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陳建:互聯網金融大潮里很多公司會倒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fico中國區總裁陳建發言
fico中國區總裁陳建發言

    和訊銀行訊息 6月29日,第一屆新金融聯盟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新金融時代:變革的力量”。和訊網作為合作媒體對論壇進行全程圖文報導。fico中國區總裁陳建在論壇上表示,在互聯網與金融的大潮里面,成百上千,甚至幾千個互聯網金融公司,各種小貸公司,p2p公司猶如雨后春筍一般成長,前赴后繼,波瀾壯闊。但是,這里面有很多的公司會倒下,當然,這里面也有一部分公司會成長為中國新金融的行業領袖。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陳建:各位嘉賓,下午好!剛才在大會剛開始的時候,我看了播放的片花,這片花里提了一個問題,當銀行家與極客相結合,當互聯網與金融相結合,世界將會怎樣。

這個片花讓我想起了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一句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就我們今天所探討的新金融互聯網金融而言,我覺得這句話非常的像,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正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試想一下,阿里巴巴在短短幾年時間可以達到上萬億交易額,這在互聯網時代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傳統的實體經濟里面有沒有達到上萬億交易額的企業呢?有,但是那是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經營的。騰訊的微信紅包在春節一夜之間可以把上億的銀行卡支付在一夜之間走過了支付寶十年走過的道路,這在互聯網金融之前也是不可想象的。

最近京東在美國上市,一下子讓風險基金獲得了一百倍的回報,在業界被傳為經典,上市的市值我印象中是200億份額。這個從零開始,短短幾年期間創造幾百億的市值,在互聯網經濟之前也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技術是顛覆性的改造了我們的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和速度,制造財富、制造產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想我們正處於一個最好的時代。

但是,我們也處於一個最壞的時代,為什么這么講?在互聯網與金融的大潮里面,我們看到成百上千,甚至幾千個互聯網金融公司,各種小貸公司,p2p公司猶如雨后春筍一般成長,前赴后繼,波瀾壯闊。但是,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公司會倒下,當然,這里面也有一部分公司會成長為中國新金融的行業領袖。

我在這里做一個非常大膽的預測,僅僅是個人的思考,在這幾百家、上千家的小貸公司、互聯網貸款公司、p2p貸款公司里面,最終可能只有兩類公司經過時間大浪淘沙壯大。頂多十幾家、幾十家公司能夠利用新的技術,良好的環境,脫穎成行業的翹楚。就像我們在國外看到,依托於互聯網,因為互聯網打破了所有的地域、所有的行業、所有人際關係的壁壘,最終能成功的往往是那么幾家、十幾家行業領袖性公司。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也許它在規模上未必是最大的,它在行業地位上未必是領袖,但是它能在細分市場上做得非常有特色,做得有獨到之處,最終產生客戶的黏性,這樣的公司也能夠在互聯網金融的大潮下存活發展壯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么多的公司前赴后繼,最終不可避免有相當一些公司不會成功。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世界也是一個最壞的事情。

為什么互聯網金融的存在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這樣一個狀況?就我個人而言,互聯網金融里面最核心的困難是資訊的非對稱,我是學經濟學的,經濟學里面經常有一句話,說你只要懂兩個詞你就掌握了經濟。一個叫供給,一個叫需求。在中國其實不缺供給的,經過30年改革開放,中國民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中國也不缺對資金的需求,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通過互聯網線上也好、線下也好,各種小額貸款,不管是針對個人的需求,還是針對小企業的需求,哪怕利息是30、40,甚至50、60,也有大量的借貸需求,所以我們也不缺乏需求。為什么我們說我們的互聯網金融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里面供給和需求要走到一起,需要有一個資訊的對稱,而我們面臨的根本挑戰是資訊的不對稱。

這里面可能大家有一個問題,我們經常講隨著現在的科技進步,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現實。我們經常說大數據有三個方面,一個是數據的量,我們不缺乏數據的量。第二個數據的類別,現在各種數據的類別,它的應用,這個技術的確也很先進,結構性的、非結構性的。還有,就是我們可以實時進行數據的挖掘和應用。

大家可能就有一個問題,既然大數據不是問題,既然數據的數量、數據的類別、數據的速率都不缺問題,為什么我們還認為資訊的非對稱將是阻礙互聯網金融發展一個核心的挑戰呢?這里面聯系到我在剛剛翻譯出版的一本書《大決策》里面提出了大數據里面最核心的叫價值,就是如何把這些大數據挖掘出價值,為我們的決策團隊服務。這個價值就是要解決資訊非對稱的核心所在,在於我們有沒有有效的手段把數據中蘊藏的精華,把數據中的價值給挖掘出來。

那怎么挖掘?這里面業界最成功的應用,一種簡明扼要的技術表現方式,把數據終所運行的價值給挖掘出來,來解決資訊非對稱給金融帶來的挑戰,解決供給和需求有機結合的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信用評分,其實金融行業面臨資訊非對稱的挑戰早在3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也正是這樣才激活了信用評分的創造。美國要把大量的住房抵押貸款打高,通過證券的方式推向市場,但是面臨一個典型的資訊非對稱的挑戰,資本市場無從去評價這些貸款的風險度有多高,相應給什么樣的定價才合理。今天的美國,99.99%的個人貸款、信用貸款、房貸、車貸,還有形式的貸款,都是由fico作為解決風險評價、風險尺度、解決資訊非對稱的核心手段。

為什么解決這種資訊非對稱特別重要?很顯然,我們不缺乏資金的供給,我們希望把資金的供給投向風險可控、回報合理的借款人,而借款人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合理的信貸條件,而在資訊非對對稱情況下,由於我們無法統一標準化的評價不同的信貸風險狀況,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小微貸款利率非常高,這種高的利率從資源供給方來說是一種陷阱。從資金的需求方來講,他就會帶來一個經濟緊張,讓大家非常小心的一個逆向思維。因為很顯然,當我得到的價值比我自己的信用狀態好很多的時候,我就樂於接受。所以,從一個中長期發展來看,不有效的解決資訊非對稱的問題,這種逆向性將會愈演愈烈。最終,從供給方會發現,他最終得到的各種情景都是那些風險更高的情景,最壞的情況下就會發現劣幣驅逐良幣,這就是經濟學上不合理的但是正在發生的現象。

所以,我個人認為在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要繼續波瀾壯闊地向前發展,除了充分的運用大數據的技術進行數據的獲取、數據的存儲、數據的加工、數據的應用以外,其實核心是能否卓有成效的擁有標準化的尺度去衡量,徹底的打破資訊非對稱的壁壘,只有這樣,才能讓不同風險的信貸借款人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滿足,讓出借人所得到的回報和他所承擔的風險能夠非常準確的匹配起來。這一點我們看到在美國是這么做的,包括美國的p2p公司,幾乎所有的貸款都沒有評分,讓資金供應方自己看不同的借款人借款時的狀況,你自己決定。這個模式距離我們遙遠嗎?答案是並不遙遠。

fico公司在中國已經做了很多的信用風控服務,現在中國有三四十家銀行,但是,我們最近這兩三年來,根據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需要,我們也專門針對p2p、針對線上線下的小額貸款,把fico技術在市場上應用和推廣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最新的成果是跟中國人民銀行合作開發的新一代信用產品,什么時候市場能夠廣泛的應用,可能要看人民銀行的相關部署,也就是說市場的需求,我們把國外非常成功的實踐在中國已經做了相當多的開拓和運營,這也是我領導中國公司為行業服務最最核心的使命和愿景,就是要利用我們各種精密的分析手段和技術,利用行業已經積累、正在積累、不斷積累的大數據技術,來真正徹底打破資訊非對稱,讓資金供應與資金需求真正結合,這樣才能完成新金融的使命,也才能發揮我希望成為金融極客的愿望。

最後,借用習總主席的一句話,乘風破浪應有時,只要我們利用大數據、利用信用評分打破資訊不對稱的技術方式,我相信我們的新金融互聯網金融乘風破浪應有時,fico也愿意為大家的乘風破浪保駕護航。謝謝大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