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李嘉誠疑從中國撤資 怡和大舉北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28 09:28


有關亞洲首富李嘉誠(Li Ka-shing)的兩周報導要點是這樣的:他控股的公司宣佈,可能斥資50億美元進軍飛機租賃業務,並且控股一家22億美元的澳大利亞天然氣分銷商。然而,李嘉誠再度被指拋售房地,藉此從中國內地和香港撤資。


李嘉誠的一言一行受到香港、往往還有全球媒體的關注。這與香港規模相仿的另一個商業帝國怡和集團(Jardine Matheson)形成鮮明對比。最近,怡和集團旗下零售子公司牛奶國際(Dairy Farm)斥資9.25億美元入股中國一家超市連鎖店。這是幾十年來該集團對中國內地最大的單筆投資。然而,几乎沒人對此發表評論。

將這兩家商業帝國的不同經營方向做一番比對看起來簡單得很。它們共同的血統只會增加趣味——李嘉誠曾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試圖收購怡和。他是香港現在成功的象徵,而怡和代表香港往日的殖民時代。

把牛奶國際的交易和今年早些時候入股一家中國汽車經銷商的交易放在一起看,怡和的舉措可以被視為大舉北上,而李嘉誠的資處置舉措看起來像是“從中國撤資,轉投其他地區資”的信號。

但是,看待亞洲股權結構複雜的企業帝國(包括這兩家集團)的更好方式是,不要把它們看作企業,而是看作龐大的長家族投資基金,盡管它們沒有能力輕易拋售股票。從這個角度看,它們的思路既是創造財富,也是財富保值,這意味它們會對沖自己的押注。

就投資而言,李嘉誠將會一直“看多”香港,因為他已經嵌入香港的方方面面,即便想要完全退出也做不到。他能做的是再平衡,在其他地區收購資以對沖在大中華區的押注——他似乎正在這麼做。李嘉誠最近籌集的資金除了房地銷售所得外,還包括分拆香港電燈有限公司(Hong Kong Electric,簡稱港燈)獲得的30億美元,以及將屈臣氏(Watsons)四分之一股權出售給新加坡淡馬錫(Temasek)獲得的57億美元。港燈是香港兩大電力公司之一,而屈臣氏是快速發展的以亞洲為主的藥店和超市集團。與此同時,怡和集團過去10年在拓展東南亞業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控制阿斯特拉國際集團(Astra International)。按市值計算,阿斯特拉國際集團是印尼最大的公司,經營範圍從金融服務到汽車製造和IT基礎設施。牛奶國際一直在印尼、越南、柬埔寨和菲律賓擴張。

李嘉誠在其他國家投資並非什麼新鮮事。怡和集團在中國的投資也一樣。李嘉誠的持股已經包括從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到歐洲的移動電信網絡、港口和藥店等。

怡和集團長期活躍於中國。香港置地(Hongkong Land)從重慶到北京的項目正在建設中。牛奶國際一直在華南擴張7-Eleven便利店,同時文華東方(Mandarin Oriental)去年在上海和廣州開設了連鎖酒店。還有4家酒店正在開發中。總體而言,怡和的兩家控股公司——這是主要為防止李嘉誠收購而設計的結構——大約40%的利潤來自大中華區,盡管其內地資與長期持有的香港資很難劃分。怡和是香港房地價格高得令人瞠目結舌的中央商務區最大的業主,同時其超市和藥店和李嘉誠的公司構成了利潤豐厚的雙頭壟斷局面。

兩家集團公司在風格上有所不同,這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媒體對它們報導的不同。李嘉誠是一個類似於私人股本的資交易者,同時在潛在交易方面人脈最佳。這很容易上頭條新聞。與此同時,怡和是一個資收集者。

Dealogic的數據顯示,過去20多年,怡和收購併出售了244家企業和價值260億美元的股份。李嘉誠的企業做了400宗交易,處理了1730億美元的資。

怡和有意避開媒體關注。該集團深諳“大隱隱於市”之道,它在百慕達注冊,股票在倫敦掛牌,但在新加坡交易,而業務運營以香港為大本營。

李嘉誠在香港從未低調過——因投資手腕高超而被稱為“超人”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指望低調。持續不斷地撮合交易將使他繼續吸引媒體關注,正如怡和的舉動將會躲過媒體關注一樣。

但無論是吸引還是避免媒體關注,他們的最新舉措都給我們上了客觀的一堂課,表明有必要觀察整個帝國,而不僅僅是最新的交易。

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亞洲金融記者

(來源:FT中文網 譯:鄒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