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美股評論:福喜肉對投資者的警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29 08:26


導讀:以福喜事件為最新代表,近年來,外國食品及飲料企業在華頻爆醜聞,MarketWatch專欄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指出,這其實也對投資者提出了警告,不可盲目看好中國食品行業近年來的跨國併購交易。

以下即斯蒂芬的評論文章全文:


對於外國食品和飲料企業而言,中國連續不斷的食品安全危機一般都該視為好消息。一來,這些危機會推動中國消費者轉向更可信的外國品牌,推動其銷售增長,二來,在中國企業面向海外尋找安全食品來源的併購潮中,潛在收購對象的股價也會水漲船高。

可是,最近的這一輪醜聞卻將外國品牌推上了被告席,或許,投資者是時間重新考慮一下令人垂涎的中國食品市場的風險了。

上周,媒體報導披露,一家位於上海的美國公司,麥當勞(MCD)和百勝(YUM)旗下肯德基在華店面的供應商在銷售變質豬肉。麥當勞不僅僅是在華店面,日本和香港的店面也捲入了進去,一些店面不得不將可疑食品從菜單上撤掉。

聽到這最新一輪危機,人們很自然的一個反應就是“又來了”。不久前,中國的恐怖食品名單上已經包括了含大量抗生素的肌肉,老鼠肉冒充的羊肉,含鎘極高的大米,以及加入三氯氰胺的幼兒奶粉等。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各種假造品揮之不去的困擾,人們對於中國食品供應鏈的信心已經近乎徹底崩潰。

於是,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罕見的扭曲景象。人們大規模跨境採購必需食品,結果之一就是,在香港國際機場,我們都可以聽到公開廣播發出警告,要離境旅客不得攜帶超過限額的嬰兒食品。

類似的,如果你在中國赴宴,看到侍者當開酒,千萬不要吃驚。這是為了告訴你,這酒是貨真價實的,並沒有在上桌之前被動過手腳。

另外一種扭曲的結果就是,中國的消費者對外國快餐品牌情有獨鐘。肯德基獲得了健康飲食的名聲,這當然不是因為他們的油炸肉熱量驚人,而是因為吃他們的食品患病率較低。大家都相信,在華擁有6000家店面的百勝或者擁有2000家店面的麥當勞會在這裏沿用他們在美國的衛生標準及安全控制手段。

哪怕出現了最近的醜聞,顯然中國的食客們依然很難放棄他們的這個偏好。

出現問題的供應商是上海福喜,隸屬於美國食品供應商福喜集團旗下。隸屬國企上海東方傳媒旗下的東方衛視暗訪,發現福喜為過期食品更換標籤,使得醜聞大白於天下。甚至有一位福喜員工在報導中表示,使用過期肉是公司的正式政策。

之前,外國品牌在中國捲入食品質量問題的情況也出現過,而這些經驗顯示,破壞將只是暫時性的。

2012年,百勝旗下肯德基的供應鏈被發現使用含大量抗生素的肉。2011年,達能(DANOY)的依雲和富維克礦泉水被指責未能達到中國國家標準,結果是80噸的法國水被倒掉。

讓局面進一步複雜化的是,還出現了指責媒體在食品安全問題報導中對外國企業抱有偏見,格外重視的聲音。

無論具體情況怎樣,這些一再發生的醜聞至少揭示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即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國食品及飲料公司都面臨可觀的名譽風險。出於同樣的考慮,我們對於中國企業收購外國食品公司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也必須有所准備。

在這方面,近期金額最大,也最高調的交易之一就是中國的雙匯收購美國豬肉公司史密斯菲爾德的一筆,這一去年達成的交易規模超過70億美元。

中國買家還收購了英國穀物公司Weetabix的大量股份,還有15億美元吃下英國連鎖店Pizza Express等。

這樣的交易預計都會面臨非常詳細的審查。一來,中國收購外國品牌的成功記錄原本就寥寥無幾,二來,公共健康問題又是一個高度敏感的主題。

這些交易背后的目的是雙重的:首先,向廣大的中國市場銷售外國的知名品牌品,可以幫助收購者獲得更快的成長速度。其次,收購意味得到從食品安全到生方法再到品開發的強大專業力量。

可是,這些理論上的收穫變成現實的速度,卻取決於新管理層下運作的具體情況。

迄今為止,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對外收購都專注於商品相關的原材料領域。在此之外,除了聯想(LNVGF)2005年收購IBM(IBM)個人電腦業務的交易,跨境收購鮮有成功的先例可循。

近期的這些食品收購是否意味中國購買者已經獲得了超過自己吞咽能力的獵物呢?投資者需要密切觀察。(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