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烏克蘭東西夾縫間進退維谷 高空走鋼絲考驗平衡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6 11:31


图片说明 
當地時間6月20日,頓涅茨克,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視察烏克蘭軍事基地,並公佈了包含15點內容的和平化解東部地區局勢計劃。 
圖片來源:中新網

俄羅斯、西連歐洲、南面黑海,位處戰略咽喉要地的烏克蘭,似乎註定成為各方爭奪的對象。短短半年,這個國家經歷了示威浪潮、政權更替、版圖分裂、戰亂硝煙、與俄鬥氣……可謂磨難重重。如今,自貿協定終獲簽署,停火協議也或繼續,美歐對俄大棒落下,各方卻越發緊咬各自利益不放。這場博弈,難言贏家。夾縫中的烏克蘭無論是向東靠近俄羅斯,還是向西投入歐盟懷抱,都無以擺脫困境。


中新網報導,2013年11月,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簽自貿協定,對「入歐」按下急剎車,引發強烈抗議。事件如星火燎原般點燃亂局,烏克蘭從此開啟風雨飄搖的歷程。「烏克蘭正開始一場革命。」同年底,號稱組織全國罷工的烏反對派自由黨領導人奧列格•季亞尼博科這樣認為。

「革命」對於烏克蘭來說,是一個依稀耳熟的詞彙。2004年,親西方的反對派領導人尤先科和季莫申科發起席捲全國的「橙色革命」,推動總統大選重新洗牌,使亞努科維奇敗北。2010年,亞努科維奇東山再起,季莫申科黯然入獄。但又過了4年,風水輪流轉,在烏國內親西方勢力持續數月的抗議聲中,亞努科維奇被趕下總統寶座,坐在輪椅上的季莫申科出了牢門。

然而,在龐大的政治棋盤上,這絕非僅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政治恩怨。隱于其後的,是親俄與親歐兩大勢力明暗間雜的激烈較量。這種較量的具象化,是凜冽寒風中的示威吶喊,是暴力衝突下的警棍揮舞,是從俄延伸到烏的長長的天然氣管,也是克裏米亞完成「脫烏入俄」的最後的催化劑。

在親歐洲的臨時政府走馬上任後,與俄羅斯有深厚淵源的克里米亞地區反應尤為強烈。克里米亞迅速組織全民公投「入俄」,投票獲得通過。在此局面下,俄羅斯也迅速出手,派兵進入克里米亞,並在俄烏邊界集結重兵,對烏當局施壓。儘管烏當局對俄毫不示弱,卻未能阻攔克里米亞的腳步。

隨後,烏克蘭東南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也「揭竿而起」,宣佈「獨立」。但這兩個地區的局勢並沒能像克里米亞那樣「平靜收場」,反而燃起戰火。

數月來,烏克蘭東部多地區持續爆發親政府與反政府兩派的暴亂衝突,死傷眾多。在敖薩德,全城掛起黑色絲帶,眼淚淹沒了默哀現場。非常時期的烏克蘭不得不舉行「非常大選」,「巧克力大王」波羅申科開工組閣。新政府成立後不久就做出讓步,波羅申科簽署了停火令。隨著6月30日停火令到期,聯繫當前局面,要靠一紙停火令維持和平,恐怕還遠遠不夠。

隨著局勢發展,推動烏克蘭棋局變化的幕後力量逐漸顯形。爭奪地緣位置關鍵的烏克蘭,對俄歐來說,均是拓展勢力地盤的重要籌碼。對西方來說,除了在烏推行西方價值觀,還能挾烏克蘭與俄討價還價。對俄而言,烏克蘭則是其對抗西方的一道「屏障」,烏克蘭的豐富資源和軍事生產力,也能為俄「復興」雄心增添一臂之力。

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俄羅斯佔領先機;烏臨時政府總理亞採紐克緊急赴美尋求支援。歐巴馬在與普京的90分鐘電話交鋒中,直指俄「軍事侵略」;美歐向烏克蘭砸重金加緊「拉攏」,並輪番對俄高壓制裁。布魯塞爾,八國峰會成了七國峰會,俄羅斯被「拒之門外」;安理會上,美俄高官各執一詞,激烈舌戰。6月,烏代理外長傑希察更在俄使館外用言語赤裸裸地攻擊普京「是白癡」,遭俄威脅「斷交」以示抗議。(接下頁)

[NT:PAGE=$]

普京今年3月答記者問時感嘆道:「烏克蘭的政治生活變成了鬧劇」。不過,有評論指出,不論危機不危機、制裁不制裁,普京一直在按自己的節奏行事。在去年美俄對敘利亞局勢的處理上,外界普遍認為與普京相比,歐巴馬棋輸一著;此次,普京也顯示出掌控危機的信心。

除了突發性地在俄烏邊境上演幾場大型軍演,普京也不忘用能源優勢「敲打」烏克蘭,叫停對烏供應低價優惠天然氣。此後,俄烏間「鬥氣」愈演愈烈,雙方價格談判破裂,烏克蘭拖欠天然氣款拒不還錢,最終,俄羅斯於6月16日暫停供氣。

在這場俄歐拉鋸戰中,夾縫中的烏克蘭成為最大受害者。

「向東」還是「向西」?這是烏克蘭面臨的最大難題。有學者認為,烏克蘭如今可能有3個選項:向西與歐盟簽訂協議;向東加入俄羅斯的歐亞經濟共同體;進退維谷、陷入分裂。但這3種選擇的結果都可能存在變數。如果選擇向東,烏克蘭親西方勢力會不會再次發起示威,讓戰火越燒越旺?如果選擇向西,烏克蘭東部地區會不會徹底和政府決裂?在東與西之間,烏克蘭還有沒有第3條路可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石澤指出,烏克蘭地處歐俄之間,該國在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更多地接受的是西方的做法,但在經濟上,主要還需依賴與俄和獨聯體國家間的貿易,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經濟圈不可能驟然切斷。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烏克蘭最明智的選擇就是「不左不右」,相對中立,在不刺激俄羅斯的情況下,謀求與歐盟和西方國家關係發展。

石澤稱,可以確定的是,波羅申科作為新當選的烏克蘭總統,其權力基礎較為親西方,因此不可能帶領烏克蘭「向東走」。但與其他政治家不同,商人出身的波羅申科具有靈活性,懂得妥協和平衡,會與俄積極調整關係。

雖然西方頻繁在俄周邊舉行軍演,俄大軍在俄烏邊界「整裝待發」,雙方軍事對抗似乎一觸即發,但分析指出,美國與多數歐洲國家並不希望危機持續升級。石澤也指出,俄羅斯國家杜馬于6月25日撤銷在烏克蘭動用俄武裝力量決議,此舉向西方國家傳遞了明顯的信號。西方近期也積極促和,在這種情況下,俄烏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很小。

另一方面,分析認為,歐巴馬不會為了在歐洲的「週邊利益」出兵前線,與俄在軍事上正面對抗。事實上,在今年5月的西點軍校講話中,歐巴馬反駁了出兵烏克蘭的理由,並強調該問題不存在軍事解決的辦法,這一切「不是冷戰重演」。歐巴馬明確表示,除非對美國「有直接威脅」,否則美國不會匆忙動武。分析認為,美國在全球的戰略正出現收縮跡象,而面臨今年中期選舉壓力的歐巴馬必須調整方向,全力應付經濟難題。

不過,戰爭陰雲未散,在各方博弈的激流中,烏克蘭就如高空走鋼絲一樣,要想左右逢源,必須有絕佳的平衡能力。一個不小心,仍有可能跌得「粉身碎骨」。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