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美妙卻讓人恐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17 08:39
趙陳婷
[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安檢員、機器人同事……這些可能性雖讓人恐懼,但不可否認,它們也很美妙]
人工智能到底能做到哪一步?人們心懷恐懼地期望。
自從“深藍”戰勝卡西帕羅夫之后,對人工智能的討論從未停止。人們期望人工智能將自己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又恐懼人工智能取代自己“萬物之長”的地位。
不過,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安檢員、機器人同事……這些可能性雖讓人恐懼,但不可否認,它們也很美妙。
崇尚技術的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Musk)有一長串光榮事跡。他的SpaceX成功地完成了太空探索任務,特斯拉也在電動車行業發揮了關鍵作用。
但這一次,馬斯克將當下備受期待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惡魔聯繫在了一起。
日前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2014年百年論壇上,伊隆·馬斯克對計算機未來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遭到的惡意應用感到擔憂。
“借助人工智能,我們將召喚出惡魔。你們都知道這樣的故事,有人肯定他能控制住惡魔,但實際上不行。”馬斯克補充道。
不過按照目前公開的信息,當下最聰明的人工智能品也僅僅是與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智力相當,而這還僅限於處理一些需要外部幫助的任務(如信息召回)。
大多數機器學家仍然在努力使機器人能夠撿起一個球,跑步時不會摔倒,這看起來離“天網”的最終結局還有十萬八千里。
但這似乎並不妨礙馬斯克的擔憂:“如果讓我猜測我們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麼,那麼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我越來越多地看到,這方面需要有一些監管,或許是國家範圍,也或許是國際範圍。這將確保我們不會去做一些愚蠢的事。”
對此,馬斯克的評論被業內解讀為這種恐懼僅僅是來源於對一種還處於嬰兒階段的技術的過分誇大,不管它每天的進步是多麼令人印象深刻。
在《金融時報》日前對谷歌創始人及CEO拉裏·佩奇的專訪中,佩奇認為,人工智能勢必引起兩個變化:一方面是大部分工人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約90%),而這些工作往往並不是他們原先想要去做的事情(僅僅是為了養家糊口)。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會讓生活成本大大降低,人們可以過得比以前更舒適,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作為國內發力最猛的玩家,百度CEO李彥宏對人工智能報以極大的期待。
按照李彥宏的表述,依靠人工智能技術(百度大腦),在語音、圖像搜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BaiduEye、無人駕駛汽車、百度智能自行車,筷搜等品不斷問世。這些品建立起來的一個矩陣式和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服務可能會把整個競爭門檻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與此同時,其他一些巨頭也在做積極嘗試。
有報導稱,IBM的超級計算機Watson已經不滿足於在智力競賽中擊敗人類選手,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Allen可以讓機器人通過高中生物考試,俄羅斯富豪德米特裏·伊茨科夫甚至計划到2045年實現真實版的阿凡達計劃,而Facebook也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
不過,在人工智能領域風頭最勁的還是谷歌。
據了解,谷歌已經開始擴大人工智能計劃,近期與牛津大學建立了一個深度的合作包括人才和科研課題。提高自身的人工智能相關能力,希望藉此保住在互聯網搜索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並開發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等新品。
有統計數據顯示,好的科技公司差不多都會將公司營收7%左右投入研發,但要在人工智能上建立頂級專家團隊和實驗室則最少投入10%以上,谷歌和百度目前已經連續幾個季度投入超過10%。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