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之比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09 19:02
公募基金由公募基金公司直接發行成立,面向不特定投資者公開募集資金,受到證監會的監管。陽光私募基金多數借助信托公司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發行,面向合格投資者私下募集資金,還有一些陽光私募基金通過有限合伙、券商資管以及基金專戶等頻道發行。
2013年6月起《新基金法》將私募基金正式納入監管范疇;2014年3月起,經過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可像公募基金公司那樣直接自主發行基金。《新國九條》的出臺表明政府將大力支援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私募基金也越來越被大家認可。
談到公、私募基金的區別,他們不僅是募集方式是公開還是私下這么簡單,還有很多方面:
投資門檻
公募基金的投資門檻為1000元,面向社會大眾募集;而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為100萬元,面向高凈值客戶。
格上點評:陽光私募基金對於投資者的投資金額有著較高的要求,一些私募機構將認購門檻作為篩選合格投資者的手段之一,甚至將旗下基金的認購門檻主動調至300萬至2000萬元。
產品規模
公募基金單只基金的資產規模通常為幾億至幾百億元,股票池通常有幾十至幾百只股票。而陽光私募基金單只基金的資產規模僅有幾千萬至幾億元。
格上點評:公募基金由於規模較大,通常在持股上比較分散,雖然有效地分散了個股的下跌風險,但另一方面,單只股票的漲幅對於基金的貢獻力較小。而私募基金由於規模小,在投資操作更加靈活,股票組合少則幾只,個股的漲幅對於持股集中的基金貢獻非常大。
投資限制
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資上受限較多,如持股最低倉位為6成,不能參與股指期貨對沖等。而陽光私募基金的倉位非常靈活,既可空倉也可滿倉,且可參與股票、股指期貨、商品期貨等多種金融品種的投資。
格上點評:無論在怎樣糟糕的市場上,公募基金都必須用至少60%的資產購買股票,從而被動地承擔股價下跌的風險。而陽光私募基金在熊市中既可選擇空倉不做股票,也可使用股指期貨對沖股市的下跌風險,即使在熊市中也可獲益。
費用
陽光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在收費的項目上類似,包括認購費、固定管理費、贖回費,只是陽光私募基金多收了一項浮動管理費用。
格上點評:公募基金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固定管理費,由於公募基金規模龐大,每年的固定管理費便足以維持公募基金公司的正常運作。而私募基金的收入來源主要為浮動管理費,該費用的收取規則是私募公司在基金凈值每創新高的利潤中擷取20%作為提成,這就意味著私募公司必須在給投資人持續賺錢的前提下才能盈利。
流動性
公募基金每個交易日都可以進行贖回操作,資金通常為t+3個工作日到賬。而陽光私募基金只能在每月或每個季度的固定開放日進行贖回,資金在t+5至t+10個工作日到賬。
格上點評:公募基金的流動性非常好,而陽光私募基金的流動性則相對較差,且有部分私募基金在購買后有6個月至1年不得贖回的限制。
資訊披露
證監會對於公募基金的資訊披露要求非常嚴格,公募基金每個季度都要詳細地披露其投資組合,持倉比例等資訊。而陽光私募基金的資訊披露要求較低,在投資過程中有著較強的保密性。
格上點評:由於公募基金持股非常分散,股票組合的資訊公開對於基金運行影響並不大。而私募基金的投資組合是基金經理的制勝法寶,多數私募基金經理對於其持倉諱莫如深,投資者想要追蹤私募基金的投資並不容易。
投研實力
公募基金公司具有幾十至幾百人的投研團隊為基金經理的投資做強大的后盾,而且有嚴格的投資流程與完整的風控制度。而陽光私募公司由於管理的資產規模較小,投研團隊只有幾人至幾十人不等。
格上點評:公募基金的投研模式是研究員團隊支援基金經理,公募基金經理普遍年輕化,從業時間較短;而私募基金通常以基金經理為核心,私募基金經理多數出身於公募基金、券商研究所以及民間等,從業經歷通常在10年以上。
收益風險特征:
雖然公募行業與私募行業的基金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業績分化,但從格上理財統計的行業平均業績來看,公募基金只有在大牛市中會跑贏私募基金,而私募基金在震盪市與熊市中表現更加突出。
格上點評: 盡管近五年以來大盤指數跌跌不休,但陽光私募行業在各時間區間均實現了正收益,大幅跑贏公募基金。陽光私募行業的長期業績十分突出,雖受制於下跌行情近五年以來的絕對收益並不高,但仍遠超大盤指數56.20%,而公募基金卻是小幅虧損0.54%。
- 美股漲勢還能延續多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