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普選人大設3閘門:1200提委 須過半數 最多3候選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28 10:12
人大常委會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了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委員長會議並向大會提出關於特首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草案。
圖片來源:中新社/香港明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27)日通過特首梁振英提交的政改報告,並將審議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就2017年特首普選草擬的決定草案。據了解,草案列出「三道閘門」,防對抗中央人士「出閘」參選特首,包括提名委員會參照選舉委員會維持1200人,4大界別比例不變、特首參選人須獲提委會過半數支持方可出閘、特首候選人數目限為2-3人。人大常委會今(28)早將分組討論有關草案,預料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會列席。
《星島日報》報導,人大常委會周日(30日)會表決有關香港普選特首的草案,李飛當日下午會隨即召開記者會解釋有關決定。據悉,港府已做好部署,當日特首梁振英、政改3人組及行政會議成員,會齊集政府總部召開特別會議,除了一齊看李飛記者會直播,還會交換看法,並一同向傳媒公布港府的取態及下一步工作,以展示特區政府的團隊精神。
張德江昨早主持人大委員長會議,聽取了李飛就特首普選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草擬的決定草案,並決定將有關草案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李飛昨午在人大常委會會議上花了約25分鐘宣讀有關草案,草案共有17頁,其中5頁為2017年特首普選辦法的具體決定,另外12頁則為有關決定的解釋。
據了解,有關草案詳細列出特首普選的具體框架,包括提委會維持1200人不變,繼續由工商金融、專業、勞工宗教及政界四大界別同等比例組成;至於提名門檻則訂明為過半數,候選人數目限為2-3人。特首候選人須獲過半數有效票方可當選。不過,有關草案未有提及入閘門檻、選民基礎、是否以全票制提名特首候選人,以及如何處理白票等問題。至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草案則建議不作修改。
港區人大代表馬逢國透露,有關草案總結了香港社會過去數年對政改的4項共識,分別是需要有特首普選、特首普選須符合《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普選對香港未來發展、經濟及社會的繁榮穩定有正面作用,以及特首候選人須愛國愛港。
葉國謙認為,草案對特首普選辦法有清晰的說法,也回應了提委會組成及提名民主程序等核心問題。他指,委員長會議接納了特首提交的政改報告,代表政改已進入第三部曲。
吳秋北形容,有關草案的決定清晰,有助特區政府展開第二輪政改諮詢,否則若採用《基本法》般粗條的寫法,只會引起更多爭論。問到有關決定會否立即觸發「佔中」,他指任何人都有「逆反心理」,何況中央怎能隨便受人威脅,直言佔中加速了人大常委會作決定。
港區人大代表鄭耀棠強調,中央堅決希望履行承諾,讓香港在2017年普選特首,但他憂慮有極端分子不想香港有普選。他不擔心普選框架出台會觸發「佔中」,因為即使有關草案留有較大空間,「佔中」都會發生,「倒不如我就乾脆點,清清楚楚告訴市民,我們的方案應怎樣走,因為時間無多。」
鄭耀棠又再次批評泛民多次拒絕與中央溝通,「你一而再、再而三,讓人『食檸檬』,吃完一次又一次,吃得多也會胃酸過多,對嗎?
社會各界認為這些規定「合理合法」,有助讓香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並寄語反對派不要再提出超過香港政治現實的要求。 (接下頁)
[NT:PAGE=$]
香港《文匯報》報導,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昨日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為提名門檻和候選人數目設限是「合理合法」。他指出,「過半數」的提名門檻,先能代表「提名機構」的整體意見;再者,很多公司機構董事會均須「過半數」董事先能通過,重要會議甚至要超過2/3,「我認為『過半數』的提名門檻是『合情合法』。」
他續說,基本法清楚定明,提名委員會參照現行選舉委員會組成,為此,提委會維持四大界別絕對具合法性;至於特首候選人數定於2人至3人為上限也是合理的規定,「太多候選人不單情況混亂,還會導致選舉成本過高,前兩屆行政長官選舉也是3名候選人。」
盧文端並批評,反對派不斷提出超過香港政治現實的要求,根本沒有誠意理性討論,「任何選舉方式都要符合香港實際情況。香港回歸僅10多年,應循序漸進發展而非一步登天。」
正在北京列席會議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希望,人大常委會就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制定出仔細內容,「政改諮詢已進行相當長的時間,而『泛民』對中央邀約卻一再『請食檸檬』,食得多會胃酸過多。國家處事不能拖拉,遲早要有了斷,倒不如清清楚楚告訴市民政改應該如何走,免得又起爭拗,若還留有空間,只會爭論不休、浪費時間。」
他不認為人大常委會公布普選框架等同「落閘」,「中央履行普選特首承諾一直沒有改變,但香港部分人早於年幾前開始策動『佔中』。無論人大常委會如何決定,這些人都會搞『佔中』,甚至不想香港普選行政長官。中央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詳細研究過各方意見才提出方案的。人大常委會公布框架不是『落閘』,方案出來後還可以討論。」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友嘉認為,「過半數」提名門檻、候選人數定於2名至3名,均屬合理規定,「即使『過半數』提名門檻是高的要求,但反映了人選真正獲得提委會的大多數支持。有些人更會反駁,若不獲『過半數』支持怎能體現『機構提名』?若有5名至6名候選人的話,的確比較混亂。事實上,許多外國選舉制度中,最終有機會勝出的候選人,通常只有2名至3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期盼,全國人大常委會定出清晰框架,包括提名門檻和候選人數目設限,推動香港落實「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歷屆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均維持於2人至3人,這是可以接受。我盼望香港盡快落實政改『五步曲』,為香港民主走出一大步。」
他續說,現階段應先行解決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隨後討論立法會選舉辦法,這也是符合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長容永祺表示,特首選舉提委會是根據選委會演變而來,其組成代表了香港的價值觀和香港的精神,具廣泛代表性及社會認可,也是基本法明文規定的,不應武斷否定。
他續說,四大界別包括各界精英及代表, 「當時是很有智慧地定出來的,即使到現在,引領香港的依然是工商界別,不能無視他們的聲音。......如果他們(工商界人士)比較傾向支持愛國愛港人士,原因很簡單,他們也看到,與中央對幹是沒有好處的。」
容永祺又強調,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在討論政改時不可以不考慮國家主權及安全等因素,而「一國兩制」已經給香港很大的空間,應該好好珍惜,民主的發展應根據基本法循序漸進,要先行出第一步,然後再不斷改善,第一步都踏不出,往後很難有機會落實普選。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強調,特首普選一定要按照基本法原則進行,中央對此有絕對決定權,香港亦有責任處理好選舉安排,確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不變。
他指出,「過半數」的提名門檻是理所當然,可確保特首人選有足夠的認受性及代表性,而規定參選人不多於3人,亦可令選舉集中焦點,「選特首是選賢與能,要高質素,不是開派對,人多就好。」而凡事有緩急輕重,他支持先做好2017年特首選舉,將來再處理2016年立法會選舉制度的問題。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說,民建聯提交的政改建議方案,建議採用「全票制」確保候選人取得提委會「過半數」提名支持,「若不採用『全票制』,較難挑選出獲『過半數』提名的候選人,屆時候選人就難有廣泛代表性。」
陳恒鑌並指,候選人數目定於2名至3名是合乎規定,「太多候選人會眼花繚亂。按照過往幾屆的選舉經驗,說明選委會按四大界別,既符合均衡參與的原則,又能確保有效運作。至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辦法應維持不變,先易後難,先集中討論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 (接下頁)
[NT:PAGE=$]
不過,若按政改方案規定,泛民能入閘成為特首候選人的機會是「零」,方案恐遭到否決。香港《明報》報導,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系主任馬嶽稱,若消息屬實,泛民能入閘成為特首候選人的機會是「零」。政改方案要獲立法會2/3支持才可通過,民主黨、工黨昨已表明,若人大常委堅持「過半數」提名才可出閘,並限制候選人數目,他們將否決方案。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說,中央要求對話,民主黨亦不會抗拒,但仍會堅守立場。
至於被視為「撬票」對象的泛民議員亦有唱淡,公共專業聯盟莫乃光被問到可會否決方案時表示,「很難想像方案有空間獲通過」,而黨友梁繼昌則表明反對方案。民協馮檢基說對政改發展感悲觀,但會「繼續爭取」。
工聯會黃國健亦預料政改通過機會「好微」,惟寄望港府提出政改方案後,民意會支持「袋住先」,先接受一人一票普選安排,這樣或有機會動搖泛民議員支持。
不過,港大法律系教授陳弘毅說,即使人大常委決定「過半數」提委會提名,相信仍有空間討論如何先成為特首「參選人」。他指出,若成為「參選人」的門檻劃於1/8(即目前選委會提名門檻),根據上兩次特首選舉經驗,泛民仍有機會成為「參選人」。他指中央官員曾表示不是所有泛民人士都是與中央對抗的,故「理論上」或有被認為「不與中央對抗」的泛民人士,取得過半數支持,成為正式候選人。
按歷屆選委會經驗,支持泛民的選委人數從未超過2成,故要求「過半數」提委即5成提名,馬嶽認為泛民能入閘的機會是「零」,「其實也不用傾泛民能否出閘,因為方案根本不能取得立法會2/3支持通過」。他又稱,看不到第二輪諮詢後,方案可以有大修改以增加提委會的民主程度。
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昨晚預告,將於8月31日晚人大常委正式公布決定後公布「行動」。
人大常委昨午在北京討論為特首選舉「落閘」之時,香港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政圈的中間派人士瀰漫著一片悲情,指人大常委的建議是最壞的結果,無論中央、港府、泛民、中間派以至市民,也可能變成輸家。過去一年,政圈中間派人士、學者提出溫和方案及四出奔走,結果徒勞無功,只能靜待「佔中」發生;「18學者方案」倡議人方志恒更以「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來形容心情,不諱言「任何的對話、改革、中間、溫和路線,都已經走到盡頭,不可能再繼續下去」。
力主溝通對話的中間派,過去一直力爭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留有討論空間,開會前部分人還存有一絲寄望,但不少人昨日均說「失望」、「無言」。參與39名中間派聯署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表示,若最終人大常委會「落閘」,他們只能「順勢而行」,但「佔中」等肯定會發生,相信要待一系列抗議運動過後,才或許可能會有力量重新整合,拉攏各方討論。
陳婉嫻說,人大常委會的決定31日才正式公布,現時仍期盼人大決定留有空間,令各方繼續有商有量,「希望有路走」。若人大常委會決定明確指需要過半數門檻、特首候選人數為2至3個等,她認為到時「仍可用智慧諗點達成共識」,但屆時將有另一局面,而相信中間派也難以再走下去。
「18學者方案」倡議人之一的港大法律學者張達明擔心,人大決定或會將溫和派推向激進甚至「佔中」,稱現時心情沉重,「看到事態發展,不想發生的事似乎無可避免」。
方志恒在facebook感慨留言,指「我不會放棄參與政治,但未來一段時間我需要安靜下來,反思香港政治的出路」。他慨嘆幻想破滅,「一種對中國改革抱有希望、對香港回歸後逐步發展民主的樂觀思潮已經正式壽終正寢」。對於香港的民主運動,是走上全面抗爭的道路,抑或是演變成本土意識運動,他表示不知道,但肯定的是中間、溫和改革路線已經走到盡頭。
政改民意關注組成員兼民主黨員狄志遠以「失望」形容昨天心情,「我們推動各方商討,但現在還能有什麼(空間)可叫人去商討?」他指今次人大的決定,無論中央、泛民,各方也會是輸家。不過,他指政改民調工作仍會繼續做,看看這情況之下,市民還會否接受「袋住先」。
傳媒連日來不斷報導人大常委會有關2017年特首選舉的決定草案的內容,包括擬為特首候選人設過半數提委門檻等,但人大常委會昨日在北京召開全體會議、聽取有關2017年特首普選產生辦法的決定草案後,已聽取草案的港區人大代表卻拒絕對傳媒消息作評論,就算是對提名門檻的個人看法也不願表態。列席會議的港區人代馬逢國說,現時不公開框架是要給予空間人大常委討論,在決定前不便公開決定草案內容。
部分列席的港區人代如廖長江、張明敏等,全程以專車出入下榻酒店和人民大會堂。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原本與馬逢國一起步出人大會議中心,但在馬逢國接受訪問期間,卻獨自走回人大會議中心。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日亦全日不在傳媒視線之內。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雖曾在專車上和傳媒打招呼,但始終沒有走出人大會議中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