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日交惡并不利于中國復興 惡氣易出但后果嚴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9 08:56


中日交惡並不利於中國復興
中日交惡並不利於中國復興

時至今日,中日兩國一個是對過去的耿耿於懷,一個是對過去的心有不甘,一個是要求戰敗國徹底反省,一個是要求成為政治和軍事上的“正常化國家”,由此引發的兩國國內民族主義的不斷發酵,導致自2012年之后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讓人再次擔憂起因現代的“中日雙雄”彼此角逐決定亞洲領導地位的競爭而導致的戰爭恐懼,和再次阻斷中國的現代化之路。這一觀點值得理論界參考。


“當我走出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我的心里充滿了恐懼,我怕街道上的中國人知道我是日本人,來打我、罵我。在這之前,我不知道日本曾對中國做過這種事情”。當柳川秀康講起他第一次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后的心情,激動的似乎要掩面而泣了。

柳川君是我認識的一位在華80後日本人,是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大堂經理,他用不流暢的漢語加上我們之間在一張白紙上的漢字書寫表示“因為在日本的教科書里,我們只知道日本軍隊進入過中國,不知道日本對中國犯下過這種事情。”

作為中日戰爭受害者的后代(在這場戰爭中我失去了好幾位祖先),我對柳川的這段中日戰爭的“零印象”,深感吃驚。為何在戰后將近69年的歲月中,兩個中日國民的“戰爭記憶”會如此迥異。但好在,我們的交流達成了中日之間友好互助,永不再戰的共識。因為,戰爭對現代的中日兩國而言,誰都沒有好處。

如柳川所說,在日本,有很多的年輕人不知道1937--1945的中日兩國的戰爭。而在中國,則有很多年輕人依舊對這場戰爭的記憶義憤填膺。當代中日國民間彼此的歷史認識處在南轅北轍的狀態。或許是由於兩國政府在歷史問題的上的看法不一。日本的一些人認為,1945年后,日本已經戰敗“亡國”,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不需要再在戰爭問題上反復反省自責。而中國的一些人認為,這種對歷史戰爭罪行反省的不徹底,傷害了中國的尊嚴。同時,面對近鄰中國的崛起,日本處於危機意識,需要修改和平憲法獲得軍事自衛權,成為“正常國家”。

於是,一個戰敗國,對發動戰爭者的責任和戰敗的結局“沒有所謂”,而一個戰爭受害者和戰勝國,對民族的傷疤耿耿於懷,這讓戰敗者與戰勝者的位置似乎顛倒了過來。每當在“七七”這天,對抗戰創傷的反復追憶,成為了每年的慣例。中日之間看不到二戰歐戰對手的后代們那種勝利者的自然與戰敗者的自責,如英法美同盟國作為勝利者高調精彩的諾曼底登陸日的閱兵,和戰敗的德國人的沉默、自責與改悔。這其中的緣由可謂錯綜復雜。

回溯歷史,中日作為遠東的兩強,在1860年起同時開啟了各自的現代化之路,而日本的現代化之路卻給它的鄰居們帶了莫大(博客,微博)的傷害。由於在1860--1945年的日本爭奪遠東主導權的一系列擴張中,保守落后、動盪不安、四分五裂的中國屢次成為日本現代化過程中的受害者。同時,急速擴張的日本,最終也徹底得罪了國際社會,威脅了國際利益,受到孤立,並有幸成為了第一個品嘗原子彈核武器滋味的國家。這場戰爭,不僅中斷了中日兩國彼此的現代化進程,也使得20世紀初孫文等中日先賢提出的中日聯合建設“亞洲人的亞洲之夢”大亞細亞主義徹底破碎。日本至今保留著美國占領軍,而中國繼續受制於歐美國際社會,誰都無法主導遠東的命運。這是亞洲的不幸,也是遠東的悲哀。

時至今日,中日兩國一個是對過去的耿耿於懷,一個是對過去的心有不甘,一個是要求戰敗國徹底反省,一個是要求成為政治和軍事上的“正常化國家”,由此引發的兩國國內民族主義的不斷發酵,導致自2012年之后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讓人再次擔憂起因現代的“中日雙雄”彼此角逐決定亞洲領導地位的競爭而導致的戰爭恐懼,和再次阻斷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亞洲的中日關係要想成為歐洲的德法之間那樣,拋棄前嫌,彼此合作,從宿敵變為朋友,乃至成為主導地區秩序和發展引擎的核心,只是一個夢想。而1972--2002年間中日互幫互助的蜜月期也成為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要實現那個中日協力振興遠東的夢想,這需要兩國政治家的超前的遠見和莫大的胸懷來完成,而不要被一些短視利益所阻攔。使得中國在遠東被孤立,使得日本進一步被美國“殖民化”。中國的復興與日本的“正常化”並非要從兩國的交惡開始,“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作為同文同種的儒家文明圈國家,中日和則兩利、戰則兩傷,如百年來的中日歷史所示。

除此之外,抗日戰爭對現代中國影響的重新定義也在中國開始。如拉納o米特在《抗日戰爭,1937-1945:求生之搏》中所表達的觀點,“這場戰爭反而從多個方面促成了現代中國的誕生,成為一塊鍛造一個新國家的砧鐵。”“戰爭境遇使許多中國人突然有了中國的概念及個人對這個國家的認同感,這對他們更為重要,影響更為深遠。”抗戰造就現代民族國家中國的意義被提起。

而這,也促成了中國現代史上的兩個老對手,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對“一個中國”框架的認同。甚而前中國政府與執政黨的歷史作用也受到了肯定。在此前央視cctv介紹“波斯坦公告”的歷史節目中,第二次大戰盟軍遠東戰區總司令,前中國領導人蔣中正的影像以正面的形象出現國家電視臺的銀屏中。

由於抗戰和建立現代中國的歷史功勛,在昨天的“七七”紀念會上,一位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抗戰國軍老戰士與一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四軍老戰士同時出現。這也意味著,由於日本右翼的刺激,國共兩黨再次因抗戰的原因走在了一起。這無論是對日本右翼而言,還是對前日本“皇民”的台灣“民進黨”而言絕非是好訊息。

抗戰,再一次團結了中國,促進了兩岸的和平。同樣,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和平”二字再次回到中日之間。讓憤怒的東海成為和平之海,當然這需要莫大的政治智慧。因為,中日交惡對誰都沒好處,尤其不利於中國的復興。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