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回饋員工 高薪100指數 加薪企業正向指標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台灣薪資水準低迷,一直是社會上廣泛討論的焦點;證交所近年配合政府政策,編製數個有關就業相關的新類型指數,並藉篩選成分股,鼓勵上市公司擴大雇用員工數以及提高薪資,2010年證交所與銳聯資產合編就業99指數,以雇用員工數目為篩選標準,今年則發表全球首創的高薪100指數,以發放員工薪酬的上市公司進行篩選與排名,並將其納入成分股,無非就是希望藉編製指數,鼓勵上市公司提高員工薪酬,創造更多具附加價值的產品,讓企業更具實力面對產業的挑戰;另外指數也可望衍生成股票型基金(ETF),能讓更多投資人了解基本面良好的股票標的。
證交所今日正式推出全球首創的台灣高薪100指數,是繼就業99指數與台灣企業經營101指數後,第三支企業社會責任型指數,以發放員工薪酬較高的上市公司,做為篩選標準,盼鼓勵企業加薪,將獲利回饋員工。
事實上,上市公司的獲利水準一直穩定成長,今年第2季上市公司獲利達7498億元,年增15%,其中有448家獲利比去年好,集中在DRAM、半導體與智慧型手機相關產業;第1季獲利也達3499億元,年增8.9%,整體上市公司獲利,表現都較去年還好。
不過今年以來台灣一直討論的都是薪資水準停滯不前,物價卻持續上漲,老百姓實質薪資是往後到退,也因此證交所為配合主管機關政策,編製相關指數,期盼藉納入成分股,鼓勵上市公司將獲利回饋給員工。
證交所編製高薪100指數,除可為這些公司吸引更多新的資金投資,也對企業形象有所加分,證交所表示,台灣高薪100指數,以在台灣掛牌的上市公司為母體,經流動性檢測後,先選出同時符合員工薪酬最高的3分之1,且淨利為正數,每股淨值要在10元以上,最後依照員工薪酬總額進行排序,選出最大的前100檔個股做為成分股,也因此薪酬金額是主要的篩選標準。
由此可見,藉由這個篩選方式,讓部分高獲利但員工薪酬金額相對較低的公司進行檢討,也能藉由成分股的篩選,了解哪些公司在薪酬與獲利上形成正循環。
過去市場常有迷思,以投資人角度來看,薪資的費用必須維持在一個安全水準,才能讓企業維持獲利成長,但隨著產業結構轉變,尤其電子業面臨後PC、後智慧型手機時代挑戰,單純降低成本的營運模式已不再是主軸,創造新的價值才有機會為企業帶來更多獲利,因此提升員工薪酬,才能鼓勵員工產出更多具附加價值的服務,也才能有助企業持續成長。
在成分股方面,根據統計,目前100檔入列的成分股中,有53家是電子業,金融業約16家,其餘則是31家,未來的成分股的變動情形,預期將吸引市場不少目光。
就商品而言,高薪100指數也能衍生成為股票型基金(ETF),讓更多投資人參與投資,也能引導市場朝正向方面解讀,尋找更具投資價值的標的個股。
- 股市老手都在學的K線實戰課程,報名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