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關鍵時刻發白皮書 宣示立場劃底線 警告外力意味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香港回歸以來,中國國務院首次發表《「一國兩制」在港實踐》白皮書,強調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社會各界人士認為在政改關鍵時期發表白皮書十分合時,是中央政府對港方針的重要宣示,避免社會繼續被反對派誤導。同時警告香港反對派及外國切勿干擾中國內政,香港政改問題不容外國插手。社論指白皮書對中央權責的說明,也宣示中央對於政改等問題上的立場,並清楚劃出普選「底線」。

全國政協常委劉漢銓昨(10)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國務院新聞辦此時發布白皮書十分合時,有助社會全面準確把握「一國兩制」含義,亦促使政改討論可更聚焦,「唔會再行錯路。」他指出,香港回歸以來,很多人只知「兩制」,不知「一國」,有人甚至以為特區有「剩餘權力」,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存有誤解。


劉漢銓:勿糾纏違法「公民提名」

劉漢銓表示,白皮書強調,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擁有全面管治權,十分正確,因為香港並非獨立政治實體,香港政治架構及權力全由中央賦予;高度自治顯然不是「全面、絕對自治」,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

劉漢銓坦言,不少市民長期被反對派誤導,以為高度自治等於「做咩都得」,故今次國務院發表具權威性的白皮書,詳細說明落實基本法、執行「一國兩制」等,令政改討論不再「行錯路」,「唔使再糾纏違法的『公民提名』。」

他續說,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是中央一貫立場。倘若特首與中央對抗,根本不可能履行好職責。

至於白皮書指,要「警惕外部勢力利用香港干預中國內政的圖謀」,劉漢銓認為,中央不會無的放矢,指近期反對派不少行為均屬「反中亂港」,「例如強闖軍營,根本唔係中國人所為」,又促請反對派停止發動違法「佔中」。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認為,國務院新聞辦在政改關鍵時期發表白皮書,是中央政府對港方針的重要宣示,對政改立場清晰說明,避免市民繼續香港反對派誤導,以正視聽。

他指出,中央通過白皮書說明香港普選原則,包括政改必須依法有據,按照基本法及人大有關決定辦事,並強調「港人治港」 必須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今次白字黑紙寫明,有助以正視聽,去邪歸正,避免社會被反對派誤導,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盧文端:「一國」是實行「兩制」前提

盧文端續說,「兩制」在「一國」之內,「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唔能夠將兩者分開處理」。他強調香港繼續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必須在堅持一國原則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國家主體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

對於白皮書強調要警惕外部勢力,盧文端認為,這是中央對香港反對派及外國的宣示,警告他們切勿干擾中國內政,強調香港政改問題不容外國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接下頁)[NT:PAGE=$]劉兆佳:港處政制發展轉捩點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國務院在香港回歸以來,首次發表有關香港事務的白皮書,當中意義非比尋常,並顯示中央對香港目前狀況較憂慮。

他認為,中央意識到香港在「一國兩制」發展中,已經到達轉捩點,到底會朝中央方針,或走向與中央對抗,甚至成為外國顛覆基地,威脅國家安全,相當重要。單靠特區政府能力及政治資源,無法駕馭香港目前局面,更遑論引導香港走向原有「一國兩制」發展軌道。他估計,未來中央對港政策只會越來越強硬,不會再採取容忍及姑息態度。

譚耀宗:港法治受衝擊須重申安排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譚耀宗認為,白皮書內容顯示中央對香港立場並沒有任何改變,不認為中央對港有任何新政策。至於選擇此時此刻發表報告,重申有關「一國兩制」安排和含意,是有現實意義的。因為中央看到,部分人想否定基本法,香港法治社會亦受衝擊,香港社會正發生變化,有人更公然否定基本法「另搞一套制度」,如公然宣傳及動員進行「公民抗命」等。

譚耀宗續說,相信中央不只是針對「佔中」6.22投票,而基於近年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他表示,當年自己有份起草基本法,清楚了解香港權力來自中央,中央對香港的高度自治有監督權,市民要明白香港位置。

蔡毅:重申中央一貫立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蔡毅指出,白皮書內容再次表明中央對香港的一貫立場,以及基本法相關條文意義,且是對「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經濟、民生等問題的關注。他強調,若香港內部事務被外國勢力干預,對香港社會沒有任何好處。

顏寶鈴:對港現狀敲響警鐘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顏寶鈴指出,白皮書全面總結和回顧了香港回歸以來,落實「一國兩制」的情況,並重申中央對香港具有全面管治權,內容豐富、用詞誠懇,有助港人更透徹、清晰地了解現時香港定位。白皮書並非對港人施壓,但內容確實對香港目前發展現狀敲響警鐘,應引起港人重視。

顏寶鈴續說,香港全球競爭力10年來首次跌出前三名,拉布阻礙發展、經濟停滯不前、兩地矛盾等,都有違中央希望香港繁榮穩定發展的意願。因此,希望香港各界放下成見與爭拗,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及發展利益,推動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繁榮穩定,為港人創新路、謀福祉。

林健鋒:國家極重視主權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指出,現時剛好是政改討論時間,白皮書詳細介紹香港政制發展,有參考價值,讓各界可更了解有關背景、香港地位、責任等,並肯定香港的經濟發展及獨有優勢,加上中央一直大力支持香港發展,以及幫助香港提升競爭力。他又指,任何國家都不會容許地方受外來勢力干擾,國家對主權十分重視。

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指出,白皮書內容與中央過往政策無異,沒有新政策,相信有關文件可清楚闡釋「一國兩制」精神,以及中央與香港之間的關係,是一件好事。白皮書亦重申中央給予香港的普選承諾。

羅太:助公眾了解權在中央

對於白皮書提到官員要「愛國愛港」,羅范椒芬表示,這個條件是從鄧小平時代已經清楚表達,亦認為白皮書已經草擬一段時間,與「佔中」舉辦的「6.22全港電子投票」沒有任何關係。由於公眾對基本法的理解不清晰,白皮書將有助公眾理解權力源自中央,公民提名是基本法所不能容許的。

陳婉嫻:各方合作方能走出困局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表示,國務院首次發表白皮書,闡明中央對香港一貫立場,把一些本身已白紙黑字寫於基本法的內容,向所有人,包括香港人及密切留意香港事務的其他國家及地區重申立場。她又認為,香港目前正面對很多問題,需要各方合作,才能走出困局。 (接下頁)

[NT:PAGE=$]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兼理事、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饒戈平教授昨日在京指出,中國是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對於包括香港在內的各個地方政府實行管治,是從來就有的權力。「一國兩制」的根本目的,是既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也要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兩者不可偏廢。他又認為,白皮書的發布有助於民眾認識基本法,順利推進普選。

白皮書強調了中央對香港有全面的管治權以及中央對香港的高度自治有監督權,有香港反對派質疑此舉是在「重新界定『一國兩制』」。饒戈平昨日在北京接受傳媒訪問時直言,提出有關疑問的人,應先認真讀讀白皮書全文,再認真看看白皮書的展示的事實,同時再認真看看基本法的規定,疑惑就會減少。

他續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中國是一個實行單一制政治結構的國家,而國家擁有主權,即對內的最高權力,中央政府對於包括香港在內的各個地方政府來實行管治是從來就有的權力,只是考慮到香港因為實行「一國兩制」,不能簡單的實行內地的法律,所以授權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這一方針和立場是始終一致,中央的態度是前後一致的,並不是今天才提出。「基本法是一個整體,不能因為喜歡哪條就擁護,不喜歡哪條就反對。」

被問及香港普選問題,饒戈平認為,中央在普選問題上有三點原則:一是堅定支持香港實施普選;二是普選必須以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依據;三是行政長官應該是「愛國愛港」人士。他強調,中央政府堅定支持實施普選,不因外界原因改變立場,白皮書的發布有助於民眾認識基本法,順利推進普選。

就有香港反對派聲言白皮書此時發布,是針對「佔中」即將開始的「電子公投」。饒戈平強調,白皮書需要由一些職能部門進行很好的歸納總結以後才對外發布,通常要經過長時間準備,由起草至發表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或更長時間,而「6.22電子公投」是最近才有的,故「針對」之說並不成立的,也是不符合邏輯和事實的,「怎麼會針對『6.22電子公投』?這顯然是不成立的。」

被問及白皮書是否針對「佔領中環」,饒戈平強調,香港回歸將近17年,今年又是基本法頒布25周年,在這樣一個時間就「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進行總結和回顧,用事實說明「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來表明中央對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一如既往的堅定態度,是有必要的。

白皮書提到,要防範和遏制極少數人勾結外部勢力,干擾破壞「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饒戈平指,香港是國際都市,跟回歸前相比,外國勢力在香港的活動,至少沒有受到更多嚴格法律的限制,香港是中國一部分,中央希望香港成為一個穩定發展的經濟實體,希望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希望香港繼續保持國際都市的活力,並不希望外部力量活動,增加一些阻礙因素,而這點在基本法起草過程中一直始終存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中亦都有相關規定。

身兼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的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室主任陳欣新亦指出,外部勢力是指威脅中國國家主權統一,來自中國以外的力量。白皮書指要警惕這個情況,未必反映情況已經發生。陳欣新又認為,白皮書的講法並非具體指向「佔領中環」行動。

《文匯報》社論指出,《「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首度全面總結「一國兩制」在港實踐歷程,是中央對港方針政策的一次重要宣示,對未來「一國兩制」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中央通過白皮書全面表達了對香港政改的原則立場,清楚劃定依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落實普選的法律底線和普選產生的特首人選必須愛國愛港的政治底線,對香港的普選討論具有正本清源、立牌指路的作用。

「一國兩制」作為一項新生事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從而開拓前進。白皮書全文2.3萬字,以大量事實和數據介紹了「一國兩制」政策的由來和在港取得的實踐成就。白皮書更翻譯成7種外國文字發表,讓國際社會了解香港在「一國兩制」歷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說明「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必須指出的是,白皮書明確宣示了中央對香港的權責,「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規定的特別行政區制度是國家對某些區域採取的特殊管理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具有監督權力。」事實上,香港是中國主權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香港的高度自治來源於中央的授權,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就有多少權,並不存在剩餘權力的問題。白皮書對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和監督權進行了明確的闡釋,有利社會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白皮書對中央權責的說明,也宣示中央對於政改等問題上的立場和「底線」。當下香港社會正就政改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但不少政黨人士所提出的方案,例如「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等,明顯違反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不僅無助凝聚共識,更製造諸多的爭議,浪費時間和精力。白皮書明確指出,普選制度必須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規定,經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清晰地為政改劃下底線,對於社會討論政改方案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只有全面理解「一國」和「兩制」的關係,認識「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確保政改討論在法治框架內進行,香港的特首普選才可望水到渠成。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