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重振,拓日新能大舉融資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30 08:30
去年國家政策出台了併網電價政策,且規定了20年不變,光伏企業裝機量開始大幅增長,相當於過年幾年的總和。未來上馬的項目總規模會非常大。
定增1.8億、申請銀行授信2 .2億、加上股權質押,拓日新能今年重金擴,在不少企業今年收縮能的背景下顯得特立獨行。
拓日新能董秘劉強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光伏業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大步發展,得益於去年國家補貼政策的出台、補貼年限的確定和併網的落實。后者確定了,解決了輸電的問題;前二者確定了,再加上12%左右的穩定收益,使得光伏電站的收益穩如固定收益品。在這個背景下,公司電站業務才會大踏步向前沖。對於對公司負債的影響,他表示,拓日新能去年負債率只有30%,不僅在光伏業就是在中小板中也是很低的。今年融資借款多,對負債率影響並不大。萬聯證券一名新能源行業研究員向南都記者分析時稱,光伏行業是以民營企業為主導,這決定了他們只有看到盈利水平提升后,才會有投資擴的計劃。
政策推動,光伏裝機量去年大增
拓日新能剛剛與國開行簽訂了1億元的借款合同,而就在上個月,其1450萬股股權質押並審議通過1.8億定增項目,還向招行申請2.2億的授信額度。這些資金大部分投向光伏電站項目。
上一輪光伏盲目擴張的后遺症還沒有完全消除,能過剩導致企業盈利大幅下滑,不少企業甚至倒閉。新一輪的擴張又要上演?
萬聯證券一名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表示,光伏業的下游電站業務收益相對穩定,一般根據需求擴,建設成本很容易算出來。而光伏行業民營企業為主導,這決定他們只有看到盈利水平提升后,才會有投資擴的計劃。
“我們擴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大力推動”,劉強向南都記者解釋稱,之前的光伏政策落地不到位,光伏企業發了電卻無處輸電,補貼多少年也不確定,拿訂單要靠招標。去年國家政策出台了併網電價政策,且規定了20年不變,光伏裝機量開始大幅增長,相當於過年幾年的總和。未來上馬的項目總規模會非常大。
根據發改委最新發布的《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到2017年,光伏裝機目標為70G W,2014-2017年復合增速37.8%;分散式光伏裝機規模要達到3500萬千瓦,意味2017年,分散式光伏裝機規模與光伏地面電站相當,2014-2017年每年新增分散式光伏裝機規模在800萬千瓦。
平均內部收益率達12%
“實際上,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光伏公司就開始回暖了。”上述萬聯證券研究員稱。A股36隻太陽能光伏公司,2013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12年大幅增長了近500%;2014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較2013年同期增長了近70%。
拓日新能的業績今年也很靚麗,2014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00萬至1300萬元,同比增長19.93%至94 .88%。劉強表示,主要是光伏業銷售收入預計比去年同期增長;同時收購喀什瑞城光伏電站,增加電費收入。
“喀什瑞城一期20MW光伏電站項目已於2013年12月底實現併網運行,今年併入公司業績報表”,劉強表示,這個項目獲批享受國家1元/度的併網電價政策,預計全年累計發電量3400余萬度,也就是能獲得3400多萬的營業收入。目前行業平均內部收益率能到12%就很高了,16%-17%的收益很少。“關鍵是併網電價政策20年不變,這個收益很穩定,相當於固定收益率品。”他強調。
“正是由於利潤透明,光伏電站行業的利潤取決於其規模”。上述萬聯證券研究員表示,這就要看各公司的拿訂單能力。
拿訂單是關鍵
“各省都有光伏裝機量指標,拿訂單要看企業在當地有沒有項目,企業有沒有預見性”,劉強表示,這不同於以前的競標,現在拿訂單都市場化了,也不存在價格戰的可能。拿到訂單后,后面就是生安裝了,新疆的項目我們在2012年就佈局了,拿訂單花了1年多時間,20萬兆瓦的裝機量項目,4個月左右就投了,今年就能貢獻業績。
華鑫證券研究員徐呈健認為,光伏業有比較明顯的滯后性。而從實際的景氣程度來看,業績和股價上均體現了滯后性。
采寫:南都記者 王濤 實習生 譚雨倩
- 糧食戰線轉向南半球:亞洲為何捨美就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