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關注人民價值觀的升華 是政府與人民互信的關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31 09:59


編者按:現在的政府管理跟以前有什么不同?聯合早報網認為,相對於由上而下的方式,年輕人更重視社會集體以及公民個人的相對獨立性。換句話說,社會不再是被動接受政策的客體——雖然這些政策或許是經過“協商”達成——而是有自我意識並希望被對等看待的主體。人民價值觀的升華,是政府必須密切留意的變化。信任來自於了解,只有當政府更多了解人民的期望、憂慮,人民才會相信政府將照顧他們的需求。社會的成長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獨立人格,理解這一點並尊重對待,也是政府與人民繼續維持互信的關鍵。和訊網特摘編如下,以供理論界學術研究與參考。

   “民無信不立”的傳統政治智慧,在當代社會仍然適用。新加坡是個小國,政府與人民的政治互信更是國之大本。幸運的是,政府自建國以來的表現,是以具體的政績來贏得人民的信任。但這一切並非必然,而是執政者有意識地確保公共服務的廉潔與效率,並且推行了利國惠民的政策,更以堅定的決心把政治意志貫徹始終,才累積了互信這個珍貴的政治資產。同樣的,要繼續維護政治互信,必須在堅持上述治國配方的同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體認民心民意的變化與發展,避免互信遭到削弱,進而動搖立國大本。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尚達曼前天在行政服務晚宴和行政官擢升典禮上,就這個常青但重要的課題,表達了政府的想法。就此,他提出了三個繼續贏得人民信任的國家治理原則:確保政策落實到基層時不會偏離原來的目的;與民眾共同制定解決方案;在社區生活和具體事物上投入資源,讓人民感覺幸福。這些道理看似老生常談,對照當下社會和政治現實條件的變化,還是值得一再強調。雖然這也是針對高級精英公務員所發出的期許和提醒,卻不無國人共同審視參考之處。

任何體制都存在慣性,不以盈虧為目的、以全民為對象的公共服務,尤其難免。過去的成就,也容易讓人自滿而懈怠,以為只要按照既有的成功配方“自動航行”即可。一旦陷入這種狀態,時日一久,必然同外部環境及人民需求的變化脫節。這時只要發生任何大事故,都足以動搖政府和人民長期以來所累積的互信。因此,除了受選民委派的從政者要無時無刻留意民情,處於管理層的高級公務員也必須隨時保持警惕,務求保障公共體系的應變能力維持在高水平上。

在尚達曼提出的國家治理三原則中,第二條尤其應當引起重視。建國以及經濟起飛初期,由於國民整體教育水準不高,公共服務部門相對聚集了社會的頂尖腦袋,所以無論是政策的思辨、制定或推行,都可以閉門研究然后果斷落實。由於陸續做出成績,人民也逐漸養成對政府“你辦事,我放心”的習慣。從今天的標準看,施政並不注重同服務對象的解釋與溝通,因而顯得專斷獨行。基於一路來的成效,加上普遍的互信,當全民教育水準日益上升,社會價值愈發多元,這種父權主義意味濃厚的強勢作風,已經難以被年輕一代國人所接受。

政府此前關於建設“包容性社會”的主張,正是因應這些新變化的結果。尚達曼提醒行政服務官員要“與民眾共同制定解決方案”,也是這一思維改變的延續。不過他也在演講中強調:“我們必須有信心地面對新環境,以開放的態度考量另類的思考或善意的批評。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懂得平衡、不能迷失方向:每個選項都值得考慮,但不是凡事都可行。”這在全球化影響、互聯網科技普及的情況下,或許是審慎穩健的態度;與此同時,隨著社會自主性的提高,如何“平衡”,將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相對於由上而下的方式,年輕人更重視社會集體以及公民個人的相對獨立性。換句話說,社會不再是被動接受政策的客體——雖然這些政策或許是經過“協商”達成——而是有自我意識並希望被對等看待的主體。台灣學生攻占立法院的事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學生或許知道協議對經濟有利,卻追求經濟利益以外的其他價值。就如同許多國人明白人口開放政策的重要性,但還是聚集芳林公園示威,擔憂“新加坡認同”被稀釋而反對人口白皮書一樣,人民價值觀的升華,是政府必須密切留意的變化。信任來自於了解,只有當政府更多了解人民的期望、憂慮,人民才會相信政府將照顧他們的需求。社會的成長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獨立人格,理解這一點並尊重對待,也是政府與人民繼續維持互信的關鍵。(來源:聯合早報網)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