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研發超空泡隱形船 阻力低900倍 能進入禁區刺探情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10 12:00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美國軍方近年加快研發新型海軍艦艇,以維持軍事地位。美國一名富豪就斥巨資研發技術先進的隱形船,可避開雷達偵測,高速轉動的螺旋槳會產生「超空泡」,令船在水面之上航行,阻力較在水面航行低900倍。它的功能超越現役海軍船隻,還能暗中進入有爭議海域刺探情報,其獨特外形使它獲稱為「海上《星球大戰》戰船」。


香港《文匯報》報導,這艘名為「鬼魂」(Ghost)的新概念船隻造價約1000萬美元(約7750萬港元),由醫療科技界富豪桑科夫構思設計,旗下公司Juliet Marine Systems投資1500萬美元(約1.2億港元)研製。

「鬼魂」外形有別於傳統艦艇。主船身長38呎,由兩個分別12呎的狹長水翼支撐,這些水翼前方鋒利,以便乘風破浪,並可在布滿雜物的海面前進。每個水翼會在水下連接著62呎長、藏有燃氣輪機引擎的管道,水翼更可像翅膀般上下移動。

當船停泊或在淺水航行時,水翼可向兩旁伸展;在深水航行時,水翼則會向下,讓船身升高至水面之上,以避開海浪造成的震動。管道前方有4個推進器,由兩個2000匹馬力的引擎驅動,可打破小水線面雙體船(SWATH)的航行速度紀錄。

「鬼魂」每分鐘可航行超過1英里,同時採用螺旋穩定技術,高速航行時船艙不會感到明顯晃動,而且駕駛艙設計和飛機相似,可容納數人。Juliet Marine Systems研發部門副主管庫爾西奧形容,它是「水上的《星球大戰》戰船」。

桑科夫表示,此船的設計原意是為保護美軍,因此特別著重隱形性能。它以鋁和不銹鋼建造,屬於非磁性,難被聲納設備偵測。該船亦結合隱形攻擊戰機及直升機的科技,能同時追蹤及定位多個目標,亦可為艦隊劃設保護範圍,擔當感應器及武器平台。「鬼魂」載重量達數千磅,能攜帶魚雷等武器,可進行海上防衛、對抗恐怖主義、保護海軍船隻免受敵方快艇艦隊攻擊。

桑科夫稱,若軍方擁有這艘船,便能進入並停留在一些海洋禁區,「你可聽到敵方的手機對話、監察該區動態,甚至作出行動及離開,無人會知道你在哪裡。」

美國防部現時沒同類船隻,桑科夫希望軍方會購下,但他知道機會不大,因為國防部與小型新創企業合作非常審慎,尤其涉及這種獨特技術。一名海豹突擊隊員曾對桑科夫說:「這不是船,無人知道你在做甚麼。」桑科夫指,韓國、以色列等7個美國盟友已表示有興趣購入,批評華府採用新科技的步伐較許多國家慢。 (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近年中國、美國、俄羅斯及伊朗均著力研究「超空泡」(supercavitation)技術,希望研製出超音速潛艇。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最近成功研製能解決超空泡潛艇問題的「液態膜」技術,使潛艇時速能提高至逾1200公里,甚至比民航機的飛行速度更快。

「超空泡」的概念早在數十年前出現,原理是在潛艇或魚雷等物體與水接觸的表面製造一層氣泡,減低前行時出現的水阻力,從而提高速度,一般設計最常使用潛艇最前端加入氣體製造氣泡。前蘇聯在1960至1970年代便應用此概念,製造出時速370公里的「暴風」(Shkval)魚雷。

雖然超空泡理論上可行,但仍有許多實際運作問題未解決。潛艇一般靠螺旋槳推動,故「超空泡」潛艇需解決槳葉弄破氣泡、增加阻力的問題,而且需強化螺旋槳,以抵受高速行駛形成的巨大壓力。此外,潛艇要維持一定速度,例如時速72公里,才能製造氣泡。

近年各國潛艇隱密技術不斷提升,水面艦艇的探測愈見困難。英國資深軍事評論員斯威特曼指出,目前美軍仍然依賴幾十年前的反潛探測技術,根本追不上新式潛艇的發展,他警告長遠下去,這類隱密性高的潛艇最終會「把美國海軍擊沉」。

斯威特曼指出,現代柴電動力潛艇雖然航速較慢,但其不依賴空氣推進(AIP)系統,非常安靜。2005年至2007年間,美軍租用瑞典AIP潛艇「哥特蘭」號進行反潛演練,成功多次避開美軍水面艦艇偵測,進入魚雷射程範圍內,更拍下多張美軍艦艇的照片。

目前AIP系統已成為新加坡、日本及韓國等國新建潛艇的優先要求,俄羅斯研發拉達級AIP潛艇時雖然曾遭遇困難,但都成功克服,更已把潛艇輸出到中國。

隨著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未來AIP的水底隱密性能勢必進一步提升。同時,各國亦積極從其他方面改進柴油潛艇的隱密性能,例如引入隱形戰機的概念,透過改變船身曲線和添加特殊塗層等方法,令潛艇更難被聲納探測,又或是以高清攝錄機取代傳統光學目視,提升對水面艦艇的作戰能力。

中國和俄羅斯近年積極擴張潛艇編隊,並持續擴大航行範圍,甚至遠及美國射程範圍內的海域。美國海軍少校本森在海軍軍事學會網站撰文,指出新一代反潛戰(ASW)一觸即發,雖然外國潛艇未對美國構成即時威脅,但認為美軍應在東西岸加強監察,並必須繼續將反潛戰作為美軍本土及海外防禦戰略的重點。

本森引述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爾上將今年初指出,中國潛艇性能進步顯著,解放軍擁有一支龐大且愈來愈強的潛艇編隊。他稱,解放軍一艘核潛艇今年駛入印度洋,顯示中國已將潛艇行動範圍擴大,並且有能力將核潛艇派往美國專屬經濟區,以至美軍彈道導彈射程內的海域。本森指出,核潛艇編隊擴張,將令解放軍行動範圍在未來幾年拓展至亞太以外地區。

本森同時關注俄羅斯潛艇實力增長,包括未來兩年將陸續動工建造的9艘新潛艇。他指出,雖然俄羅斯海軍在蘇聯解體後幾乎未有在美國近海活動,但這情況在2012年一艘俄軍核潛艇出現在美國東岸外海後開始轉變,未來更可能成為趨勢。

面對西方國家的軍事包圍,俄羅斯提升海軍實力應對。俄最新的「亞森」級多用途核潛艇、第一艘「北德文斯克」號已完成武器測試,將派駐科拉半島巴倫支海岸的西利察河基地。該處距離挪威邊界不足60公里,意味她將成為目前俄羅斯軍事部署中,最接近北約成員國邊界的海洋戰略核兵器。

以同名城市命名的「北德文斯克」號全長120米、可搭載90名組員,並配備最新武器和科技,包括24枚SS-N-26巡航導彈。「北德文斯克」造價估計介乎10億至20億美元(約77.5億至155億港元),是俄國自家製造的最昂貴艦艇。

另一邊廂,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前晚駛離北德文斯克港口,前往北方艦隊海上試射場,準備今日試射「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今次試射是該潛艇最終測試的一部分,並預定今年內交付給俄海軍。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