不是白思豪的責任,但白思豪應更尊重和支持警方執法。殺警案發生後,有人以「紐約市民」名義發起網上聯署,希望收集7.5萬人簽名,呈予紐約州長及州議會,要求白思豪落台,截至昨日已有逾5.7萬人響應。(接下頁)
[NT:PAGE=$]
民眾在兩名警員被殺現場附近放上鮮花以表哀思。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明報
40歲遇害警員拉莫斯的13歲兒子杰登(Jaden Ramos)在網上留言悼念其心目中「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形容父親因身為警察而遭殺害,令他感到可怕。
拉莫斯遇害後,親友紛紛在杰登的facebook留言安慰他,杰登也貼文說「這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他寫道﹕「今天我要向爸爸道別。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他總是在我身旁,是我最好的爸爸。有人只因是警察身分就被槍殺,這太可怕了。人人都說他們討厭警察,但遇險時卻向他們求救。我會永遠愛你,永不忘記你。安息吧爸爸。」
杰登12月10日剛上載父子兩人的合照,慶祝父親40歲生日,並貼文說﹕「全世界最好的爸爸,生日快樂,你總是在我身邊,即使那是幾乎不可能的時候。」與紐約警方關係良好的美國職棒洋基隊宣布,前老闆史坦布萊納(George Steinbrenner)所屬的銀盾基金會(Silver Shield Foundation)將支付杰登及其就讀大學的兄長學費。銀盾基金會專為紐約市警局、消防局及港務局所屬員工因公殉職的遺孤提供教育經費。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殉職的32歲華裔警察劉文健(音譯)剛剛新婚3個月,替其父母檢查身體的醫生透露,兩老得悉兒子去世後心神恍惚,口中不停念着:「我兒走了。」劉的妻子傷心欲絕,待在房中不願出來。中新網報導,劉文建是廣東台山移民,12歲跟隨父母赴美,是家中獨子,生前與妻子和父母同住。中餐館老闆湯先生稱,劉文健和拉莫斯遇害前最後一餐飯就在他店內購買,他叫兩人在店內吃,兩人婉謝後回到警車就餐,不久後就被槍殺。
餐廳用品供應店東主梁先生稱,劉文健以前由警校回家時,常順道到訪其店,他曾問劉為何想當警察,劉說﹕「我知道當警察很危險,但我一定會做。」(接下頁)
[NT:PAGE=$]
對美國有輿論將殺警案歸咎近日示威,NBA名宿渣巴(Kareem Abdul-Jabbar)在《時代》網站撰文促勿混淆視聽,以下為節譯: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這是尋求公義伸張及哀悼死者的時刻。布魯克林2名警察遭殘殺是國家悲劇,應舉國哀悼。我的祖父與父親都是警察,我了解執法是一件怎樣困難和危險的工作。我們應該重視及表揚獻身保護公眾及司法制度的警察。
不過,人們同時要明白,他們之死跟近日抗議司法制度弊端的大型示威並無絲毫關係。殺警兇手並非政治活躍人士,而是一名精神飽受困擾者,將其所作所為歸咎於示威,便有如將約翰連濃被殺歸咎小說《麥田捕手》,或將雷根險遇刺歸咎電影《的士司機》。
那些試圖將殺警案跟有清晰訴求的全美和平示威者關聯起來的人,是出於私心蓄意引導民情反對示威者。他們希望誤導公眾情緒及轉移焦點,試圖阻止示威及一些已經產生的正面改變,羞辱及怪罪他人遠比回應合理訴求容易。
一些警察工會的行徑尤其令人髮指。紐約市長白思豪因曾表態支持示威者,跟警察工會生齟齬。巡警福利協會發起聯署杯葛他出席殉職警員喪禮;沙展福利協會的Twitter更聲言白思豪雙手沾有兩名警員的血。紐約州前州長保陶基(George Pataki)亦在Twitter上批評白思豪「反警」。美式足球隊伍聖路易斯公羊模仿布朗雙手舉高進場,NBA球星勒邦占士穿上「我不能呼吸」T恤也惹警察工會憤怒。
保陶基及警察工會高聲疾呼「警察歧視」(Policism),是基於經濟利益或政黨政治,而非社會公義。他們只是將悲劇當作日後合約談判或政治的籌碼。什麼導致一個精神不穩者槍殺警員?示威者?白思豪?因為黑人被殺?恐怕以上皆非,他是一個隨時引爆的計時炸彈。阻止旨在促成正面改變的示威就可以阻止類似事件發生?不會,因為兇手根本精神有問題。要保護警察,大概只能增加精神健康服務及監察暴力傾向者。但那些激動的聲明從未作這些要求。
《洛杉磯時報》一篇關於殺警案的報導把紐約示威標籤為「反警察遊行」,是極不準確的描述。遊行旨在喚醒群眾關注雙重標準、新入職警察審查不足,以及訓練不足導致沒必要的殺害。示威者並非針對警察,而是制度化的種族主義,這正如要求開除性侵神父並不是對天主教的攻擊。警隊中的害群之馬、差劣的訓練,以及盲目包庇一切的警官,才是敵人。要對那些以性命捍衛我們自由者表示敬意,並不是削減自由,恰恰應徹底履行自由以追求公義及和平的社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