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商業領袖的用人之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25 08:19


文/比爾·蓋茲

1991年我初次見到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之后不久,我請他推薦他最喜歡的商業書籍。他毫不遲疑地回答到:約翰·布魯克斯(John Brooks)所著的《商業冒險》(Business Adventures)。


他,他將把他的那本書借給我。我很是好奇:我之前從來沒有聽過這本書,也沒有聽過這位作者。

如今,在巴菲特把書借給我二十多年后,也是這本書初版四十多年后,《商業冒險》仍然是我讀過的最好的商業書籍,布魯克斯仍然是我最喜歡的商業書籍作者。我想告訴沃倫·巴菲特,我仍保留你的那本書。

布魯克斯的書很好地提醒了人們:對於經營一家強大的企業和創造價值而言,規則並沒有改變。首先,企業所做的每一步努力都離不開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用人之道。不論你有沒有完美的品、生計劃和營銷策略,你都需要合適的人選來領導和執行這些計劃。

這是人們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很快會領悟的道理,不論是最初的微軟還是現在的基金會,我都在自己職業生涯的每個階段時刻提醒自己這一點。你支持哪些人?他們的能力和職位相匹配嗎?他們是否具有成功所需的智商和情商?

巴菲特以其在Berkshire Hathaway的用人之道而聞名,他在收購優質資之后將其交由出色的經理人打理,而自己則退居幕后。

超越變化的洞察力

這本書收錄了20世紀60年代布魯克斯在《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上發表的一些文章,已不再版,有些人可能會懷疑它對當今的商業社會能有什麼借鑒意義。畢竟,在1966年,布魯克斯筆下的施樂公司(Xerox Co。),其最先進的複印機重達650磅,成本高達27500美元,需要一位專職操作員,而且因為容易過熱還需要配備一個滅火器。

與那時相比,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毋庸置疑,很多商業細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基本原則,始終如一。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布魯克斯對商業的深邃洞察力同樣適用。

就存世時間而言,《商業冒險》與1949年出版的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所寫的《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相當。巴菲特,《聰明的投資者》是他讀過的最佳投資類書籍。

布魯克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新澤西州長大,后來就讀普林斯頓大學,他的室友包括后來就任國務卿的舒爾茨(George Shultz)。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在軍隊服役,之后進入新聞業,夢想成為一名小家。除雜誌社的工作外,他還出版了一些書籍,但僅有一小部分依然再版。布魯克斯於1993年去世。

記者劉易斯(Michael Lewis)在布魯克斯所著《沸騰的歲月》(The Go-Go Years)一書的前言中寫道:即便是犯錯,布魯克斯至少也會以一種有趣的方式犯錯。與當今多商業作家不同,布魯克斯並不是介紹入門方法或是簡單解釋成功秘訣。(大家應該經常讀到,一些企業的成功源於向員工提供了免費午餐。)在布魯克斯的文章中你看不到列舉式的結構,他會圍繞一個主題撰寫一篇長文,進行深入探究,引入一些著名人物,並展示他們的做法。

書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頑固的哲學家”(The Impacted Philosophers)。文章通過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操縱價格的商業案例,探索了企業內部溝通不暢生的誤解問題(某些情況下是故意為之)。他寫道:通用電氣的內部溝通嚴重崩潰,看起來構建巴別塔(Tower of Babel)才是使企業內部融洽的關鍵。

在“福特Edsel的命運”(The Fate of the Edsel)一文中,布魯克斯反駁了外界對為何這款福特(Ford)旗艦汽車功虧一簣的普遍解釋。文章寫道,Edsel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它過分追求民意調查結果,福特高層只是假裝按照民意結果行事。雖然Edsel的推廣方式本該完全以調查中反映的消費者傾向為依據,但福特在不知不覺中採用了老套的推銷手段,有點像賣蛇油的,他們憑直覺辦事,而不是以科學的方式進行推廣。第一批交付的Edsel汽車存在漏油、引擎蓋無法打開等問題,這無疑讓情況變得更糟。

抓住公司運營的人性

本書中最有發性的故事之一是“施樂施樂施樂施樂”(Xerox Xerox Xerox Xerox)。施樂的案例值得科技業所有人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施樂龐大的研發費用並沒有全部直接投入到打印機業務中,而是投入到了乙太網(Ethernet)以及第一款圖形用戶界面(就是如今Windows或OS X系統界面的始祖)的研發方面。

但由於施樂高管認為這些構想並不符合施樂的核心業務,他們選擇不把這些構想轉變為實際銷售品。后來其他一些企業跟進,開發出了基於施樂研發成果的品。蘋果公司(Apple)和微軟(Microsoft)均利用了施樂的圖形用戶界面研發成果。

我想並不止我一個人認為施樂公司做出了錯誤決策。我下定決心避免微軟犯下同樣的錯誤,努力確保微軟可以大膽思考我們在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等領域的研究,發現所帶來的機會。

許多其他記者以前也曾寫過施樂公司,但布魯克斯在書中向讀者披露了施樂公司早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他講述了施樂公司早期是如何借助創新思維起家,這不禁令人更加驚嘆,這家公司后來竟會在逐步成熟的過程中錯失了研發人員提出的非常規創意。

布魯克斯很會講故事。《地反擊》(The Last Great Corner)就是他筆下一篇頗為精彩的文章,講述了連鎖超市Piggly Wiggly創始人如何擊敗公司股票作空者的故事,我當時簡直等不及想知道最后的結局。還有些滑稽的故事生動到你似乎可以透過文字聽到布魯克斯的笑聲。

《福特Edsel的命運》(The Fate of the Edsel)一文有一段講到,福特公司(Ford)的一位公關人員為報刊記者的太太們組織了一場時裝秀,而這場秀的主持人卻是個女演員。雖然這在今天看來似乎只是有點兒非主流而已,但在1957年對於一個美國大型企業來這卻是有失體面的做法。布魯克斯寫道,這些記者太太們完全可以提供素材,讓自己的先生就此大做文章。

《商業冒險》主要講述企業領袖在富有挑戰性的環境中所顯現出的優勢和弱點,同時它也講述了各種企業的特殊之處。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之所以仍具可讀性,不是因為它有些年頭,而是因為它本身的價值。布魯克斯的作真正觸及了人性,這也是它經受住時間考驗的原因所在。

(本文作者是比爾與梅林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聯席董事長及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未經本人審)

1955年 比爾·蓋茲出生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1973年 在SAT考試中取得1590分(滿分是1600分)並被哈佛大學錄取。

1975年 蓋茲與兒時伙伴保羅·阿倫(Paul Allen)合開了一家公司,並向 MITS公司(世界首台個人電腦生商)兜售他倆共同編的程序設計 語言(programming language),並給公司取名“微型軟件” (Mi cro-Soft)。同年蓋茲從哈佛退學。

1987年 《福布斯》雜誌把蓋茲評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自力更生型億萬富 翁;這年他31歲,個人財富達12.5億美元。

1994年 設立威廉oHo蓋茲基金會(William H Gates Foundation)。

1995年 榮登《福布斯》富豪榜首富並連續蟬聯13年。

1999年 蓋茲的個人財富超過1000億美元。威廉oHo蓋茲基金會正式改名 為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 tion),並把主要精力放在國際衛生項目。

2006年 宣佈逐步退出微軟並專注於慈善事業。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起宣佈將在未來30年裏捐出價值310億美元的股票。(編輯 張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