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收費或not to收費?app營利模式大哉問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2014-06-18 21:39
以下是所有app開發者面臨的大問題:要收費或是不收費?
收費 app 能帶來獲利,但必須面對需求有限的問題;相反的,免費 app 一堆人下載,但開發者要如何創造利潤?
這一切還是有中間之道:為了兼顧吸引用戶以及創造利潤,越來越多 app 現在透過下載後在使用過程中購買的模式,稱之為免費+付費 (Freemium) 模式。
這個概念已經有許多的粉絲。分析公司 Distimo 研究指出,2014 年 1 月,蘋果在美的 app 商店,79% 收益來自免費+付費 app。相較之下,付費 app 僅創造出 17% 的收益。
輸入法 app Swiftkey 是最近從付費改成免費+付費的知名 app。三年來,該 app 在 30 天的試用期後便必須收費;然而上周它卻改弦易轍:主要功能免費,自訂介面等功能才要收費。
「如果你是付費 app,你能夠創造良好收益,但你將難以觸及一大部分的用戶,他們就是不會付費購買的那群。」Swiftkey 共同創辦人 Ben Medlock 向《CNBC》表示。
「現在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讓這科技觸及層面越廣越好。我們已經證明這 app 的價值,現在重要的是規模。」他說。
對創投公司 TMT Investments 執行主管 Alexander Selegenev 來說,規模正是關鍵。「簡而言之,最重要的是成長。以投資層面來看,app 的下載數量是關鍵。」他說。
不過有些 app 則獨排眾議,不採收費或是免費+付費,而是直接免費使用。
辨識音樂軟體 Shazam,其執行董事 Andrew Fisher 則表示,它上述模式都試過了一輪。
2002 年該 app 誕生時必須付費,6 年後 iPhone 上市時變成免費。「但當年我們理解到只有 10 億美元花在手機廣告上─這些錢根本不夠多。」他表示。
該 app 因此又換成了免費+付費模式,但現在因為手機廣告市場的成長,又變成了免費 app。「到頭來,我們終於理解到我們想創造的是媒體事業。這驅動力來自閱聽人,而免費是個增加用戶數的良好方法。」他說。(接下頁)
[NT:PAGE=$]
創投人士 Selegenev 表示,app 開發者面臨兩難局面,即要用何時、何種方式開始從 app 獲利。
「如果一個 app 剛開始時強勁成長,但卻太快收費會扼殺成長。這將毀掉病毒式散播的威力。」他說。
他點出了臉書、Linkedin、Pinteres t來做為何時開始收費的借鏡。
「這或許令人驚訝,但是我們偏好數百萬下載的 app,而不是較小、有獲利的 app。」他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