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揭秘:自釀葡萄酒還能喝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18 08:41

近期,一則“喝自釀葡萄酒易甲醇中毒”的消息在網上被頻繁轉發,這讓很多喜歡自釀葡萄酒的人感到不安,自釀葡萄酒的安全性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自釀葡萄酒存在的風險

一般大家都會認為自己家裏釀製葡萄酒的話肯定會更加的安全衛生,不會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純天然發酵,並且認為肯定會更好喝,對身體又好,喝起來也安心。但實則,“自釀族”在家自己釀製葡萄酒的時候既沒有嚴格按照標準的釀製步驟,也不具備專業的發酵環境和消毒條件等,在這種條件下自釀葡萄酒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可能隱藏甲醇、雜醇油等有毒、有害的物質。

有關專業部門也曾對自釀葡萄酒樣品進行分析,顯示樣品中含有不同濃度的甲醇和雜醇油,甲醇、雜醇油的生主要來源於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變也會生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會越高;另一方面,葡萄中的蛋白質水解為胺基酸,再經過的催化作用生成雜醇油。

自釀葡萄酒存在的五大隱患

釀酒其實是一個很嚴謹又複雜的過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自釀的葡萄酒生安全隱患,飲用后自然也會給人身體造成危害。

葡萄酒的質量源於葡萄的質量:“自釀族”在釀製葡萄酒時,原料選用的是普通食用葡萄,甚至還有很多人會選擇購買攤販收攤時甩賣的零碎葡萄,這種葡萄雖然便宜,但有可能會使葡萄酒酒質更容易滋生黴菌。

釀葡萄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酵母菌:很多人以為用開水燙一下葡萄就是殺菌了,或者把釀酒葡萄洗得過於乾淨,這樣葡萄皮本身附的野生酵母就被洗掉或殺死了,酵母不足,葡萄的糖份就不會轉化成酒精,以致發酵不良和糖份偏高,喝了反而對人不利。

發酵器皿的選擇:在家自釀葡萄酒時,器皿、工具的衛生條件控制不好,也容易滋生很多細菌。一般“自釀族”會選擇用塑料瓶、鐵、鋁器皿裝載,這種器具最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生有毒物質。

發酵過程:很多人因為不了解,在釀製過程中會密封發酵器皿,這必然導致發酵時所生的大量二氧化硫無法排出,常常容易導致炸瓶。

缺乏微量添加劑:“自釀族”為追求健康,以為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釀製葡萄酒時認為純天然就是所謂的健康,殊不知,酒廠釀製葡萄酒,一般會放一些二氧化硫之類的微量添加劑,是用來殺菌、保證陳年,因為酵母發酵生的菌種可多達幾百種,一般是難以控制的。酵母發酵過程中出現雜醇的概率不可小覷,這也是常會聽人自釀的酒容易醉或是容易上頭的原因,要明白並不是家裏拼拼湊湊的環境發酵出了比酒廠更高的酒精度,而是因為釀出來的酒出現了對神經毒性更強的各種雜醇,甚至嚴重的還有喝自釀酒導致失明或者昏迷的現象。

自釀葡萄酒的儲存

大家都認為“酒越陳越香”,但是自釀的葡萄酒受到酒體本身和存放環境的限制,大都不適合存放較長時間。自釀的葡萄酒最好在短期內喝完,如果存放太久,則葡萄酒很容易變質,影響飲用者身體健康。經過靜置和澄清后的自釀葡萄酒,最好的儲藏辦法是裝進小瓶進行儲藏。這裏可以是用750毫升的葡萄酒瓶,在裝瓶的過程中酒液要裝的滿一些,瓶蓋也要蓋緊,然后放置於相對低溫的環境下儲藏比較好,但是筆者還是不建議將自釀的葡萄酒進行長期儲存。

自己釀造葡萄酒雖然實惠,但是,目前,大多數“自釀族”釀製葡萄酒的工藝還達不到能除去釀製過程中生的甲醇和雜醇油等有害物質,大家在自行釀製和飲用時應該注意,避免此類有毒、有害物質對身體造成危害。

避免自釀葡萄酒發霉小貼士:

自釀葡萄酒生霉就是已經生了有害物質,主要是酒在發酵和貯藏過程中與空氣接觸太多,后果就是只能直接倒掉。

這邊總結了幾點自釀葡萄酒通常出現的幾種“病”:第一,生酒花。就是酒的表面形成一層灰白色膜,慢慢加厚並形成皺紋。第二,變酸。就是葡萄酒酸化變成醋味了。防止方法就是在發酵和貯藏過程中正確使用SO2,最大限度的殺滅醋酸菌,嚴格避免葡萄酒與空氣接觸。第三,厭氧性微生物病害。就是這種病發生后會生 CO2,使葡萄酒變深、失去光澤變渾暗。防止方法就是在主發酵過程中防止溫度過高,發酵要徹底。第四,鐵破敗。就是亞鐵被氧化為鐵使酒變渾濁。防止方法就是在釀造過程中避免與鐵器接觸,並注意隔氧。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