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似鵝卵石 罕見腸道克隆氏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2 17:59
一名27歲、強壯健康的年輕人,因為罹患罕見的「克隆氏症」,整段大腸與直腸出現粘膜肉芽腫和線狀潰瘍,彷如「鵝卵石」一般,接受了水楊酸抗發炎藥物以及類固醇的使用後,肛門傷口復原迅速,肚痛以及腹瀉問題也獲得極大的改善,追蹤半年不但肛門治癒,體重也回復到67公斤,重新投入職場,恢復以往的自信與活力。
(劉怡伶報導)
台南醫院莊仁賓醫師表示,病患反覆肚痛、拉肚子、發燒,肛門開始出現膿瘍和產生婁管,雖然經過手術切除,卻又不斷復發,經過三次手術都沒有改善,不只對醫療完全失去信心且出外需要包尿布,生活品質受影響,精神也大受打擊,最後選擇躲在家裡無法上班工作,與家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差。經輾轉到台南醫院治療,在切除婁管之後進一步詳加檢查,經由大腸鏡檢查,發現整段大腸與直腸成了典型的「鵝卵石」樣,證實是罕見的「克隆氏症」。
莊醫師表示,克隆氏症致病機轉未十分明瞭,但與自體免疫系統異常、遺傳基因有關,東方人罹病機率遠低於西方人,全台灣不到600人,發生率只有10萬分之2,好發於年輕族群,主要以15到35歲居多,台灣患者則是男多於女;典型症狀包含腹痛、腹瀉、血便、發燒、食慾下降導致體重迅速減輕;少數患者甚至以反覆性婁管表現。由於症狀與腸躁症等其他腸胃道疾病類似,高達8成以上患者會被誤診,確診時間拉長,也影響治療時機。
克隆氏症患者藥物治療以水楊酸抗發炎藥物(sulfasalazine)、類固醇(steroids)等為主。近年來生物製劑問世後,可直接抑制腫瘤壞死因子,去年起,生物製劑已納入健保給付,用在傳統治療無效的中度至重度患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