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人民幣匯率進入新階段 2015年在波動中實現均衡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人民幣匯率進入新階段

——2014年人民幣匯率回顧和2015年人民幣匯率展望

李建軍 中國金融資訊網人民幣頻道特約專欄分析師

如果說中國經濟在2014年開啟了新常態的經濟增長新模式,那么從人民幣匯率角度來說,2014年也是很特殊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人民幣匯率不僅改革力度繼續加大、市場主體的作用更加凸顯,而且波動更加劇烈頻繁、波幅不斷擴大;單邊升值的軌跡也被打破,甚至2014年可能成為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的一年,這是近些年來未見過的。總體上看, 2014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表現較為充分的一年,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人民幣匯率開始出現升貶交替的周期性運行軌跡。自2010年6月,中國央行重啟匯率制度改革以來,至2014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了近12%,達到近20年內的最高水平。至此以后,人民幣進入了貶值頻道,歷時近5個月。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超過3%,期間曾創出過1美元兌換6.26元人民幣的水平,這是2012年末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最低值。但進入6月以后,人民幣匯率開始回調,並一直持續到11月中旬,期間人民幣又升值超過2%。然而,12月以來,人民幣又開始急劇貶值,從11月中旬的1美元兌換6.12貶值到6.19,僅僅一個月就貶值了1%。

盡管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后,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趨勢就已經被打破,但2010年和2012年10月出現的兩次貶值,幅度小、時間短,沒有不改單邊升值的大趨勢。相比而言,2014年人民幣匯率卻經歷了較為完整的升貶周期,持續時間之長、波幅之大幅度堪稱歷史之最。

二是改革力度加大、政府和市場力量更加均衡。2014年3月17日,央行宣布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和之前匯率只能在1%的狹窄區間內波動相比,市場對價格的影響力明顯上升。作為價格制定者的央行退出常態化干預,市場和央行共同來決定匯率價格。例如11月末出現的這次貶值過程,就是三季度以來企業結匯減少、購匯意愿增加所導致的,甚至在央行引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升,進行干預之后都沒有逆轉這一過程,反映了市場力量越來越強大,在人民幣定價的作用越來越大。現在央行的角色更像是市場的監督者,起到維護市場秩序、確保市場穩定運行的作用。例如,2014年年初人民幣長時間貶值,就和央行阻止套利和狙擊熱錢分不開。

三是人民幣匯率的關注點不斷增加。目前人民幣已經實現了跟包括歐元英鎊加元澳元日元等全球各主要非美貨幣的直接交易,這不僅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使人民幣匯率跳出了僅盯住美元走勢的邏輯框架。2014年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已下跌1.2%,但是對歐元日元均升值10%左右,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也升值了2.6%。這說明,隨著人民幣國際影響力的擴大和全球市場流動性的增強,人民幣匯率需要關注的維度在增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能完全反映人民幣匯率走勢的真實情況。

展望2015年,我們認為,由於中國經濟總體向好,貿易順差增長趨於穩定,人民幣匯率的基礎牢靠。同時,隨著貨幣政策框架的重構和人民幣國際化深化的要求,匯率市場化的步伐將加快,市場力量會發揮更大作用,進而增強匯率的波幅。從政策角度看,國內外利差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影響可能有限,央行在操作上存在對沖市場波動的可能性。我們的基本結論是,人民幣匯率將在大幅波動中實現均衡,任何單向的運動既不現實也不可能。

一是傳統的經貿因素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目前,中國的經常賬戶盈余與GDP的比例從2007年的10%尖峰降至2013年的2.1%。從國際流行的判斷一國均衡匯率的標準看,人民幣已經基本實現了均衡。持續大幅升值不會出現。從總體判斷,在外部環境穩中趨好、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新的增長點蓄勢待發的背景下,2015年中國經濟仍將平穩增長,預計GDP增長在7%左右。盡管有所下調,但在全球范圍內仍屬於較快的增速,對國際資本具有吸引力,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有力支撐。

二是貨幣政策框架重構會推進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為適應經濟新常態,貨幣政策操作的新框架正在形成,其核心是有效性和獨立性,不再依賴外匯占款進行貨幣的被動投放。理論上講,貨幣政策有效性與匯率浮動之間具有替代關係。因此,匯率市場化可看作是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的單邊運行也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單邊升值會帶來投機和套利,而一味貶值可能導致引起貿易摩擦和資本流出,對正在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央行的目標是均衡匯率,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總體框架下,央行會在關鍵時刻干預市場,防范外匯市場失控,避免人民幣匯率的超常波動和超調,維持匯率雙向波動。

三是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匯率穩定的波動。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金融戰略。從國際經驗看,只有強勢貨幣才有可能成為國際貨幣。但強勢並不代表持續升值。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主要症結在於缺少金融項下的安排,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動機較為單一,缺乏金融投資的渠道。因此,只有人民幣匯率穩定且雙邊波動,才能同時為市場提供投資信心和投資的機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健康發展。

四是市場的力量會增強,人民幣波動將會加劇。無論是從今年的外匯占款減少,還是銀行結售匯出現逆差的頻率來看,私人部門持匯意愿增強。這表明在央行逐步退出常態化干預匯市的背景下,市場力量正在成為匯率決定的主要因素。而相比於政府干預具有較為清晰的方向和目標,市場的博弈行為具有更強的不確定性,由此將會造成匯率波動更不穩定、波幅也更大。

五是利差縮小和利率市場化存在對沖,人民幣匯率受到影響有限。今年,央行為刺激實體經濟已經進行了一次全面降息,而美國則進入了加息周期,這也被看作是2014年12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一個主要原因。由於明年經濟仍面臨一定困難,特別是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仍比較突出,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這會對人民幣匯率構成一定的貶值壓力。但從另一方面,央行這次采取的非對稱降息以及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1.1倍擴大至1.2倍的做法,標志著央行正在推進利率市場化,在商業銀行大都上調1年期存款利率之后,這一基準利率目前仍為3.3%。即使明年中國降息而美國加息,利差收窄也將較為有限,不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太大沖擊。

六是人民幣有效匯率和對美元匯率之間存在政策對沖空間。2015年,美國將開啟升息周期,而歐元區和日本將繼續加碼寬鬆政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程度可能加大。歐元兌美元、日元兌美元均將進入下降頻道,新興國家貨幣則面臨進一步貶值風險。基於此,按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將上升,中國的出口受到的影響將會較大,危及2015 年的經濟增長和穩定就業目標。從技術上說,控制人民幣有效匯率過快上升,就需要人民幣相對美元小幅貶值,這意味著在政策上存在對沖的可能性,即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空間將受到限制。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后,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金融資訊網采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轉載和引用此文時務必保留此電頭,注明來源於:中國金融資訊網並請署上作者姓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