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在達沃斯講話中釋放的三個重要信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李克強在達沃斯講話中釋放的三個重要信號
今日,達沃斯論壇在天津開幕。昨日,總理在天津出席了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對話交流。
筆者搜集一些最新文章,內容很長,精彩亮點很多,總理講話內容釋放了幾個重要信號:
第一,不再靠增發貨幣刺激增長
總理說,池子里貨幣已經很多了,我們不可能再依靠增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
第二,定向調控
總理說,我們還會繼續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穩定總量同時要進行結構性調控,也就是實行定向調控,把已有存量貨幣和增量貨幣向農業、小微企業、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傾斜。
第三,靠強改革不靠強刺激
總理說,根本上是靠改革來激發市場貨幣,同時增加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並促進實體經濟、新興產業發展。
以下是9月9日下午總理在達沃斯對話實錄原文: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尊敬的李克強總理閣下,非常高興歡迎您再次參加新領軍者年會,剛才各位熱烈的掌聲已經表明了我們多么期待您參加今年的這次重要會議。我還記得去年我們也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進行了良好的合作和緊密的對話,期待著今天與您繼續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看法。
我還要特別提及參加今天下午對話會的各位企業家代表,他們有來自世界上最大企業,也有來自參加新領軍者年會的全球增長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代表。當我20多年前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時候,有人告訴我,躋身財富500強的企業大概只有10家是中國公司,到了2012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50家,今年我被告知,在躋身世界500強的企業當中已經有100家來自中國的公司。
我相信今天在座的許多企業家所代表的全球增長型企業很快也將躋身財富500強的行業。所以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利用下午這些時間與您就中國經濟、中國在世界的作用等關心的問題聆聽您的看法。
李總理: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先生,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應施瓦布主席的邀請出席在天津舉辦的達沃斯夏季論壇,並在今天下午和在場的企業家們對話交流,我向新老朋友們表示問候。
聽說,此次參加夏季達沃斯天津年會的人數達到1600多人,中外記者有500多人,據說是幾年來最多的,這表明了大家對中國經濟的關心,也表明了各位的參與和支援,我很愿意和大家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對話。
美國鋁業公司董事長klaus kleinfeld:總理先生,我們許多企業家都是跨國公司的負責人,我們很關注中國的經濟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增速是7.4%,我們為您感到高興,我們 企業家看到中國經濟的這一表現也感到高興。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依然面臨著嚴峻挑戰。所以,請教總理,中國政府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確保中國經濟可以保持健康持續發展的勢頭?
李總理:首先,感謝你和我們一起分享中國經濟平穩增長和發展的成就,這說明你和你的公司與中國經濟緊密相連,而且有著共贏的理念。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 長率是7.4%,就業比去年上半年有所增加,cpi控制在2.3%,應該說都是在合理區間運行著。剛才你可能想說,七、八月份我們有一些指標,比如像用電 量、貨運量、貸款供應量出現一些波動,這已經引起世界上的關注。但是,我們認為依然在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過程中,出現短期波動是難以避免的,因為世界經濟現在可以說復甦依然艱難,一些主要經濟體出現低迷的狀況,中國國內經濟發展也有一些深層次矛盾有待解決。而且,去年下半年,我們的基數比較高,所以同比發生波動,這是預料之中的。我們依然要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也就是保持定力,同時也繼續有所作為,今年中國經濟主要預期指標是能夠完成的。
我們大家都關心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但是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最關注的還是中國的就業情況。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去年好像在大連達沃斯論壇時,你也向我發問了,你問的就是就業問題。
我可以告訴你,截止到8月份,今年中國的城鎮新增就業已經接近1000萬,也就是說接近我們全年的目標。我曾經說過,我們的經濟增長目標是7.5%左右,所謂左右就是說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的,只要是有就業、增收入、沒有水分、又有效益、節能環保的發展,都屬於在合理區間,都是 可以接受的,而且是愿意保持的。
下一步,要實現我們的主要預期目標,仍然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時有所作為,那就是堅持區間調控,實施定向調控,實際上這也是結構性調控,根本上講是靠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增加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並且促進實體經濟、新興產業發展。有關政策我明天在大會上還要作演講,是不是留到那個時候再說?因為你是第一個發問,又問了這么一個大的問題,所以我回答的時間長一點。謝謝。
法國陽獅集團首席執行官maurice levy:總理閣下,聽到您剛才回應我的同事所提出的問題,我也非常希望您能夠與歐洲國家的領導人一起分享一下中國創造就業有沒有什么秘訣。
今天我想向您提出的問題是這樣的,在去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掀起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新一輪浪潮,現在將近一年時間已經過去了,我想了解一下改革取得了什么樣的進展?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還面臨著哪些挑戰?未來繼續深化改革重點領域是哪些?
李總理:你問了我四個問題。首先我告訴你,我已經向新任歐盟領導人發去了賀電,我祝他們取得新的成就。關於中國的改革,我想你的公司在中國已經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多年了,看到中國的改革在一步步推進,雖然不是跳躍式的,但一直是不間斷、不停頓的。
去年我們加大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改革的關鍵是在經濟領域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本屆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先手棋”。從去年新一屆政府成立到現在,下放和取消的審批事項已達600多項。我記得我就任國務院總理后,在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曾經表示,中央政府現有的1700多項審批事項,在五年內至少要砍掉三分之一。
現在看,這個目標不僅可以實現,而且可以提前實現。這是政府自我削權,也可以說是“自我革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曾經用“壯士斷腕”這樣的話來形容。實際上的確要有勇氣和智慧來推進,不是說我個人,而是說我們大家一起,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有力地推動。
但是我也看到有人說,這些部署、這些決定是不是真的落到實處了,有什么效果?我不敢說全部見效了,但是我可以給你舉一個例子。今年我們進行了商事登記制度等改革,1到8月份,新注冊市場主體超過800萬家,帶動了上千萬人就業。就新注冊企業個數來說,自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開始到現在不過半年時間,同比增幅近 60%,有人形容這是“井噴式”的增長,也就是說一個大眾創業的形態正在形成。
我們還在探索推進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坦率地說,這對中國是一個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正在上海自貿區進行實驗,會逐步在面上推開。去年以來,我們還推進了財稅體制改革,為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減稅,給小微企業讓利,這都有具體的政策措施。
同時我們還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了利率和匯率的 市場化,並放寬金融市場準入。下一步,會繼續在這些重點領域進行推進,財稅、金融、國企、開放型經濟的發展,都需要靠改革來推動。
當然,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因為要觸動利益,正像中國經濟發展也有短期波動。但我們決心已定,只能這樣往前走,一些坑坑洼洼、磕磕碰碰的情況在局部可能會發生,但改革一定會促進中國的發展,要相信這個大方向,正好像達沃斯在中國的夏季年會每年人數都在增加一樣。謝謝。
gsma總干事安妮•鮑沃特:總理先生,今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中國舉行。我希望您能夠談一談,您怎么看待中國在國際社會所發揮的作用和承擔的責任?特別是在經濟治理方面,以及您希望看到在國際經濟治理方面應該有什么樣的變化?
李總理:時隔13年,中國又成為apec的東道主,我們將盡力辦好這次會議,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同時我們也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我想起碼有三點:首先,中國是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維護者。沒有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周邊環境,中國實現現代化就沒有良好的條件和必需的環境。
同樣,我們的周邊國家 也面臨著發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務。中國希望發揮負責任的作用,向國際社會繼續發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安全的信號,並且和各國一起攜手努力,做實實在在的工作。比如,在一些熱點問題上,如朝核、伊核等地區熱點問題,中國發揮了自己特有的作用。在其他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責任,比如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當中,中國是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
第二,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中國雖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畢竟是一個主要經濟體。去年根據測算,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近30%。就進口商品來說,達到近2萬億美元,占世界的10%。如果我們繼續保持這個勢頭,那對世界可以說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也就是說把中國自己發展的事情辦好,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第三,中國是世界基本政治經濟秩序的維護者和改革治理體系的參與者。中國一貫主張要有一個更加公正合理、均衡普惠的國際秩序,並在其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在政治上,我們認為國與國之間應該遵守二戰后的基本政治秩序,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用和平方式、政治手段來解決國際間的衝突和爭端,避免暴力衝突。
在經濟上,支援國際貿易多邊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貿易的自由化、全球化。對貿易中出現的糾紛爭端,我們始終主張用平等合作、互諒互讓、相互協商的方式來解決,不打貿易戰,促進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能夠均衡地增長與繁榮。
apec會議是一個區域性的會議,但我們希望它不僅有利於區域國家,也有利於世界。謝謝您的提問。
沙特石油公司總裁khalid a.alfalih:我們看到中國經濟保持增長勢頭的同時,您曾經也說到要下力氣治理污染,提高經濟發展的效能。在今年3月份,您也曾經表示要向污染宣戰。我想了解一下,在治污方面中國政府采取的具體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樣的進展?
在措施落實執行過程中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和障礙?另外,私營部門能夠做些什么,同中國政府一道來應對不僅在中國也在全球范圍內出現的污染挑戰?另外,對如何促進和保持經濟增長與治污之間取得平衡,您有什么樣的看法?
李總理:你問了我一系列的挑戰,所以逼得我只能說要宣戰。我說向污染宣戰,就是我們要用決戰決勝的信心、措施來治理污染。對中國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水、大氣和土壤污染,它直接關係到人們每天的生活,直接關係到人們的健康,也關係到食品安全。所以,中國政府必須負起責任,向這幾個重要領域的污染進行宣戰。
但是,這並不是一天能解決的問題。中國有句俗語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不僅要進行社會動員,而且要完善治理污染的法規體系,加大執法力度,讓違法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時還要激勵企業通過創新來實現節能環保。
你剛才提到“如何處理好治理污染與穩定增長之間的關係”,這之間的確有矛盾。尤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但我們必須走一條新路,就是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關鍵是要淘汰落后產業,發展新興的節能環保產業,爭取讓新興的節能環保產業能夠跑過淘汰落后產業的速度,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企業家能夠參與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這是中國未來一個巨大的市場。謝謝。
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rich lesser:總理先生,我的問題是跟中國的貨幣政策有關。在我們看來,自2013年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種新型貨幣政策,有些人把它叫做“微刺激”貨幣政策。我想了解,您本人對於這一政策落實狀況有什么看法?它對於帶動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產生什么樣的效果?
李總理:中國去年以來一直實施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們沒有依靠強刺激來推動經濟發展,而是依靠強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這里我可以用一個數據來證明,去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3.6%,在我們預期目標之內。因為池子里貨幣已經很多了,我們不可能再依靠增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
今年8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只有12.8%,在控制范圍之內。我們還會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穩定總量的同時要進行結構性調控,也就是實行定向調控。把已有的存量貨幣和增量貨幣向農業、小微企業、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傾斜。因此,我們實施了這些領域的定向降準措施,扶持這些企業或產業的發展。因為不是擴總量,而是調結構,所以是可以持續的。
與此同時,我們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推進結構調整。也就是說,在運用貨幣政策的同時,要進行金融改革,比如放寬金融市場準入,發展中小銀行,民營銀行。同時,我們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努力控制和降低企業的杠桿率。這些結構性改革的措施持續產生效果以后,對於我們控制總量、防范風險都會有著重要作用,甚至是關鍵性作用。
對那些需要支援的企業、產業,它口渴了,我們還應該給它點水喝。這也談不上是刺激,但要把這杯水給企業喝,還需要改革。我寧肯用“改革”這個詞來強化我們推進結構調整措施的理念。
我不知道下面各位是不是有口渴的,如果有口渴的,我們也改革一下,把后面的水給口渴的人喝。
請允許我最後說一句,再次歡迎你們來到中國。我希望你們不僅到這里參加論壇,而且在中國開展更多貿易投資與合作。中國的大門打開了,會越來越大,絕不會關上。我相信,你們在中國的投資和貿易可以自由往來,中國會成為你們投資和開拓市場的沃土。謝謝各位。
施瓦布主席:總理先生,我知道今天時間有限,我想借此機會也要問您一個問題。我相信,這個問題可能是在座許多企業家腦海中一直盤旋的問題,也許他們沒有足 夠的勇氣在這個場合問出來。自今年年初以來,我們看到中國政府的有關部門加大了“反壟斷”調查的力度,我們也知道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在若干場合也曾經公開表示,這些反壟斷調查並不是針對外國企業的,但這還是讓許多外國企業對於中國經商環境產生了擔憂。我想在這個場合,您能不能讓他們放心呢?還是說,他們應該繼續對這個問題感到惴惴不安?
李總理:我首先欣賞施瓦布主席的勇氣,代表你們大家說話。但另一方面,我也確實感到擔憂,就是你們為什么要為此而擔憂?也就是說,我希望在華的外資企業遇到什么問題,需要跟中國政府表示的,你們可以直截了當的向我們提出來,我們愿意為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說到反壟斷調查,中國2008年就已經立法。近一年多來,我們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同時加強事中和事后監管,目的是要營造一個給企業松綁、寬鬆又可以公平競爭的環境。
不僅僅有反壟斷調查,我們還加大打擊竊取商業秘密、侵犯知識產權、搞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行為的力度。這些措施絕不是針對某類企業,或者說是有選擇性的。據我了解,反壟斷調查所涉及到的企業,外國企業只占到10%,這說明並不是針對某個方面企業的。
我也看到國際一些主要媒體就此問題表示關注,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我們進行的事中事后監管加大了透明度,被外界予以更多關注,有的甚至被炒作。實際上,我們推進的包括反壟斷調查在內的事中事后監管是依法、透明、公正進行的。不僅如此,它也是有利於中國擴大開放,就是要讓更多的外資、外國產品愿意和敢於進 入中國,因為有公平的競爭環境。
中國開放的大門打開了,而且在不斷加大開放的力度,只會希望更多的外資和外國產品進入中國。我到國外去特別是到發達國家,我給對方提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的限制。
中國的進口最近幾個月出現負增長,也就意味著出口將來也會受到影響,這是個常識。中國是希望進出口平衡的,我們不愿意、更不會刻意去追求貿易順差。
我曾經講過,過多的外匯儲備對我們也可以說是一種負擔。我們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包括放寬服務業準入、一般制造業進入等等。當然我們也希望到中國投資貿易的企業能夠遵守法律,也遵守商業道德,公平買賣,給消費者合理的價格,使消費者權益得到應有的保護。
我再強調一句,希望各位對中國的開放不要擔憂,也希望你們有什么問題和建議,可以直率地向中國政府提出。當然,我並不是說在座的企業有被調查的可能,你們要消除這個顧慮。謝謝。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