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微銀行行長確定年底完成籌建:40%人來自騰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5 09:14


“一家公司,為未來誕生。”這是騰訊、百業源、立業集團三家民營企業領投的深圳前海微銀行(下稱“微銀行”)9月25日首次大規模招聘的口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自原平安集團副總經理顧敏4月份加盟任董事長,尤其是7月份銀監會批復籌建以來,微銀行籌備進展極為迅速,備受關注的行長一職近日已經敲定,但目前尚處保密期。

“自籌備以來,就一直在招核心團隊,行長職位也挑過很多人,都是業界比較知名的人物,但這個職位特別關鍵,騰訊的要求比較高,必須對金融和互聯網都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一直到最近才確定。”一位銀行業知情人士表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獲悉,微銀行其他高管團隊也基本到位,除了顧敏擔任董事長,原陸金所副總經理黃黎明擔任籌備組組長、副行長,分管個人消費信貸;原深圳銀監局政策法規處處長秦輝擔任副行長,分管后台與稽核外,其他高管也補充到位。

其中,原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支付結算處處長萬軍擔任微銀行副行長,分管運營管理;原深發展(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平安金融科技公司總經理梁瑤蘭擔任副行長,分管信用卡業務;原平安銀行風險官王世俊擔任副行長,分管風險控制;原順豐CIO(首席信息官)、平安科技總經理馬智濤擔任副行長,分管IT科技的建設和運營;原平安銀行董秘李南青擔任微銀行董秘,分管董辦及董事會日常工作;原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零售消費信貸事業部副總經理方震宇擔任消費信貸總監,協助黃黎明工作。

整體來看,微銀行高管層大部分來自平安系,但目前中層及以下員工,尤其是品開發和營銷人員大部分來自互聯網,其中來自騰訊的員工達40%。

“平安系”高管團隊

“現在還在大規模招聘,市場傳言微銀行從其他銀行挖了很多業務經理,沒有這回事。微銀行主要做互聯網金融業務,要業務經理幹什麼?”一位接近微銀行籌備組的權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據記者了解,微銀行目前的團隊主要來自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如上所述,高層主要來自平安系。

微銀行新加入的高管團隊中,梁瑤蘭無疑是市場最為熟知的,其在信用卡領域的江湖地位極高。梁瑤蘭1983年開始從事金融工作,起步於建行,但成熟於招行;1998年擔任招商銀行個人銀行部總經理,參與招行一卡通的創立和運營;2002年,時任招行行長馬蔚華以信用卡業務箭頭開闢招行零售戰略改革之路,梁被委以重任,出任信用卡中心總經理;2004年,中國信托商業銀行顧問團隊退出后,馬蔚華留下其主要成員仲躋偉出任招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梁瑤蘭退任其副手。

“她可以算作國內最早一批從事信用卡業務的高管,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就是在她手上做起來的,期間跟台灣團隊打交道,也借鑒了更先進的經驗。國內信用卡領域,她可以是元老級的人物。”一位熟知梁瑤蘭的人士如此評價。

2010年,梁瑤蘭加入原平安銀行(深商行),擔任信用卡事業部副總經理,再次白手起家開展信用卡業務;2010年,短暫地擔任深發展(現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后離職。在空一段時間后,再次回到平安系,擔任平安金融科技公司總經理,2013年一度負責籌建平安征信公司。

加入微銀行后,梁瑤蘭將回歸老本行,第三次從無到有地發展一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不同的是,這次加入了互聯網基因。據記者了解,目前銀監會尚未給前海銀行頒發金融許可證,作為新籌備銀行,初期可能不會獲得信用卡業務牌照,微銀行將通過與其他有信用卡牌照的銀行合作發行聯名卡的形式,開展信用卡業務。而微銀行信用卡業務目前已到位的團隊,主要來自梁瑤蘭的老東家——招商銀行。

其他高管也頗有些來頭。

萬軍此前曾擔任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支付結算處處長,在支付結算領域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全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和深圳同城支付系統等多套支付系統,均在其任內統籌上線。馬智濤此前為平安科技總經理,負責平安集團IT運營十幾年,2012年出任順豐速運集團CIO;王世俊早期在原平安銀行(深商行)負責風險控制工作,與深發展合併后,也順勢進入新平安銀行(深發展),為總監級別;李南青早期也是原平安銀行董秘,兩行合併后擔任新平安銀行董秘,2013年末離職;方震宇曾擔任上海分行副行長,分管過零售和運營,2014年年初調入總行消費信貸事業部,負責“新一貸”品運營,此番加入微銀行從事的消費信貸業務與平安銀行“新一貸”類似。

現有40%人員來自騰訊

據記者觀察,盡管作為一家有濃烈的新型互聯網基因的銀行,但新加入微銀行的平安系高管普遍年齡偏大,與互聯網基因本應有的年輕化不符。對此,上述接近籌備組的權威人士表示,“微銀行強調的是團隊的組合性,跟金融風險、法律法規、內審相關的崗位必須要慎重起見,需要更穩重的傳統金融機構的人,業務創新則要交給年輕人甚至是互聯網專業人員。”

據記者了解,包括上述高管在內,微銀行到位的人員近100人,主要為籌備所需的董事會、監事會行政人員,其他與業務相關的部分骨幹也已到位。微銀行計劃,2-3年內將拓展一個500人左右的團隊,長期成熟階段,視業務發展進度,總人數將達到2000-3000人;對新加入的人員,微銀行要求具有創新能力,和營造創新氛圍的能力,並希望打造一個具有濃烈互聯網基因,自下而上的品創新團隊,同時擁有部分掌控風險的金融管理團隊。

“很多人都誤解,微銀行很多人來自平安;其實大部分人來自騰訊,尤其是科技、數據分析、互聯網品開發人員,都是來自互聯網企業。”上述接近籌備組的權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據記者了解,微銀行目前團隊中,來自平安系的約占10%,主要為中高層,來自騰訊的超過40%,主要為互聯網品開發人員。

而從人員結構分析,目前人員團隊主要分為三部分,包括IT建設和運營、風險控制、品開發。前兩者主要來自金融機構,品開發則包括金融品和互聯網品兩類人員,品開發團隊中主要以互聯網企業出身的人員為主,達到8成。

微銀行25日開始的招聘中,共計57個崗位、150人的規模,主要集中在科技、財務、經營分析、財務企劃、事業等5個部門,既有互聯網公司所需的運維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系統架構師等,也有銀行所需的結算、信貸運營、風險管理等職位。

年內將完成監管驗收

據記者了解,銀監會7月份批復籌建,對微銀行實是一個驚喜。微銀行原計劃2015年8月左右開業,但按照銀監會“籌建工作6個月內完成”的批復要求,微銀行將在2014年年底完成籌建。

上述接近籌備組的權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正常來,將會在年底前完成籌備工作,並完成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監管驗收;然后,視其他運營工作成熟程度決定開業時間,可能是2014年年底或2015年1月,而成熟時機的標誌則是開發出比較有把握的互聯網金融品。

目前,微銀行籌備工作主要圍繞核心IT和業務作業系統、銀行規章制度、主要管理團隊及品開發人員三個監管驗收的必要要素進行;在此之后,還要針對銀行的定位做具體業務規劃,針對具體業務的風險控制模型、財務模型以及資本金規劃等一系列籌備工作。

“初期規章制度的擬定是最繁瑣也是很必要的,現在一大部分到位的人員都在起草各種檔案,還要跟監管不斷溝通;品開發和管理團隊都在陸續落實,其實最重要的是核心系統建設,微銀行需要在半年內建設一個全新的IT系統,而且要保證以后海量的互聯網金融品和業務能在上面正常運行。”上述接近籌備組的權威人士稱。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在具體業務上,微銀行將定位於互聯網金融,初期將以騰訊現有的互聯網客戶為基礎量身定製地開發金融品,主要以信用卡和個人消費信貸為主。

“開業后,很快會讓人看到,前海微銀行是與其他銀行不一樣的銀行。”微銀行董事長顧敏8月份在與前海管理局的座談會上表示,“前海微銀行將是純粹的網絡銀行,人員不會太多,不設分支機構,業務主要是通過科技手段實現;微銀行依托於母公司騰訊巨大的客戶資源優勢,會成為全國客戶數量最大的銀行。”(編輯:於曉娜、韓瑞蕓)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