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中俄天然氣談判經濟色彩濃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1 10:24
盡管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到來為中俄天然氣談判增加了興奮點,但截至5月20日晚間的訊息顯示,要讓這場長達十年的談判塵埃落定,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問題要商談。最新的訊息是,俄羅斯已提出為輸往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取消開采稅,而中國也準備取消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稅。但周二為止,中國和俄羅斯尚未就天然氣供應的價格問題達成協議,談判仍然在繼續。焦點仍然是價格問題。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分析人士認為,普京此訪將有助於俄中兩國開展更為廣泛和緊密的合作。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認為,中俄天然氣談判意義重大,如果雙方能夠在核心領域達成一致,則中國進口天然氣量將會大幅攀升,未來突破600億立方米/年是大勢所趨,我國天然氣行業的安全性也將更有保障。畢竟,來自中東、南亞等地的進口氣源並非堅不可摧,中俄燃氣管道的修筑能很大程度上緩解現有進口渠道的壓力。若中俄雙方並沒有在價格方面達成一致,則中國天然氣供需關係失衡將成為常態,且在頁岩氣實現大規模開采前燃氣行業諸多核心問題仍處於無解狀態。以此來看,中俄雙方天然氣談判將決定未來幾年我國清潔能源的消費狀況,能源結構調整工作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不過,俄羅斯領導人此次訪華談判合作被賦予更多的政治色彩,在烏克蘭事件持續發酵、歐美經濟制裁的大背景下,俄羅斯急需中國在政治、經濟方面給予全面支援,一直以來被雙方非常看重的天然氣談判也只是此次俄方拋出的橄欖枝,價格方面雖然不會有實質性讓步,但雙方領導鑒於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必然會在多個條款達成一致,這對於雙方而言都是此次會晤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空手而歸必定有損雙方核心利益。
然而,政治色彩顯然沒有經濟色彩濃厚。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效益往往會成為決定國家關係的關鍵要素,政治溝通、文化交流通常是為經貿往來鋪路的。這從俄方遲遲不肯在價格方面做出讓步便可看出,更有訊息傳出俄方出價甚至比對歐價格還要高出許多,即便是中國未來進口量巨大、進口措施更加優惠的情況下,俄方還沒有表現出足夠多的誠意。而我國已經通過在中亞地區進口天然氣、重啟核電、大力發展新能源措施來遏制天然氣需求的過快攀升,以便能在談判中進一步爭取主動。
中俄天然氣談判工作還在繼續,以俄方領導人較為強勢的舉措來看其不太可能做出太大讓步,而我國也不應將希望寄托在俄方主動讓步上,利用靈活有效的政治、經濟舉措爭取主動才是關鍵!畢竟,此次談判政治目的只是經濟訴求的陪襯!(作者系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