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郝一生:10句話讀懂“突變”近代史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05 14:06


10句話讀懂“突變”近代史觀

本文摘自《日出日落》 作者:郝一生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1、“突變”是人類近代史的起點和社會聚變的源頭

人類近代史的開端,是被屠殺逼出來的英國工業革命。1623年英國人在“安汶島屠殺”后被荷蘭人趕出東印度香料市場,不得不轉而經營印度印花布。大量印花布的進口給英國毛紡織業造成的嚴重威脅所形成的“壓強”,讓英國毛紡織業者在此后的近35年中,聰明才智和創造性得以超常發揮,終於在1733年誕生了“飛梭”。它所創造出生產力提高400倍的奇跡,打開了人類近代史的大門,工業革命的核聚變自此開啟,世界為之地覆天翻。

2、近代以來至少發生過4次重大的“突變”

①,英國工業革命;②,新大陸移民;③,日本明治維新;④,中國改革開放。沒有這些“突變進化”,人類會一直像蝸牛那樣在“常態進化”的軌跡上緩慢爬行。如手工紡紗織布的技術和設備,到工業革命之前的水平就經歷了1萬年以上的緩慢進化過程。

3、“突變”的能量源泉,是持續或突然的生存危機所形成的“體感壓強”

如日本1853年開港通商后,99%的蠶絲被蠶荒后的歐洲商人高價出口,造成絲織業的全面停業。甚至江戶(東京)貴族的穿著都受到影響;棉花種植業在印度棉進口的沖擊下全面破產等。當時日本所受到的“體感壓強”,比中國同期高23.4倍(按照:人均進出口額/人均gdp,計算)。

“突變”過程如同石墨通過2300℃、15~18萬個大氣壓之下變成人造鉆石。體感壓力過弱,人的潛能就不會被激發出來,如晚清1840年以后的中國;相反,體感壓力過大、或過於迅猛,也會導致窒息甚至毀滅。如歐洲文明過強沖擊下的美洲印第安人;以及英國曼徹斯特機織棉布大量進口打擊下的印度手工棉紡織業。

4、中國“百年積弱”的根源,是1840年以后中國人的“體感壓強”過弱,沒能調動出4億中國人的超常能量

猛烈的突然對外開放沖擊下,日本被調動起來的是整個社會,而中國1894年甲午戰敗后被調動起來的也只是社會上層。

5、“超級人口大國”的遺傳特質,是導致中國近代化姍姍來遲的基因缺陷

所謂“體感壓強”的微弱,也是中國人口基數過大所致。同樣規模的進口海嘯,人口小國日本幾乎被淹沒,中國卻像草食恐龍趟過一片沼澤。

幾乎所有被指為中國特有之頑疾:如中央集權、獨裁專制、龐大的金字塔型官僚體系、科舉制度、貪污腐化、戀土情節等等,莫不根系於此。

6、甲午慘敗的根源是大清超窮政府“買得起馬,配不起鞍”

這背后是5%的畸形超低稅率(日本同期稅率超過30%),加上“五五分成”的地租分配制度所導致的“兩頭窮、中間富”的財富分布格局。絕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地主士紳手中,而該階層在工業化方面的投資額僅占其財富的0.3%;在開放中收益最大的買辦階層向工業化方面的投資,也僅僅是他們的收入的大約1.5%;

7、投資規模不足是中國近代百年積弱的宿命

平民百姓的無動於衷,導致中國1840~1894年工業化投資總額7700萬美元,僅為日本1868年~1894年該投資8.6億美元的1/11。這意味著,日本同期的人均投資額是中國的110倍以上。

投資規模的巨大差異,造成中國在鋼鐵產量、紡織紗錠數、鐵路公里數、電話電報數、教育普及率等幾乎所有領域的資本存量都只是日本的約1/10,戰敗在所難免。

8、改革開放前中國的“體感壓強”,是中國與周邊地區收入的巨大差距

1979年香港與大陸的巨大收入差距高達100倍(香港農民日收入70港幣/廣東農民日收入0.7元人民幣),巨大的收入壓差讓南方12省的56萬人“大逃港”愈演愈烈。一旦體制松綁,中國人長期被壓抑的能量就如火山般爆發出來,排山倒海、一發不可收。

9、失去生存壓力導致的國民怠惰,會讓高收入國家墜入“發達國家陷阱”。

日本1990年經濟泡沫崩潰以來,“失去的20年”且經濟踏步不前的原因之一,也是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后,社會失去生存壓力后分泌出的惰性,其他發達國家亦不例外。這也許可以稱之為“發達國家陷阱”。

10、制度變革雖然重要,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如辛亥革命雖然完成了制度的根本變革,而此后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力,與日本的差距反而越來越大,就是例證。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