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搞大清洗傳聞或與事實不盡相符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15 08:37
編者按:金正恩掌權后人事更換率高達44%,確實有秋后算賬的意味。但認真研究,一批軍方元老確實已“解甲歸田”,另一批年輕干部被提拔填補真空,不僅是在完成軍隊的人事部署,也是在進行正常的“換血”行動,只是與大整肅大清洗還是有段距離。
朝鮮30歲的“最高領袖”金正恩,憑著其父金正日一紙“遺訓”,不僅當上人民軍最高司令一職,還被推舉為勞動黨第一書記,再當選為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他遂成了當今朝鮮政壇地位至高無上的統治者。
令人更加吃驚的是,執政剛過兩周年,他就急不及待將其“顧命大臣”——其父金正日安排給他的左右手——俗稱為“二號人物”的張成澤,宣判為“反黨反革命”罪人,除了開除黨籍,更將他就地正法。張成澤除了是金正恩的權力支柱,還是他的長輩姑丈,卻遭到如此下場,確實令人感到唏噓。
張成澤既然犯下“反黨反革命”的滔天罪行,其同黨或爪牙必然充斥全國,甚至占據平壤政權的各個要沖,過后的整肅和株連,想當然會震撼全國,甚至全世界。但至今,一沒有腥風血雨現象;二沒有天翻地覆的政治斗爭;三朝鮮似乎已經雨過天晴了。
人們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心想所謂“張成澤事件”,也許原本就是個莫須有的罪名,是朝鮮這個封建王國的慣常宮廷斗爭而已。一跟普羅大眾的的利害無關;二其人民早已精神麻木;三就是民眾已見怪不怪,早就習以為常了。
但,近期朝鮮政壇還是發生其權力核心又有變異的現象。雖然與整肅張成澤事件似乎並無直接因果關係,也就是真有“叛黨集團”繼續在頑抗,因而造成政治分裂或派系抗衡的現象。首先,除了張成澤個人,似乎沒有集團遭到清洗的現象發生;其次,4月間舉行的最高人民議會選舉,結果也一切如常,就是並無所謂“張成澤派”遭到大清洗的跡象;第三,權力核心雖有異變,卻發生在正規選舉期間之外,說明是有突發事件,牽涉人數也不多,但事件主角是金正恩的軍方“第二號”人物,也就是“金氏王朝”的中流砥柱,對平壤政壇的沖擊,其實也是一場不小地震,值得關注。
張成澤事件依然是個謎
金正日是在2011年12月17日逝世的。2013年10月韓國統一部便宣布,朝鮮218名黨政軍干部中有97人被替換。換言之,金正恩掌權后人事更換率高達44%,確實有秋后算賬的意味。但認真研究,一批軍方元老確實已“解甲歸田”,另一批年輕干部被提拔填補真空,不僅是在完成軍隊的人事部署,也是在進行正常的“換血”行動,只是與大整肅大清洗還是有段距離。
金正日逝世出殯當天,金正恩與“扶靈七老”護送金正日靈車的畫面,對很多人來說,依然記憶猶新。兩年過去了,“扶靈七老”中,超過半數已被解職或遭到整肅,像張成澤事件的發生,確實令人唏噓,但因此妄下結論,說是金正恩在施行暴政,那又與事實不盡相符。
然而不可否認,朝鮮是個極權國家,唯一的政治視窗,只能等看“領導政治考察”的表演。不僅領導會親臨各類現場,進行各式的“親自指導”表演,還會帶領一批特選的“親隨”部隊,浩浩蕩蕩親臨考察現場,展示最高領導的關心民瘼,英明又萬能,也讓其親信增加曝光的機會,終極目標還是增加最高領導的政治威信。
如今,金正恩的“身邊人”,即跟隨新領導出訪的“親隨”成員,已經完全取代了過去跟隨金正日出訪的“親隨”舊部,這是正常的換班或換血。何況,金正恩只是蕭規曹隨,沒有任何創新,看不出新領導有任何青出於藍的表現。
議會選舉並無元氣大損
朝鮮在今年4月9日舉行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以金正恩為最高領導的“新權力核心”開始亮相:人民軍政治局局長崔龍海不出意外地成了新“二號人物”,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內閣總理樸鳳柱等主要“老臉孔”留任,最具實權的國防委員會則基本已由金正恩的“新勢力”構成。
一度傳言因張成澤案必遭清洗的前駐瑞士大使李秀勇,竟然出任外務相,這不僅是唯一的“亮點”,也以事實進一步證明,裙帶關係依然是朝鮮政壇一重要特征。李秀勇固然是張成澤前死黨,同時又是金正恩和金汝靜(已改名為金與正)兄妹上世紀90年代留學瑞士當時負責照料他們的官員,因而搭上與金家的關係。
金正恩權力基礎的補強,一、是通過對國防委員會的不斷改組,將它塑造成一支親衛隊般的“新勢力”;二、是通過國防委員會人事調動,又實現了“黨控制軍”的改造;三、雖然遭遇“張成澤事件”的沖擊,即使有“反黨集團”的存在,對金正恩政權也不再構成威脅;四、即使張成澤個人遭到整肅,卻無打擊全黨的“大清洗”現象出現,說明黨內至今沒有形成一股離心力量;五、最新的最高人民會議選舉亦證明,新勢力和老臉孔的相容並蓄,包括所謂“前張成澤親信”也都再度當選結果,再次證明並無“大清洗”的現象發生。
變異根源防止尾大不掉
金正恩執政進入第三年,雖然過去的政績善乏可陳,卻由於他堅持“先軍政治”,又不斷強化“唯一領導體制”,使他的統治基礎,即使不能稱為堅如磐石,至少還可稱得上是相對穩定的。
金正恩仿效其父金正日,號稱絕對敬仰開國之父金日成,即使繼承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地位,也不再使用“國家主席”這一職銜,以免冒瀆到偉大的氏族頭目。為了讓金日成成為朝鮮唯一的“國家主席”、永久的“國家主席”,金正日遂創造了“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這一稱號。這雖然是帝王思想,與朝鮮號稱的國家體制背道而馳的行為,包括“金氏王朝”的建立,使人見怪不怪的根本原因。
金正日和金正恩父子不稱“國家主席”,自謙為“國防委員長”,其實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但,朝鮮的“國防委員會”,不僅是最高的權力機構,還是發號司令最高機關,有人就稱它為“黨中之黨”。“委員長”的金正恩,固然是至高無上的領導,其左右手卻包括三名“副委員長”和一大批制服或非制服軍人。
異變的根源,一是第一副委員長的權勢越來越大,儼然成了委員長必須倚重的左右手;二是委員長既要通過“二把手”進行雙重構造的統治,就擔憂“唯一統治體制”會遭到蠶食,因而要限衡、要不斷換人,包括整肅張成澤事件的不定期發生;三是“二把手”不定期換人,對“金氏王朝”也許是最安全的體制,特別是統治基礎尚未穩固的金正恩政權。
朝向“唯一領導體制”
金正恩上臺后,第一個遭到開刀排除的內部“潛在敵人”,就是全力扶持他上臺的姑丈的“二把手”張成澤;接著是在金正恩身邊迅速崛起的強人崔龍海,被正式封為“二把手”才20來天,即刻又被年齡相近,更接近“新勢力”的黃炳誓(也譯作黃炳瑞)所取代。
崔龍海現年64歲,黃炳誓則為65歲,從年齡來看,這次人事變動,不可能是年輕化的作為,更不是所謂“更新換代”的安排。
崔龍海曾長期擔任黃海北道黨委書記,2010年9月才被任命為大將,2012年又晉升為次帥。
人民軍最高軍銜為大元帥。朝鮮已故國家主席金日成1992年4月獲此項殊榮。朝鮮2012年2月才向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正日追授大元帥軍銜。金正恩2012年7月獲頒元帥軍銜。
大元帥以下為元帥和次帥,依次為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今年4月,崔龍海在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當選排名最靠前的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成為這一最具實權部門僅次於金正恩的“二號人物”。
黃炳誓2010年9月被授予人民軍中將軍銜,2011年4 月又從中將晉升為上將。今年3月,他從副部長晉身為第一副部長,接著又從大將升級為次帥,顯示他深受金正恩的信任。黃炳誓與崔龍海,都是最高領導出巡指導時,經常陪伴左右的紅人,近期黃炳誓陪同的次數顯著增加,已間接說明,兩人地位升降明顯。
根據朝鮮官方朝中社5月2日報導,身為勞動黨組織指導第一副部長的黃炳誓,職銜已改為人民軍總政治局長,而前局長就是崔龍海。但崔海龍落馬的原因不明,可能健康不佳,也可能一些言行引起金正恩的憤怒。
金正恩執政已進入第三年,他最關心的應該是“唯一領導體制”的建立,因此傾全力於統治核心軍方三大要職(總政治局長、總參謀長、人民武力部長)的人事調整。從前總參謀總長李英浩的撤職開始,到前勞動黨行政部長張成澤的整肅,直到前人民軍總政治局長崔龍海的靠邊站,外表是他們的保駕護航任務完畢,即刻就遭到兔死狗烹下場的可悲結局。
其實,從較為客觀的角度來觀察,舊勢力不排除不改造,是有可能變成“絆腳石”的,可見“金氏王朝”堅持必須執行“唯一領導體制”的政策,確有它的現實性和存在價值。(來源:聯合早報網,作者黃彬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