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新世界中國私有化被否惹種票疑云 或涉操控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香港明報報導,新世界中國(0917)本周一私有化失敗一事惹來種票疑云,翻查新世界(600628,股吧)中國的股東名冊發現,在今年5至6月期間,有超過50間公司重復使用8個散布於港九新界的地址,各登記持有超碎股,當中大部分更為離岸公司。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及有基金經理認為,監管機構應徹查事件,但有熟悉監管機構人士指出,新世界中國為開曼群島登記公司,監管機構未必能輕易插手調查。

翻查接近四成的新世界中國實物股東名冊,顯示在5月底至6月上旬,有超過50間公司重復使用8個散布於港九新界的地址登記持股,持股量多數為100股,個別低至50股。上述公司大部分均為離岸公司,按記者查證,至少一個登記地址為律師行,職員昨日表示,該行有提供公司秘書服務,故不排除有公司將律師行地址作為公司地址做登記,但不便透露客戶資料。


開曼群島登記 調查不易

對於新世界中國私有化意外落空及離奇拆股等不尋常事件,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以及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均認為監管機構有必要作出調查。自言本身沒有涉足新世界中國投資的林少陽稱,據他觀察,新世界中國在提出私有化前,已經見股價持續攀升,不單令人懷疑是否新世界中國私有化事前已走漏風聲,另一方面卻見有部分人因應新世界中國估值過高,沽空活動持續增加,並且在市場內源源不絕滲出貨源,在股價愈高愈沽,兩幫人完全對著干對賭,涉及款項亦甚大。這不禁令他懷疑,市場內是否出現操控情況。在事情有機會影響到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情況下,他認為監管機構有需要插手調查跟進。

不過有熟悉監管機構人士指出,與電盈(0008)09年種票案不同,新世界中國是開曼群島公司而非香港公司,要監管機構插手,需要的理據或許不一樣,例如要涉及造市,或牽涉公眾利益。證監會當日以有人涉嫌在電盈協議安排股東會舉行前,作出不當及操縱行為,首次行使法定權力,申請介入法院訴訟程式。

特許財務分析師、《香港股票財技密碼》作者梁杰文指出,是次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於新世界中國股份同時出現大量沽空活動,他建議未來監管機構可以應要求,在表決私有化的股東會前后,暫時禁止相關股份的沽空活動。他又指出,有關私有化表決系統的整個設計,都是有利持有反對聲音的小股東,包括要求少於10%反對票、多過75%贊成票,以及人頭制,故不能簡單斷定人頭制度不公平。

借貨沽新世界中國 年息僅兩厘

除了不尋常拆股及離岸公司股東涌現,新世界中國在公布私有化計劃前后沽空比率高企,亦可圈可點。基金界人士透露,新世界中國即使在宣布私有化后仍極容易借貨,成本更低至年息1.5厘至2厘,借貨沽空賺錢的難度不高。

有基金經理指出,新世界中國在3月14日公布私有化計劃后,股價實時由5元多扯上6.3至6.4元水平,之后長期維持在相若水平。對比私有化價格6.8元,沽空失敗輸錢的空間有限,但如果私有化失敗,新世界中國股價勢必回落至5元左右,利潤空間不小。而且在這段期間,新世界中國借貨並不困難,年息亦不過1.5厘至2厘。

數據顯示,新世界中國於4月1日的沽空比率高達63.1%,倘若投資者當日以年息2厘、新世界中國收市6.54元借貨沽空100萬股,並於6月17日,亦即新世界中國私有化失敗后復牌日平倉,借貨79日成本僅約為2.8萬元。不過,按新世界中國兩日收市價差1.24元計,投資者賬面即賺124萬元,扣除借貨利息,仍賺約121.2萬元。

對沖基金及小股東齊赴過戶處查冊

在新世界中國私有化失敗告終同時,不少持貨等私有化成功“博收錢”的投資者“竹籃打水一場空”,眼白白看著新世界中國股價倒插打回原形而遇到損失。不過亦有對沖基金,當初沒料到一宗普遍的私有化可衍生巨大投資機會,特地派員到過戶處取經,“研習”最新遊戲手法。

自新世界中國私有化流產,近日新世界中國的過戶處人頭涌涌,有曾到新世界中國股東會而又常光顧過戶處的小股東,在過戶處得悉傳媒跟進私有化難產個案后,咬牙切齒地主動要求記者追查是“碎股黨”所為。

更令人意外是,過戶處亦多了一批具備專業投資者背景的對沖基金職員等稀客來訪,令過戶處非常熱鬧。據了解,這些專業級數的稀客,當初亦未料到新世界中國私有化個案會“爆冷”流產。他們更地派員到過戶處取經,期望從股東名冊內尋找一絲線索,了解當中的新玩法,嘗試一窺堂奧。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