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摩根經理人Joseph:AI來了!未來10年美股的主流將大不相同!

鉅亨研報 2024-06-24 10:28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AI來了!未來10年美股的主流將大不相同!(圖:shutterstock)

【摩根投信行銷文宣】

過去這一年多以來,市場對科技的想像跟過去相比已有很大的變化。在過去,市場總會關注蘋果的財報或九月份的新機發表會,但自從 Open AI 開發的 ChatGDP 問世後,市場最關注的便不再是蘋果的發表會,反而是輝達的財報;這也意味著下一波科技的潮流,早已經從智慧型手機轉向 AI,而在 AI 趨勢下,也會刺激過往的商業模型出現新的變化,因此對科技型的基金經理人而言,未來的選股邏輯也要跟以往大不相同,才有機會替投資人創造優異的績效。(個股僅為舉例,絕無推薦之意,亦不代表基金必然之投資)

商業模式的變化 會刺激經理人改變選股策略

摩根基金 - 美國科技 (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 基金經理人 Joseph Wilson 指出,以過去 50 年的縱深來看,幾乎每 10 年就會出現新一輪的技術革新,每一種技術革新都會帶動新一輪的商業模式,並刺激許多新型企業的誕生;從每個 10 年全球市值前 10 大的科技企業中,都可看出受惠於技術革新下的受惠企業。這也就意味著,在 AI 時代已經來臨的當下,如果投資人想在美國科技股裡獲得較佳的投資回報,關鍵就不在於分析大盤指數當前位置是貴還是便宜,而是投資團隊能否替投資人找到適應新技術與新科技、並能開創獨特商業模式的優質企業。

Joseph Wilson 指出,有鑑於 AI 時代已經來臨,上述的選股策略的調整也將更加適用,所以在未來投資科技股,就不會再像過去那樣從特定的分類產業中去挑選,而是要站在新技術革新的角度,主動去尋找能夠駕馭下一波新技術的新型企業。再者,由於新的商業模式正在發展,所以投資團隊在選股時更不能受到市值大小的限制,才能替投資人找到真正符合技術趨勢、且有成長爆發力的標的 (延伸閱讀:AI 到底是不是泡沫? 看這兩個指標就知道)

AI 時代來臨,但基礎建設的投資仍遠遠不足

Joseph Wilson 說,儘管大家都認同 AI 是下一波科技的趨勢,但目前這個趨勢仍然想像居多,關鍵就在於各大科技企業目前對 AI 基礎建設的投資仍遠遠不足,只要基礎建設的投資不足,AI 時代就只是空中樓閣,可見若要搭上 AI 趨勢下的投資機會,追逐當前熱門的科技股就不一定是安全的作法。另外,Joseph Wilson 強調,相信在未來 5~10 年內,AI 將從現階段人類作業的副駕駛 (Co-pilot) 進階為正駕駛 (Pilot),只要企業對基礎建設的投入逐漸增加,未來美股的主流就可能是ㄧ些專注在基礎建設、且具有獨特技術優勢的中、小型企業,而不是大家現在熟悉的那幾家企業。

想像 AI 基礎建設,四大領域各有機會

Joseph Wilson 補充說,像大家現在很關注 AI 的發展,所以摩根基金 - 美國科技 (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 的投資團隊就會去想像,未來受惠於 AI 技術的企業,就不一定還是當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那幾家巨型企業。透過下圖三可發現,在網路通信領域,有鑑於 AI 的需求龐大,網路通信就需要更大的寬頻才能讓數據傳輸更有效率;而在電源領域,由於 AI 伺服器需要不同伏特的電源供應與轉換,因此電源調節也是 AI 基礎建設下的另類商機;此外,像是記憶體與處理器等,也會因雲端運算與大語言模型的需要而出現技術迭代,這也意味著在 AI 這個領域內,未來有可能出現新的商業模式,而對投資團隊來說,不少適合長線投資的標的有可能就是藏在這些領域內。(延伸閱讀: 摩根美國投資方案建議)

跨越科技領域的選股範疇,更能提升致勝機率

Joseph Wilson 進一步舉例指出,技術創新不只讓科技股受惠,新的技術同樣也會滲透到其他產業。例如大家常看的 Netflix 就屬於媒體廣告業,Tesla 屬於汽車類、Booking 屬於旅遊業;而諸如健康醫療、工業、電子商務等,也會有受惠於技術發展而誕生的新創企業,因此現在投資團隊也會配置大約將近 25% 的部位在像是非必需性消費、金融與工業等;而在科技產業中,現階段摩根基金 - 美國科技 (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 相對看好網路、半導體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延伸閱讀 : 摩根美國科技投資策略)

Joseph Wilson 分析,儘管現在美股的估值的確稍微偏高,但預期美國企業在 2025 年仍可實現 12% 以上的獲利增長。更重要的是,由於當前的美股估值是由幾家巨型的龍頭企業在推動,代表其他企業存在更高的相對投資價值,這反而有助於投資團隊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去打造更符合投資潛力的資產組合。(延伸閱讀 : 大選年該怎麼投資美股?)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