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產學合作計畫 轉介104博士生投入研發
鉅亨網新聞中心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日前教育部長吳思華說十年後將出現流浪博士,引發博士的學用落差問題。教育部為縮短學用落差、擴大培育我國高階研發人才,並使大學創新研發能量得與優質產業相互連結,於103年8月推動「產學合作培育研發菁英計畫」,媒合博士生進入產業進行實習與研發。
計畫中提到,本計畫原先採用「碩、博五年一貫培育方式」,內容為:如參加碩博合一計畫者,也就是在碩一結束後直接讀博一的學生,他們可在博士一、二年級時在校修課,三、四年級則是邊實習邊寫論文,論文可以實習單位內部的研發計劃或困境為主,用5年取得博士學位。不過本年度因計畫屬試辦性質,時程上稍嫌緊湊,因此破例招收博士新生,如果學生非碩博合一學生,就一樣是前兩年修課,後兩年實習,用4年來取得博士學位。
這部分將由教育部提供學生獎助學金,每人每年20萬元,共培育5年,總經費每人100萬元;由學校及企業共籌教學及研發費用,並訂定智慧財產權分享機制。學合作培育研發菁英計畫於103年9月22日截止申請時,共有21校,申請32案,共計159個名額;經審查,於11月共計核定15校18案、104個名額。教育部希望博士在學生可積極尋求協助資源。明(104)年度將核定150人,往後都是一年核定150人,直到110年。
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表示,理工部分已有華碩、光寶、華邦等大廠向博士生們招手,海洋科學與生技、製藥、疫苗等也有名額。核定的學校有暨南大學、逢甲大學、交通大學、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海洋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包含人社、管理、電資、理工、生醫等領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