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拉美左翼崛起 政治大轉向 地緣政治重新定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21 17:00
巴西前總統 盧拉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美國在冷戰時期為了對抗共產主義,拉攏拉丁美洲反共的軍事統治者,又極力在拉美推動自由市場政策。冷戰結束20多年後的今天,拉美政治軸心不僅明顯向左傾,部分中間偏左政府更向中間派移動,令右派愈來愈難立足,近乎絕跡拉美。正當美國把外交焦點放在亞洲和中東,拉美這個「美國後院」正經歷地緣政治重新定向。
香港《文匯報》報導,拉美社會不平等情況嚴重,民眾對增加社會開支、財富重新分配等政策特別受落,促使左翼陣營頻頻勝選。對於保守派節節敗退,華盛頓傳統基金會拉美問題專家昆塔納指出,拉美很多人三餐溫飽成問題,自然難對自由市場、體制改革的概念產生共鳴;右翼以往可主打親商界、重視法治的立場,亦因近年中左翼向中間派傾斜,更壓縮右翼生存空間。
拉美左翼陣營內部並非完全一致,特別在對美國及政商關係上存在分歧,大致上分成兩派。其中一方以委內瑞拉已故總統查韋斯為代表,主張政府集權,並抗衡美國,目前此陣營包括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尼加拉瓜等,而這三國去年均稱願為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提供庇護。另一方則以前巴西總統盧拉為代表,他主張增加用於窮人的社會開支,但同時支持私人企業及環球資本。
分析認為,拉美實際分歧並不在左與右,而是自由市場與保護主義之爭。阿根廷、委內瑞拉及巴西致力保護本地產業,並不惜大舉介入經濟;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均支持由美國倡議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
不過若從整體地緣政治方針看,拉美重新定向已是毋庸置疑的現象。拉美與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年初在古巴舉行峰會,共有33名領導人及高級官員赴會,美國和加拿大並未獲邀。CELAC被視作用於取代華府主導的「美洲國家組織」(OAS),因此它在非OAS成員的共產國家古巴舉行峰會,具有重大象徵意義。
拉美國家與中國貿易發展蓬勃,加上巴西冒起成為南美洲經濟及地緣政治強國,增加了拉美的活動空間和話語權,而它的地緣政治和外交政策改變,同時導致美國在全球影響力倒退,反映拉美政治轉向帶來的深遠影響。
對於熱愛足球的南美洲國家,世界盃戰績關乎國家榮辱,阿根廷在決賽落敗後,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警民衝突,表面上是球迷肇禍,背後更可能是與當前經濟危機帶來的民怨有關。巴西在世盃前夕爆發示威浪潮已是警號,隨著世盃帶來的興奮麻痺效果逐漸消失,巴西和阿根廷恐迎來新一輪的社會動盪。
巴西總統羅塞夫民望過去一年如坐過山車,最初被認定會在今年10月大選連任,到世盃開幕禮遭現場觀眾柴台,選情急轉直下。巴西2007年申辦世盃時,經濟處於高增長期,但近幾年經濟急劇放緩,政府仍大灑金錢舉辦賽事,漠視民生需要,難免引爆民怨。 (接下頁)
[NT:PAGE=$]
雖說政治與體育不應拉上關係,但歷屆世盃均與政治分不開。森巴足球王國在主場遭遇恥辱性大敗,巴西球迷自然不好過,更重燃民間對政府的不滿。不少巴西人看不過羅塞夫想借國家隊「抽水」的意圖,有餐館東主坦言,相比巴西隊贏得冠軍,現在大敗出局反而令他更開心,認為這可讓社會正視當前問題。
屈居亞軍的鄰國阿根廷同樣陷入經濟困境和新一輪違約危機。倫敦經濟學院拉美社會事務專家帕尼扎指出,相比巴西人對球隊感到羞恥,阿根廷球迷仍對球隊感到驕傲,因此賽後騷亂中民眾的怒火,更多是指向政府。
巴西世界盃令全球目光聚焦南美,也讓人關注到當地經濟問題。南美經濟在過去10年受惠於商品原材料出口強勁,掩蓋諸多結構性問題。隨著全球商品價格及需求開始回落,拉美國家亟需尋找新的增長動力,但經濟積弊卻非一時三刻能解決。
2004年至2011年間,拉美國家年均經濟增長率為4.3%,去年降至僅2.6%。2011年起中印經濟增長放緩,除油氣以外的全球商品價格不斷回落,令拉美頓失增長動力。去年僅錄得2.3%增長的巴西經濟,今年恐進一步放緩;智利今年增長估計是4年來最低;過去10年經濟表現領先鄰國的秘魯,去年增長也降至5%,遠低過2005年以來的7%年均值。
與中國相反,南美國家尤其巴西的增長模式問題在於消費所佔比重太多、投資偏低,當消費力下跌,投資未能發揮支撐經濟的作用,令經濟增長無以為繼。目前整個拉美的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為25%,低過東南亞的約30%,其中巴西更只有18%,增長嚴重滯後。
與亞洲經濟體相比,南美勞工生產力落後,主因是教育水平不足。企業缺乏創新、運輸網絡落後、各行業尤其服務業缺乏競爭,都令生產力難有大幅提升。
南美經濟結構畸形,擁有龐大地下經濟,通常從事這些行業的人,生產力都會低得多。以一半勞動人口從事地下經濟的墨西哥為例,雖然當局多番改革,但人均生產力購買力平價仍由1981年的每小時18.3美元(約142港元),降至2012年的17.9美元(約139港元),原因就是地下經濟拖低整體生產力。
拉美國家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近年急速冒起,但犯罪猖獗嚴重拖累社會發展。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數據,在2000年至2010年間,拉美是全球唯一錄得謀殺率上升的地區,同樣急速增加的還有搶劫和勒索個案,威脅民眾安全。問題癥結是司法制度脆弱,助長犯罪風潮。
拉美犯罪原因包括對毒品的需求、黑幫肆虐、槍械氾濫、民眾教育程度低、社會不公等。無論警察、檢控官、法庭及監獄,拉美司法制度普遍被認為充滿弱點,民眾對其信心盡失,罪犯亦肆無忌憚。在謀殺案最嚴重的洪都拉斯,按該國目前謀殺率計算,每9名今天出生的男孩便有1人將來會遭謀殺。對比全球謀殺案入罪率為43%,拉美只有接近20%。
拉美公眾輿論計劃前年民調顯示,秘魯人感到最不安全。該國警察貪腐嚴重,更允許警員兼任私人保安,部分人幾乎整個月都在賺外快。相反,2008年民調顯示,僅11%智利人認為警察可被賄賂,遠低於其他國家,但智利警察被批表現懶散,打擊犯罪不力。
拉美國家近年已逐漸改善司法制度,以審訊制度為例,從以往主要是筆錄、審問形式,改為口述、對質形式,減少錯判。 (接下頁)
[NT:PAGE=$]
美國近年推進「重返亞太」戰略,投放在拉美的注意力明顯減少。除了古巴、委內瑞拉等傳統持反美立場的國家,巴西和阿根廷亦分別因為監控及債務問題與華府關係緊張,這變相給予中國和俄羅斯契機,促進與拉美關係,在西方之外,共創一個非霸權主義的國際秩序。
中國與拉美的歷史關係雖然不算深厚,但重要性毋庸置疑。自千禧年至今,中國與拉美貿易規模爆發式增長逾20倍,目前已超過2500億美元(約1.9兆港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巴西利亞跟拉美與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領袖會面,反映中國有意與整個地區推進關係。
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前走訪拉美多國,取得不少實際成果,包括有傳俄國將重開位於古巴的監測站、與尼加拉瓜鞏固經濟合作、把俄核技術及軍備推銷至阿根廷和巴西。阿根廷由於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福克蘭群島)主權爭議,是少數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力撐俄國的國家,為兩國進一步促進關係製造空間。
分析認為,隨著新興國家崛起,巴西和阿根廷等拉美國家開始追求尊重主權與獨立的國際政治秩序,而非如美國般講求單方面介入和武力的霸權式外交,這與中國戰略利益一致。金磚國家(BRICS)早前同意合組銀行,反映有關同盟漸成氣候。
委內瑞拉已故總統 查韋斯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日本同樣青睞拉美不斷擴張的消費市場及便宜勞動力,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上周證實,首相安倍晉三周五(25日)起將對拉美展開11日外訪行程,重點之一是下月1日與巴西總統羅塞夫的會談。適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訪問巴西,安倍相信是想拉攏拉美,制衡中國在該區的影響力。
日本共同社報導,安倍和羅塞夫將在聯合聲明中提出,為促進巴西海底油田開發,雙方將採用日本技術的巨型海上平台,同時為強化巴西造船業的產業基礎,日方將從今年開始為巴西培育人才。日本《讀賣新聞》亦報導,日方將協助巴西改善鐵路等基建設施,安倍亦會在峰會解釋日本對拉美的政策取向。
加勒比海島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亦是安倍今次出訪重要一站,他將出席首次日本-加勒比共同體(CARICOM)峰會。除了貿易和技術合作,CARICOM的14名成員國構成了聯合國大會的7%,預料安倍將會積極拉攏他們,協助日本明年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