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上海證券:短期理財基金產品錯位何去何從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主要觀點:

自2012年5月首只短期理財基金面世以來,借助商業銀行做大並退出的巨大短期理財市場空白,短期理財基金迅速發展。但隨后不久短期理財基金迅速由盛及衰,一時繁華。


短期理財基金的轉眼繁華主要原因在於其產品定位和產品特征錯位:短期理財基金產品運作方式和估值模式等產品特征與貨幣市場基金接近,但產品定位與銀行超短期理財產品雷同,目標市場瞄準“儲蓄替代”。

與銀行超短期理財產品比較,在付出收益不確定性和收益波動性這兩個代價之后,短期理財基金並未取得富有競爭力的收益率,嚴重挫傷了初始由銀行間超短期理財產品轉入的超短期理財基金投資者的投資積極型。在主要渠道銀行缺乏發行動力和管理人發行產品重心轉移的背景下,短期理財基金發展陷入停滯。

貨幣市場基金的主要目的是現金管理,核心競爭力在於投資便利性和流動性,變數在於收益水平差異的大小。與貨幣市場基金比較,短期理財基金即使付出投資便利性和流動性方面的代價,短期理財基金仍然未能取得較貨幣市場基金明顯的收益優勢,較其中具備“互聯網基因”和渠道優勢的貨幣市場基金其收益能力甚至有所不及,大幅度削弱了產品競爭力。

綜上,短期理財基金的衰落源於產品定位與產品特征錯位,整體上產品形象模糊,目標客戶未能清晰刻畫,既未能把握住現金管理市場,也未能贏得儲蓄替代者的青睞,顧此失彼。

2014年以來,短期理財基金逐漸顯現出收益優勢,但由於其產品定位與產品特征錯位的問題仍未得以解決。這使得短期理財基金陷入兩難境地,制約了短期理財基金的長遠發展。如何重塑短期理財基金產品形象,將短期理財基金從銀行超短期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中獨立出來,並形成獨有的市場標簽,成為擺在短期理財基金管理人面前的一大難題。否則該類型基金或將愈發“雞肋”,衰退仍將繼續,轉型、合並將成為不少短期理財基金的結局,甚至不排除少許短期理財基金清盤。

最後,短期理財基金作為工具型基金,具備工具型基金的一般特征:產品設計類似,風險收益基本接近,這使得同類工具型基金替代性極強,長期的競爭下短期理財基金必然將形成贏者通殺的市場格局。如果不能提供差異化產品,在收益難以拉開距離的背景下,渠道將成為唯一的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具備渠道優勢的短期理財基金管理人應當認識這一必然性,需要考慮如何轉型乃至合並短期理財基金。

點擊檢視完整版《上海證券:短期理財基金產品錯位何去何從》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