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逆勢順勢 抓準投資策略四要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天不討論艱深的投資理論和難啃的經濟數據,說些輕松的內容。並非想讓讀者把下文的建議奉為金科玉律,僅僅希望能作為閣下在投資時的一些啟發。投資須因時制宜,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性格和實際需要而又證明有績效的方式,那便是閣下的“投資神功”。股票投資這題目非常宏大,這里姑且用幾個問題作楔子。

“順勢”還是“逆向”?


股市是成千上萬參與者的競技場,股價便是這些人互相博弈的結果。既然人的思想和行為被公認為是這世上最不可測的東西,股價的走勢又怎么可能事先預料?所以無論是誰,準確猜到“拐點”的絕無僅有,所以絕大部分時間只能順勢而為。就是說,在確認大趨勢已形成后(如牛市和熊市)跟隨。另外,最好的投資規則是根據市場當時的屬性來制定的,舉例說,如果相信股市處於大牛市的初期,收益最大的投資規則一定是Buy &Hold (買入后持有)。但在其他市況下這規則則未必最優。例如在2000年后,它的效益明顯減弱,主要因為美股自科技股泡沫爆破后,只有波幅,而缺乏漲幅。

“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

答案是:同樣重要,都要考慮。在大牛市時,雞犬升天,成功的選股也許只會讓你比大盤多賺一些;而在大熊市時,系統性風險主宰,股票無分好壞,一律皆跌,無一幸免。如果只看企業本身,不理大盤形勢,無論持有的股票多優秀,虧損可能一樣嚴重。Legg Mason的星級投資經理Bill Miller在2005年前創下連續15年跑贏標普500指數的傳奇,但在金融海嘯時,因沒能把握好大盤趨勢,其基金是年虧損超過50%.因此,除了精選股票外,投資一定要同時判斷股市的大走勢。如果大走勢看對而選股不佳,只是少賺一點而已;但如果選股厲害而大走勢看錯,則有機會巨虧。

“選時”還是“價值”?

因準確猜對股價/股市的拐點的成功概率極低,故“選時”可以說是收益和成本不成比例的舉動。有些人相信單靠圖表分析就能準確抓到切入點,其實絕不可靠。所以說,考慮股票本身的價值(就是“基本面”和成長性等等)還是最靠譜的。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基本面”選股的價值主要並非為選中馬上會上漲的股票,更多是為了避開或剔除垃圾股。要知道長期跑贏股市的關鍵一般並不是通過參與牛市,而是避開熊市(避免損失永遠是長期投資的第一要領)。基本面選股沒法抓到股價上漲的最佳時機,而好股票的“價值”也需要時間才得到體現,這就是為什么投資需要相當程度的耐心。

股價/股市有“均衡點”嗎?

傳統經濟學說價格最終會趨穩在一個“均衡點”(equilibrium)上。其實,現實世界很少會出現穩定的均衡點,價格只會像鐘陀般不停地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這正和我國哲理精髓的“盛極必衰”陰陽理論吻合。因此,股市/股價的漲跌往往都會“過了頭”。股市外類似的例子也是俯拾皆是:某行業的需求增加,物價因此上升,然后刺激新的產能投入,之后往往產能過剩,物價又隨之下降等等,此是為周期循環。而上面提過的大趨勢,正是在循環中尋找大方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