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人士共話“金融最后一公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15 16:45
華南新聞中心 皮韋
搭建小型深度平臺,分享高含金量資訊。8月14日下午,由和訊網華南分公司主辦的“財思匯”主題沙龍迎來首期,4位金融行業“大佬”齊聚和訊深圳公司,就“金融最後一公里”為題,圍繞互聯網時代的傳統經營模式如何落地,展開妙語連珠的思維碰撞。
門店開進社區打破傳統保險銷售模式
華泰財險總經理助理兼廣東省分公司總經理李三保首先向大家介紹該公司的“ea模式”。華泰保險成立於1996年,2008年公司高層赴美考察后,決定引入在歐美、日本發展成熟的“專屬代理人”模式(即ea模式)。不同於傳統直銷、業務員的銷售模式,該模式下,每位代理人只代理本公司的保險業務,圍繞社區開設門店,自負房租、水電。代理人與華泰公司建立代理合同合作關係,獨立經營,自負盈虧。
“2012年,經過3年的嘗試,華泰決定將ea模式作為個人客戶的戰略性主渠道。至今,華泰廣東地區(不含深圳)已開設了260多家ea門店,在全國擁有1500多家門店。”李三保說。
引進於歐美的門店模式,在社區發育不足、商業誠信尚未規範的中國,是否面臨水土不服?李三保表示,華泰在招募代理人時,特別注重其道德品質、企業家精神、作風能力、發展潛力等特質遴選,並定期對代理人進行培訓與監督。
“但最根本的制約是,違背商業誠信經營原則會使代理人自身的長期利益受損。代理人的門店開在社區,一旦誠信發生問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根據門店的經驗,,店主誠實守信地發展一個客戶可以給店主轉介紹2.5個客戶。我相信這種模式能帶來誠信與利益的共贏。”李三保說。
李三保說:“理財產品不同於定期存款,必然存在投資風險。但現狀是即使該理財產品虧本,銀行出於維護自身信譽需要也要盡可能保障投資人不受損失,這是不合理的。理財產品的風險應由投資人承擔。”
投資者需要經受市場再教育
匯通金融董事長黃平介紹,匯通金融成立於2011年,定位以服務小微、分散投資者為主。圍繞p2p經營模式成立了專門的軟件公司,該公司同時對外提供技術支援;成立了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同時對外提供資產催收等服務。如何去擔保化、保障投資人利益,是該企業正在探索的主要課題之一。
前海理想金融執行ceo李永鋼則介紹了前海理想金融這一依托於互聯網的金融平臺。“隨借隨還,隨投隨取”,客戶可隨時贖回投資,僅需支付財務費用。其靈活性是定存和銀行理財產品所無法比擬的。就此,融金所董事長孫明達則走了另一條路:“我們對高階用戶設立了880元/年的入會費,並不是要賺這個錢,而是要為沒有風險意識的投資者設立門檻。”
此言一出,與會的“老總”們紛紛倒起苦水。李三寶說:“理財產品不同於定期存款,必然存在風險。但現狀是即使該理財產品虧本,銀行也要盡可能保障投資人不受損失,這是不合理的。理財產品的風險應由投資人承擔。”
孫明達認為,理財產品要發生不能全額兌付才能教育投資人,目前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對象多是“屌絲投資者”,他們既期望高收益,又希望低風險。要有“標志性事件”教育投資者。李永鋼則更明確地表示,他認為目前70%的投資人不夠理性,缺乏對風險的正當心態,對投資本質認識不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