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各國央行面臨“分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世界各國央行行長上周齊聚杰克遜霍爾(jackson hole),參加貨幣政策圈子的年度盛會。不過,雖然各國央行對這個圈子的忠誠是永恒的,但大型經濟體的不同表現正迫使它們走上不同的道路。

英國《金融時報》 發表社評稱,本次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各國央行或多或少地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放松貨幣政策。如今,它們站在了分化點上,即將走上不同的道路。這既反映出它們自身在過去6年取得了多大成績,也反映出各自國家的政府為本國經濟復甦提供了多大支援。


金融市場密切關注了上周五美聯儲(fed)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在杰克遜霍爾的講話,試圖找到美國經濟增長何時會(而非會不會)導致美聯儲開始加息的信號。對這一問題的最終答案是:說不準。與此同時,歐洲央行(ecb)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已被迫向焦慮的投資者作出承諾:如有必要,歐洲央行將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

在美國,由於央行愿意果斷嘗試各種貨幣政策武器、甚至包括“量化寬鬆”這一重磅武器,經濟復甦得到了支援,國內生產總值(gdp)已超越2011年的危機前尖峰。在英國,借助類似的量化寬鬆政策,金融危機的影響被抵消,經濟得以恢復增長。英國央行(boe)貨幣政策委員會(mpc)的部分成員已在要求上調利率。

歐元區與上述兩個經濟體的反差越來越顯著。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后,歐洲央行是首批意識到需要向金融體系注入緊急流動性的央行之一。但它對解決2010年以來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一直采取不積極和拖延的態度,耗了兩年時間才承諾“不惜一切代價”防止大范圍違約和甚至可能出現的歐元瓦解。迄今為止,它仍拒絕承認有極為明顯的理由實施量化寬鬆。

歐元區正滑向通貨緊縮,其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陷於停滯,但歐洲央行仍在要求給予它更多時間來研究全面購買資產的影響。由於未能早些采取行動,歐洲央行以后將不得不付出更大努力。很可能出現的情形是,美聯儲按計劃在今年10月徹底退出量化寬鬆之時,歐洲央行卻將被迫開始實施量化寬鬆。

財政政策只是加劇了各國間的這種分化。美國尤其受益於一個事實:盡管美國國會在債務上限問題上屢次陷入僵局,但美國的財政政策一直在正確地支撐經濟增長。即使是在英國,雖然存在著大量緊縮的需要,但政府仍明智地推遲了計劃中的財政緊縮,來應對令人失望的經濟產出。

相比之下,正如德拉吉早就想說而上周五終於逮到機會說出的怨言那樣,歐元區仍錯誤地堅持全面緊縮的財政政策。歐元區外圍受危機沖擊國家的緊縮措施不會被德國的赤字抵消,這對經濟增長形成了阻力,令量化寬鬆變得更為緊迫。日本國內或許正在形成相似的局面,在經濟疲軟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需要認真審視其再次上調消費稅的計劃。否則,日本央行(boj)或將被迫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

土耳其、南非和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的處境更為可憐。長期(而非反周期的)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迫使它們不得不在增長率停滯不前甚至下滑之際上調利率。

到明年各國央行行長再次聚首懷俄明州時,他們很可能將有更加不同的故事要講述。那些被迫實施寬鬆的央行行長,最好聽聽那些可選擇收緊政策的央行行長講些什么。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