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破窗效應為您揭秘:為什么金融犯罪屢禁不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10 11:06


現在的金融市場已經非常開放,隨著“國十條”的發布,“自貿區”的建設也不斷加快,創新金融產品如互聯網金融、p2p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於此同時金融犯罪的數量也增多了,比如,曾經有過很多起p2p公司跑路的事件發生,另外,信用卡詐騙現象也是層出不窮。嘉豐瑞德理財師總結了一下,近年來金融犯罪相關案例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犯罪金額越來越大,受害面廣;二是犯罪形態復雜,金融機構相互之間也是內外勾結,人員錯綜復雜。有調查顯示,自2010年以后,金融犯罪的年增幅高達120%。那么,除了“分母”——金融活動本身大幅增加了導致了“結果”——金融犯罪也增加了之外,那么“分子”——誘使金融犯罪產生的因素又有什么呢?

引進金融學中的“破窗效應”: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扇建筑物的窗戶,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那么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縱容而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就會給人們一種無序的感覺,公眾的麻木不仁就會滋生,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各級金融機構在防范操作風險方面,無論是在管理框架上,還是在管理手段上,均存在諸多空白點,由於定罪量刑的法規並不完善,導致犯罪的成本少之又少。舉個例子:2013年某人虛構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授權其經營委派消費理財,詐騙人民幣40萬余元,最後僅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罰款人民幣5000元;另有某資產管理公司詐騙吸納資金600萬元,有470萬未償還,但是管理層最高量刑才是有期徒刑9年,最高處罰金額僅30萬元。這還只是審判層面的,在執行層面更有可能只能收回九牛一毛;某位知名的刑法學專家曾經說過,“輕罰不如不罰”,“破窗效應”的主因“示范性縱容”的典型就是不痛不癢的懲罰,被摸清了容忍度的底限,反倒叫有犯罪想法的人“安心”了。

但是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追求高額收益的途徑依然還是很有限,創新型的金融工具還是為數不多的選擇,越是創新越是容易有監管的空白點,“破窗效應”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嘉豐瑞德理財師需要提醒各位投資者,在投資之前切勿被廣告上的高收益沖昏頭腦,平臺資質和產品的投向,只要好好看說明書都是有跡可循的。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專業無法駕馭一些專業術語,也可以求助比較公平公正的第三方理財平臺。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