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紀念 南京徵集大屠殺死難者遺屬 習近平10時發表講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7 10:10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左二)一家4代前來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遺屬登記活動啟動儀式。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報導,今(7)日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七七事變」77周年。為更好地傳承歷史,南京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昨(6)日啟動死難者遺屬登記儀式,目標在今年首次「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前徵集到3000名以上遺屬。這也是中國首次正式向社會徵集大屠殺遺屬線索。
另據據央視報導,今(7)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今(7)日上午10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到盧溝橋出席紀念活動併發表講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指出,南京大屠殺暴行迄今已經77年,當年的倖存者大多已是80歲以上的老人,人數也急劇,「據我們了解,這些倖存者從10年前的千餘人,如今只剩百餘人,而且減少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何傳承歷史,以史為鑒,在尋訪倖存者,搶救口述史等相關工作的實踐中,該紀念館的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遺屬、倖存者的後代對那段歷史也較為熟悉,長輩們當年悲慘的受害史,往往隨他們的講述,印入到了後人的記憶中,成為歷史經歷傳承下去的又一重要途徑。
朱成山表示,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由於其特定的身份,將是今後一時期歷史傳承的主要力量,在未來的證言活動、祭典活動中將承擔更多的責任,目標在今年首次「國家公祭日」之前能徵集到3000名以上的遺屬。啟動儀式現場公佈了徵集熱線電話(025-52667177轉8217),主辦方呼籲大屠殺死難者後代或知情人士撥打電話,及時登記相關信息。
在啟動儀式上,幾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攜家人來到紀念館。倖存者夏淑琴(85歲)一家4代7人作為典型代表,講述了她們如何將歷史代代相傳。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殘忍殺害了老人一家9人中的7人,被捅了3刀當年8歲的夏淑琴和4歲的妹妹夏淑雲幸運活了下來。夏淑琴老人表示,她的兒女、孫女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當年那種家破人亡歷史,但她經常教導他們,不能忘記過去。「我有責任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的戰爭所帶來的災難,讓更多的後人學習和回顧這段歷史,並從他們的經歷中吸取教訓,讓悲劇永遠不再發生。」
33歲的夏媛是夏淑琴外孫女,「從有記憶開始,外婆就給我講過以前的慘痛經歷。日本右翼仍不斷否認加害史令我十分憤怒,有這麼多證人在,為何還不承認?」她並表示,會向4歲的兒子講一些歷史,也經常帶他參加紀念活動。「希望下一代人一定要記住這段歷史。」
為早日與二哥相見,袁詠詩印了很多傳單托人去香港張貼。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軍進攻香港,大批香港人為避難不得不背井離鄉。當時年僅10歲的袁詠詩也因躲避戰火隨親友逃亡至內地,與留港當兵的二哥袁滿失聯。一晃70餘載,其間袁詠詩曾嘗試過寫信、求助政府部門等方式聯繫二哥,也曾親自赴港尋找,但一直杳無音訊。如今已84歲的袁詠詩告訴記者,她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幸見到在港親人。
北上逃亡的路充滿了坎坷,袁詠詩輾轉東莞、新灣等地,經歷過喪父之痛,也因繼父貪念起,被賣作丫鬟,不得不與母親訣別。懷尋找到二哥音訊的迫切心情,袁詠詩再次打開回憶的匣子,娓娓向記者道來那一段坎坷的逃亡經歷。
1941年年底的這一天,對於年僅10歲的袁詠詩來說一切如往常般平靜,她正興高采烈地準備出門上學,母親在廚房收拾忙碌,而剛吃完早餐的父親正坐在餐桌旁讀報。這時,一陣刺耳的警報聲劃破天際,機翼發出的巨大噪聲夾雜槍聲、爆炸聲翻滾緊隨而至......
一陣飛機轟炸過後,米字旗黯然降下,太陽旗驕橫升起,日軍列隊進港。香港為此陷入一片混亂,「漢奸逐戶洗劫平民,搶奪貴重物品,日本人大肆殺害百姓,甚至有的日軍將幾個月大的嬰兒殘忍殺害煮食。」
當漢奸第二次敲響袁家大門洗劫之後,袁詠詩的父親已萌生北上逃難的想法。彼時,二哥袁滿響應政府號召參軍抗日,二嫂也隨夫留港。為免家人身陷囹圄,袁滿讓親屬立即撤離香港。當時平民已經大批疏散,雖萬般不捨,袁父為保妻女平安也只得無奈與袁滿告別。年幼的袁詠詩沒想到,與二哥這一別竟逾70載。
其實,到廣東新灣剛安定下來,母親便讓袁詠詩寫信給遠在香港的二哥袁滿。但不料信被攔下,母女二人還被當成壞人批鬥。「我真的好想找到我二哥,當時母親就囑咐我,父親去得淒涼,一定要帶回香港埋葬。」 袁詠詩的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新中國成立後,袁詠詩試過找回母親,但母親已不在原處,養父一家也沒有了消息,而她也輾轉到廣西柳州安居,嫁作人婦,膝下育有7個子女。忙碌的生活並沒有讓袁詠詩放棄尋找二哥。香港回歸前,袁詠詩就曾求助相關部門,但被告知無在港親人擔保,她無法赴港。香港回歸後,袁詠詩就第一時間要求回港尋親,但一直無法成行。
兩年前,女兒帶著袁詠詩到香港遊玩,離開多年故地重遊,她欣喜地發現原來居住的福華街、二哥在福永街開的粉店以及自己當年就讀的學校都在,可物是人非,她仍然找不到熟悉的故人。「隨年紀的增大,我媽現在越來越思念以前的親人,特別在我爸去了之後,她整天以淚洗面。」袁詠詩的兒子薛先生說,他計劃著今年7月至8月份再帶母親訪港,哪怕一間一間的問,也要問出親人的下落。臨行前,袁詠詩拉著記者的手再三囑咐「有消息要記得通知」,說著眼淚決堤。在尋親多年無果後,老人仍然懷抱著團聚的希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