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長洪:經濟要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 關鍵要看改革創新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2014中國金融業創新峰會於2014年10月31日在北京展覽館報告廳隆重召開。本屆論壇將突出專業性和學術性,以“宏觀經濟形勢與金融業改革開放”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政府官員、金融監管機構領導、金融領域知名學者、國際金融組織和金融機構負責人共同探討金融領域的重大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研究》主編裴長洪先生出席本次論壇並對“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增長新動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為文字實錄:
裴長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剛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張軍擴主任關於宏觀經濟形勢向大家做了演講和介紹。我就他的話題做一點補充,我發言的題目叫《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增長新動力》。
新常態是總書記7月份的一個講話,對於當天宏觀經濟形勢的一個概括。所謂新常態是什么,這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大家都在學習理解當中。它最直接的特征就是增長速度換擋,你要說新常態,最直接的表現是什么,就是增長速度換擋。增長速度換擋從今年的宏觀形勢已經看出來了,今年大概增長率,各個機構的預測今年是7.3%到7.4%這樣一個區間,這也達到了我們年初設定的目標叫7.5%左右,李克強總理說這7.5%左右指的是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接受。這種新常態所指的增長速度換擋它的依據是什么?從經濟學的依據來講就是潛在增長率的下降。潛在增長率的下降是一個學術上的命題,什么叫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簡單得說,它就是指在沒有國家宏觀政策的刺激,沒有需求端的刺激,也沒有需求端的壓抑,正常的情況下生產要素所能夠實現的全要素的生產率達到的經濟增長的效果,簡單說就是這樣。
專家學者對於它的測算其實是不一樣的,我這里講的只能是我們研究所的測算。我們的測算是“十二五”期間,潛在經濟增長率是7.7%左右,“十三五”,也就是從后年開始的另外下一個五年將會下降到6.2%到6.5%,潛在增長率趨向於下降,這是一個客觀的經濟規律。當然不同的專家學者、不同的研究團隊它的計算結果不同,但是基本的結論都是潛在增長率是往下走的,這是一個客觀的規律。也就是說,我們這個新常態最直接的特征就是從原來的高速增長變成中高速增長,這是一個最直接的特征。那么中高速增長從三大需求來看,又主要是投資增速回落造成的。投資增速回落又主要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這是一個趨勢性的因素。
應該說房地產在新常態的情況下,將來會進入下一個調整平衡的階段。根據測算,中國住房的供給量高峰應該是1200萬到1300萬套,這個在2013年就已經達到了。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實際上還是供略微大於求。按照和國際上的比較,大概住房的銷售額占GDP的比重應當是高峰期,就是住房的尖峰,需求的尖峰應當占8%左右,2013年我們已經占到了14%。所以從這些指標看,未來一個時期,無論是需求還是供給,都會是進入一個調整期。因為過去房地產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曾經達到1.5%,現在貢獻要逐漸的下降。所以房地產調整對經濟增長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同時也對整個投資需求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這是一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為什么會導致中高速。
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不會是下降很多,會在一個合理區間,這個合理區間是由潛在增長率決定的。在潛在增長率的基礎上,國家的一些調控政策發揮作用,可以使它高一點,也可以使它略低一點。應該說張軍擴主任剛才講的,我們處在合理區間運行,同時其他的經濟指標也還是比較好,比如說就業情況、收入情況、節能減排。
國家的宏觀政策是區間調控,定向調控,預調、微調,這樣使經濟能夠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經濟活動將力求遵循三個客觀規律,過去我們講經濟活動遵循經濟規律,這是一個規律。其次我們的經濟活動在新常態下不僅要遵循經濟規律,還要遵循生態環境的自然規律,這是最書記最近一直強調的,包括在河北省省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還要遵循社會包容發展的社會發展規律。所以經濟活動是要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發展規律三個規律,都在對這個經濟活動產生影響,所以這個新常態是這樣一種要求。當然新常態要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就是剛才張軍擴主任講的,實際上有賴於改革創新,我后面會講。就是講我們從宏觀運行的層面,它的新常態將會是什么樣子。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首先是產能過剩的局面還沒有改變,企業去庫存的壓力比較大。因為從今年初以來,企業又在增加庫存,導致現在PPI的指標一直在負值運行。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在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這是今年以來工商企業經常抱怨的一個話題,同時也是對於我們金融體制改革提出的一個重大的命題,怎么樣使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和融資貴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或者是緩解。財政金融風險在加大,這當然是由於房地產調整、產能過剩、政府性債務等等因素所導致他的財政金融風險在加大。
明年會是什么樣?剛才軍擴主任講的意見我很贊成,關於明年現在社會上研究機構有自己的說法,他們有自己的主張和預測。比較樂觀的認為,明年還會維持7.5%以上的增長,希望指標定得高一點,也有人認為,明年會比較低,甚至是6%的增長速度。我們研究所也在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明年政府把宏觀經濟指標定為7%比較合適。因為如果再高一點,現在看難度很大,因為四季度的這個趨勢還是往下走,三大需求還是往下走。明年再定高,就逼得你就得采取比較大的刺激措施,這是不合適的。再低恐怕也不合適,因此可能定7%,一般面首先是要符合十八大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翻一番的目標。其次要保就業,因為基本的匡算是,一個百分點大約增加150萬人的就業,所以7%左右的目標還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化解債務風險,現在不僅政府有債務,企業特別是工商企業,非金融企業其實杠桿率、負債率更高。我們認為中國政府的債務風險不是最重要的,恰恰是企業的債務風險可能更嚴重。假如說明年不維持一定合理的增長速度,無論是政府也好,企業也好,他就沒有利潤收入和財政收入來化解債務風險。因此為了化解債務風險,恐怕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仍然是必要的。
當然還是穩定社會預期的一種需要,因為這個社會預期非常重要,也就是過去溫總理講的信心比黃金還要重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確實是這樣。包括最近券商一直在制造一個輿論,說明年樓市不行股市行,實際上也是制造一種預期,就是說有一種預期,希望大家在這一方面有更大的信心或者采取更多的行動,這是一種社會預期的。
這是維護全球穩定增長的需要,因為全球經過金融危機以后,它的經濟復甦需要各國共同努力。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要占全世界增量貢獻的30%左右。如果中國經濟下滑太厲害,對於全球經濟的穩定也不利,所以我們現在的宏觀政策實際上和國際經濟要有一定的協調性,這是全球經濟穩定的一種需要。
如果我們要保持一定合理的增長速度,除了宏觀運行要保持平衡,剛才前面講的那些特征,關鍵還需要改革創新,不能再依靠刺激投資。因為刺激投資這條路看來是很難再繼續走下去,或者說再大力度的走下去不太現實因為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是在不斷的下降。經濟工作重心的把握應當是兼顧短期和長遠,所以應當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有一個新的含義。這個改革創新主要的任務我想是有這么幾條:
一是簡政放權,推進價格改革。
二是改革投融資體制,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其實還有很多的投資,剛才張軍擴主任也講了一些,還有很多的地方,像水利、環保,包括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國在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當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是垃圾處理,中國幾乎沒有一個城市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包括北京市在內。所以這個方面,我們的潛力非常大,怎么樣使這種需求轉化為投資需求,以及能夠正常的運行,這需要通過改革來實現。
三是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特別是金融領域的改革我認為也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我覺得任重道遠,這里面包括的內容很多,包括我們怎么完善金融市場,怎么擴大直接融資的力度,能夠進一步使利率市場化,特別是要解決當前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等,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研討的內容。當然還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特別是推進資源品的價格改革。
四是貨幣政策堅持定向微調。繼續向中性略松方向微調,目前通脹水平和社會融資成本比較偏高,所以我們建議適當增加貨幣供給,更大的運用結構性差別化的貨幣信貸工具,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三農等領域的支援力度,有序推動資產證券化,拓展融資渠道,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解決長期資金籌集問題,增加金融機構化解風險手段。
因為時間關係,我就說這些內容,謝謝大家!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