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買不買阿里巴巴股票 677位真實投資者告訴你

鉅亨網新聞中心


家族治理;停止開發新遊戲;建設大量線下零售店和主題樂園再關閉;拒絕電子商務和線上運營;選擇飲料企業高管擔任新ceo……一切都證明,“憤怒的小鳥”開發商rovio只是一家恰好開發了一款經典遊戲的芬蘭傳統企業而已。

阿里巴巴上市在即,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如何看待這場“美股史上最大ipo”,他們會不會參與投資?投資交流平臺 雪球 和 pingwest中文網 9月15日起在雪球平臺上發起聯合調查,詢問他們對於阿里巴巴上市的投資看法。


美股討論歷來是雪球長項,這里匯聚了國內眾多投資人在此交流觀點、激蕩意見,形成了一個高活躍度的社區。調查話題由@雪球活動 官方賬號9月15日中午發起后,已經收到了過千條評論。(檢視調查頁面請點擊 文末左下角 閱讀原文,調查仍在進行中,您依然可以發表意見)

截至9月17日北京時間16:00,我們初步篩選出了677份有效答案。

近6成受訪用戶表示不會投資阿里巴巴

在677份答案里,397位受訪者表示不會投資阿里巴巴,占總受訪人群比例的59%,僅有24%用戶表示將會投資阿里巴巴,另有16%受訪者抱持觀望態度。此外,還有1%受訪者表示長期看空或者將會做空阿里巴巴。

世界熱議阿里巴巴上市,機構熱捧。然而卻有近6成受訪投資者表示不會投資阿里巴巴,那么他們的理由是什么?

不看好者:太貴,港股前車之鑒

在不投資阿里巴巴的受訪者人群里,除17.6%未給出詳細理由外,第一原因是“沒有美股賬戶”,從這里看出雪球社區內部的投資者多元化。

排在第二順位的原因是受訪者認為阿里巴巴“太貴了”。阿里巴巴昨日再次上調發行價到每股66-68美元,此次ipo可能籌資在218億到250億美元。“馬云選擇賣股票的時候,一定是高估的時候。看看07年在港股ipo的發行時間就知道了”。

2007年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上市,融資116港元,開盤價達到30港元,尾盤收於39.5港元,最高曾達到41.8港元。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然而上市不久股價急轉直下,從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一路下跌至跌破發行價,初期投資者被套牢。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收購余下27.03%的股份,並在回購私有化后退市出場。

第三個原因是受訪者不看好阿里巴巴長期增長前景。其中多提及面臨的競爭風險,和騰訊等競爭對手的影響。“已到盛極而衰的拐點”、“拓展空間已然不大,已有版圖隨時面臨蠶食危險”、“在移動互聯網的影響下,其護城河會變窄”。

阿里巴巴在多個領域面對競爭對手的壓力。騰訊微信正在借助數億用戶的高頻使用率向移動支付和線上線下商業擴張,阿里巴巴對此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旗下的移動im來往並無優秀表現,阿里巴巴投資的海外im tango也非一線應用;阿里巴巴移動產品分散,並無能直接對抗微信的應用;騰訊入股京東,幫助京東在b2c領域繼續和天貓競爭;萬達聯手百度和騰訊,探索線下商業服務和線上的融合,也和阿里巴巴的發展戰略直接衝突。

還有10.6%的投資人牢記阿里在港上市的“前車之鑒”。支付寶事件和阿里巴巴香港退市已經過去很久,普通讀者也許記憶已經淡漠,但部分投資者記憶力很好。他們的典型發言如:

“不會買阿里巴巴的股票,因為它曾在香港上市,並私有化退市。給很多小股東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從誠信的角度來看我不太欣賞。抑或在美國再次重演這個過程”。

與此相關,部分受訪者表達了對馬云和阿里管理團隊的惡感。“企業創始人有侵犯股東財產權的先例,且即便在公開場合也對此毫無愧疚感,這種管理層必須遠離”。

2011年5月10日,雅虎在commit給sec的檔案中披露,阿里巴巴已經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移到了由馬云控股的境內公司的名下。這一事件隨后引發了激烈爭論,也誘發了美國投資界對於中概股vie結構的更多不信任。批評者指責馬云“缺失契約精神”、“暗箱操作損害股東利益”。

而包括支付寶在內的阿里巴巴金融服務,並不包括在本次赴美上市業務之內。

看好者:長期看好未來

165位受訪者表示將會投資阿里巴巴,其中多數是因為長期看好阿里巴巴的未來。受訪者看好阿里巴巴“淘寶(天貓)的機制和支付寶的粘度“、“看好阿里,因為中國龐大的零售市場”、“其商業模式改變了國人消費習慣,提升了社會整體運作效率”、“比起其它電商平臺,阿里的地位以及現金流無人能及,看不到阿里被任何取代的可能性”、“目前阿里在中國已經形成的壟斷格局暫時很難被打破。看過他的收購動作以后我覺得他野心很大”。

觀望者:在等機會買入

109位受訪者表示還在觀望,不過觀望者人群里多數在等待機會買入,需要觀察阿里巴巴正式交易后后的股價和走勢。

最後引述一下雪球官方提醒:“雪球里任何用戶或者嘉賓的發言,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次調查在任何方面均不構成對投資者的投資建議,或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形成實質影響。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