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安倍疏遠中國行不通 鴕鳥政策拖後腿
鉅亨網新聞中心
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主任李稻葵
和訊網訊息 9月11日,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全球化:亞洲商業環境”分論壇上,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主任李稻葵認為,安倍疏遠中國規則行不通。在接受和訊網等媒體采訪時,他表示日本方面有點“鴕鳥政策”,自己的定位沒想清楚。
在論壇上,李稻葵表示,我對於日本經濟的前景是有些悲觀的,安倍首相的戰略是不是行得通?現在在發揮作用嗎?現在我還沒有看到安倍的規則取得成功的重大跡象,特別是沒有看到,有哪一項具體的國內經濟政策出臺來降低政府赤字,降低日本對於外國的能源依賴以及縮減貿易逆差,幫助廣大日本企業進入像中國這樣的大市場,這方面的舉措我沒看到。
另外,李稻葵認為,從商業和經濟的角度來說,安倍首相加強和印度合作的規則,而不是加強和中國的合作,這行不通,因為中國的市場相比印度,規模是四到五倍。而且中國仍然保持的市場速度,比印度更快,中國的市場比印度大得多,丟掉一個大市場,去和一個小市場合作,沒有意義。
在接受和訊網等媒體采訪時,李稻葵表示,中日兩個經濟體具有非常強的互補性,具體說來,中國需要的是高階的、資本型的產品,比如大型設備、精密加工的設備,也需要一些高階的、精密的、我們短期還不能制造的消費品,比如高階數碼相機,所以潛力是非常廣闊的。
反過來當然日本需要中國的一些農產品(000061,股吧),中國價廉物美的日常生活用品,毫無疑問,這兩者的互補性是很強的。同時,中日聯手還可以通過上下游的加工,來生產很多產品出口到第三國,所以前景是極其廣闊的。
但現在問題出在了日本方面,我覺得是有點“鴕鳥政策”,不愿意承認釣魚島的爭端,堅持認為釣魚島沒有爭端,這是非常荒唐的一個政策,我覺得很難理解。
正是因為這么一個政策引發了中日關係的僵局,中日關係的僵局帶來了老百姓心態的微妙變化,盡管老百姓覺得日本的產品不錯,但心理上、感情上難以接受,這是把日本的商業、日本的經濟變成人質了,所以,我認為問題根本還是出在日本政府自己的定位沒想清楚,所以很可惜,本來中日貿易、經貿關係可以成為一個拉動日本經濟恢復重振雄風的契機,現在反而拖了后腿。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