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衝擊全球乳業十強伊利強勢增長攪動世界乳業格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09 11:45


不久前伊利2013年財報的發布,曾引發業界諸多猜想,因為其477.9億元的銷售業績已觸及全球乳業十強的門檻,最重要的是,伊利今年一季度的財報和尼爾森1~4月份的最新數據都表明,伊利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

兩倍於行業增速伊利升勢不可阻擋


據尼爾森今年1~4月最新數據顯示,伊利旗下子品類保持了持續上揚走勢,其增速均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其中,伊利乳製品整體(包含液態奶、酸奶、乳酸菌飲料及嬰兒奶粉)2014年1~4月同比增長21.1%,是行業增長率的兩倍;其中液態奶對比去年同期增長19.6%,酸奶同比增長27.1%。而在活性乳酸菌飲料品類中,以每益添為代表的伊利乳酸菌飲料系列增幅近120%,幾乎是品類增速的3倍。嬰兒奶粉品類的表現也同樣可圈可點,今年1~4月比去年同期增長近20%。

對伊利來說,2013年是發展戰略最受關注的一年。首先,伊利一如既往地在奶源基地建設上投入大量資金,截至2013年底,共投入約102億元用於奶源升級與建設;截至2014年3月底,伊利在全國擁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場2400多座,其中,規模化集中化的養殖在奶源供應比例中達94%。其次,伊利通過整合全球產業鏈,實現了用全球最好的資源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並以此融入了世界乳業大家庭。

佔據天時地利伊利不懼“進口牛奶衝擊”

伊利股份4月29日晚壓軸公佈的2013年年報透露的信息,本土作戰的伊利不僅具備天時、地利等固有優勢,在產品結構上也已經具備與跨國公司一較短長的能力。如果說伊利營收的平穩增長,在投資者意料之中的話,那麼利潤的大幅增加則給了投資者驚喜之感。“伊利仍能保持淨利潤高位增長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在於創新能力提升帶來的產品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在於多年來集團高效的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使公司費用率持續逐年下降。”乳業專家陳連芳表示。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資本市場上卻出現了“唱空”伊利的聲音,號稱“進口液奶將逐步替代國產常溫奶,成為增量的絕對主力”。此觀點一出即遭到“群毆”。正如東方證券分析師陳徐姍所說,“中國人的喝奶問題只能靠自己解決,國產乳企已具備迎接全球挑戰的基礎,品類創新、結構升級、中小城市的消費升級都將為國產乳企的銷售及盈利能力擴張打開空間,同時以伊利為代表的幾大乳企已開始進行全球乳業資源配置,並憑藉資金、品牌及渠道優勢,與進口乳製品展開直接競爭。”

“對於伊利來講,2013年是轉型之年,公司加入全球產業鏈整合,實現了從資源端到研發端的升級,正在用全球最好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目前正在進入海外戰略收益階段。 ”伊利集團總裁張劍秋表示,以“反式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反哺本土市場,已成企業盈利的重要一環。

一路高歌猛進衝擊全球乳業十強

2013年8月,荷蘭合作銀行發布了《2013年乳業全球20強》報告,伊利集團的排名連升3位,由原先的全球乳業15強晉位至12強。

伊利從2013年以來更是打出了一系列全球打樁織網的組合拳,顯示出咄咄逼人的強者姿態。除了早已為人熟知的新西蘭嬰幼兒奶粉項目,與斯嘉達、DFA的合作外,伊利還抓住全球化創新的契機,依託基於本土需求創新的獨到理解,將國外優勢研發資源與自身對接,推動中國與全球雙向研發升級,從而回饋中國市場。

業內專家認為,在荷蘭合作銀行2013年的全球乳業20強中,位居第12位的伊利在過去的一年中表現異常搶眼,業績增長有目共睹,非常有希望進入2014年全球乳業前十強,譜寫中國乳業融入世界的新篇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