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國經濟“新常態”了 你的財富會加劇流失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21 15:38


許維鴻(資料圖)
和訊專欄作者 許維鴻

當下中國財經界最熱絡的單詞,恐怕就是宏觀經濟的所謂“新常態”了。身處微觀經濟的企業、地方政府、乃至我們每個人,時而感覺離這個“新常態”很遙遠,時而感覺又很近。其實,我們真正要問自己的,是一旦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真的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很多遊戲規則被重設,我們自己的財富會增加?還是會減少?亦或是加劇流失呢?


溫故而知新!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戰略層面看待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其在過去二三十年主要靠兩點:房地產和外貿出口。對微觀層面來說,本來以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勞動力價格優勢,這兩個宏觀經濟增長“引擎”,至少還能再高速運轉五到十年。可惜,美國2008年的次貸危機、以及其后的中國反應過度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加速了房地產和出口增長動力的衰弱——中國gdp增速不得不進入下行頻道,即所謂的宏觀經濟“新常態”。

對於宏觀經濟的管理者來說,上坡容易下坡難!於是乎,2012年開始,中國央行“被迫”成為世界大經濟體中、唯一的“正利率”央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不斷攀升,私有部門投資欲望不斷降低。半年一過,中國宏觀經濟七八月份的數據疲態盡顯,而微觀層面的土豪們,哪個不是感慨好日子不再,紛紛從實業撤資?

除了一直“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國的貨幣政策被迫“穩健”,還在2013年放任了兩次史無前例的“錢荒”。去年我就說,不是小川行長不敢放開手刺激經濟,而是擔心放出來的資金不會流向實業,而是流向房地產,把中國經濟帶入“萬劫不復”的房地產泡沫系統性危機深淵。值得肯定的是,宏觀經濟這種“以變治變”的手法,是一種動態經濟管理的手段,2014年的人民幣匯率市場的劇烈波動也是同理。未來中國宏觀經濟的新常態,絕不是靜態的管理,而是一種以邊際效應為指標的“動態平衡”常態!

錢荒極大地規範了融資體系中的影子銀行,匯率波動打擊了人民幣外匯套利熱錢,奠定了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中國社會融資成本水平的總體下移。這些對中國老百姓有利的霹靂手段,對那些一直生活在陰影中的“資金掮客”就是壞訊息了!可以預料,中國經濟新常態下,那些試圖鉆金融監管空子、“空手套白狼”的灰色金融交易,將會越來越難,非法金融掮客的財富會持續流失!

另外一個日子不好過的群體,是房地產“土豪”們。眾所周知,由於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以及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中國在三四線城市,包括個別一二線城市,新建住宅已經過剩,銷售情況很不樂觀。由於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警覺,大部分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渠道受限、綜合成本很高,可以說是熬一天賠一天錢,不僅連累了很多盲目擴張的地方政府,還把土豪企業家過去十幾年辛辛苦苦積攢的財富損失殆盡。

按照傳統思維,這些中小房地產開發商腦子里還是想重蹈“四萬億”的歷程,房地產萎靡拖累宏觀經濟,國家被迫“放貨幣”救房地產。以往幾個經濟周期,房地產土豪學會了咬牙忍住,因為挺過冬天就是春天,房價似乎每一次都會報復性反彈。可惜,中國經濟新常態了,中央政府會容忍房地產的軟著陸,個別城市的房價下跌,會是一個“新常態”,對於融資成本沒有優勢的民營房地產企業,鈍刀子割肉的結果就是財富流失。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煤老板和很多礦產企業土豪身上,他們唯一可以期冀的也是政府“幫襯”一把。在經濟新常態下,由於國內經濟邊際增速下降,產能過剩的周期行業得不到足夠的需求,出口又受人民幣匯率限制,大幅度貶值遙遙無期。地方政府隨著“全口徑預算管理”實施,沒有足夠的底氣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中央政府的財政積極不足以撼動周期行業下行的“新常態”。

在這一點上,地方政府和房地產、礦業老板們是一條戰線的。很多經濟學家相信,如果大面積房地產企業和礦產企業倒閉,中國將引發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壞賬,引起整個經濟的震盪,這個和“歐債危機”中的西班牙經濟問題是同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就給了地方政府一個好的借口,即為了避免房地產行業硬著陸,爭先恐后地放開限購、甚至用納稅人的錢反哺買房者,而且央行從2013年下半年也似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放松了銀根,極大地緩解了房地產行業的“錢荒”恐懼。

我認為,這種階段性的政策妥協,是新常態下宏觀經濟管理的動態平衡之術,也是“四萬億”投資透支經濟發展的難言之隱。對於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和礦業企業來說,傳統的財富聚集之道,有其合理性,但也有歷史局限性——單純地通過“融資、放杠桿、賣資產、押寶資產升值”,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更加具有技術含量的致富手段!

這種邏輯也適合那些僥幸手握現金的土豪們,雖然躲過了這一波“殺貨幣(killing money)”,未來如何能實現自身財富的“保值增值”呢?房地產、煤礦、冶煉、鋼鐵金屬等行業代表的,是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量資產貨幣化”造富模式;那么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存量資產證券化”將催生更多的投資機會,當然技術含量要求更高。中國的投資將從“生產型投資”,轉變為“消費型投資”。

其實道理很簡單,三十年前咱老百姓生活水平低,投資就是為了解決衣食住行,因此農業要包產到戶、基礎設施要大干快上、冰箱彩電汽車要市場換技術,大量的高速公路和廠房必然需要大量的周期性行業投資,有錢好辦事!現在全面小康了,再投資就是為了活得更長的醫療養老、還有活得更好的休閑娛樂——第一第二產業的投資必然減少,靠人的創造性和市場機制的第三產業投資必然成為主旋律。當然,投資服務業就是投資人養老休閑娛樂的需求市場,光有錢是不夠的,技術含量顯然更高!

因此,專業投資能力才是未來“新常態”下財富增長的秘籍,也是本輪“后金融危機”的資產價格特點——歐美過去幾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隨著中國融資成本逐漸回歸正常化,股票市場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股權投資的價值修復必然帶動股指企穩反彈。可惜過去幾年監管機構因噎廢食,中國a股市場容量太小,歐美靠拉動股市、進而拉動消費和投資的方法,在中國未必合適。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雖然任重道遠,確是經濟真正走出低谷的必然之路。

在實業領域,互聯網的發展加劇了細分行業壟斷的程度,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助力“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無霸對線下服務領域的滲透,擠壓了傳統行業企業家的生存空間。對於那些依然“迷戀”實業的“土豪”資金,必須用緊貼人性需求、體驗消費的投資領域,如綠色食品、醫療養老、主題旅遊、特色教育、文化動漫等行業,取代以往的周期行業、資源行業和“鐵工基”。當然,這一條也適合那些有志於成長為“金領”的屌絲打工仔。

可見,對於傳統的土豪企業家們,除了認清形勢迅速從傳統模式抽身,如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投資能力、尋找專業投資中介、發現未來潛力行業,才是宏觀經濟新常態下的最佳財富規則!這個轉變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要知道,即便是中央政府銳意改革,其政策導向也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得不做出階段性的妥協,但是大的方向一定是堅定的市場化和結構調整。

地方政府的財富流失問題更為急迫。過去幾年“大干快上”拉下的虧空,未來幾年沒了土地財政支援,地方財政不得不另想辦法。2014年兩會提出的“全口徑預算管理”要求,是地方政府的現代化綜合社會治理任務,時間表異常緊迫。如果說對於普通民眾,理解不好宏觀經濟“新常態”,最多也就是損失些資金;對於地方政府官員而言,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地開拓新的地方經濟增長點,盤活經濟存量資產,頭上的烏紗帽恐怕就難保了!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