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產業鏈日趨完善 龍力生物半年報凈利大增
鉅亨網新聞中心
8月21日,山東龍力生物(002604,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4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其中燃料乙醇收入達到1.2億元,同比增長17.6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01.07萬元,同比增長75.84%;實現每股收益0.28元,同比增長33.33%;公司報告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089.19萬元,同比增加43.94%。
資料顯示,龍力生物是以玉米芯、玉米為原料,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產品,並循環利用功能糖生產中產生的玉米芯廢渣生產第2代燃料乙醇等新能源產品及木質素等高分子材料產品,目前企業已形成包括以玉米芯到低聚木糖或木糖醇到功能保健品為主線的功能糖產品鏈、以及玉米到淀粉到淀粉糖為主線的淀粉和淀粉糖產品鏈、以玉米芯廢渣到纖維素乙醇及木質素等高分子新材料產品鏈。
據了解,公司上半年凈利大幅增長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技術創新、綠色循環產業鏈日趨完善帶來的營業成本下降;二是國家二代生物乙醇燃料扶持力度加大。
纖維乙醇戰略意義重大 政策扶持助力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和環境保護部三部委聯合發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對能源領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要求保障清潔能源供應以及推動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等多種措施。方案中明確到2017年,實現生物質發電裝機1100萬千瓦;生物液體燃料產能達到500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於近日下發的《關於調整定點企業生物燃料乙醇財政政策的通知》中表示,2016年開始將停止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意味著政策對於生物乙醇的扶持將盡數轉移至二代乙醇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近期國家下發的纖維燃料乙醇的補貼標準高達每噸800元,遠高於今年糧食燃料乙醇200元/噸的補貼標準,進一步說明國家在推動纖維燃料乙醇方面的支援力度。以纖維素乙醇為代表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受政策推動,正在成為最富活力、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而龍力生物作為目前我國唯一的二代燃料乙醇生產技術企業,未來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近期,公司借助政策東風,位於禹城的2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已經順利完成審批手續。同時,公司與黑龍江龍江縣政府正式簽訂了年處理4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協議,一期項目年產變性纖維燃料乙醇3萬噸,年產二氧化碳1.5萬噸,並實現熱電聯產等綜合利用。這是公司在禹城以外的地區第一個投資項目,將有助於企業迅速擴張。
光大證券(601788,股吧)研究員表示:“隨著龍力生物新建的兩個秸稈項目逐漸建成投產,公司燃料乙醇總產能可以擴大2倍,達到15-17萬噸,保障公司后續發展潛力。公司是目前我國唯一二代燃料乙醇生產技術的企業,考慮國家燃料乙醇規劃目標,長期戰略性看好龍力生物。”
科技創新驅動 行業地位穩固
自成立以來,龍力生物堅持以技術為先導,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技術不斷完善,現有技術已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在研發環節,公司建有標準的酶制劑生產車間,可以自供發酵生產所需的纖維素酶。目前,生物酶活性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在生產環節,該公司采用同步發酵法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了乙醇的產出率。在物料應用方面,原料中半纖維素被用於生產高附加值的功能糖相關產品,成功避開戊糖難以被傳統釀酒酵母轉化需要改造的技術難題,既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又使工業纖維廢渣原料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相互束縛的結構變得松散,提高了纖維素含量,降低了纖維素的結晶度,生產功能糖的過程就達到了纖維乙醇工藝中的預處理效果。
上半年,龍力生物在創新發面再創輝煌,獲得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在預處理,糖化、提純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較大突破,低聚木糖產品正式通過美國fda認證,可以在美國用於成人的各類食品和保健品中,對開拓歐美市場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公司申報的“玉米全株綜合利用研發平臺”已經通過答辯,承擔的863計劃“玉米芯組分的精細分離與轉化技術”已經正式啟動。在丹麥研發中心即將投入實質性工作,為收集國際先進的生物技術創造了條件。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能夠規模化生產2代纖維乙醇的企業,在世界范圍內屈指可數。
循環經濟產業鏈完善 成本優勢顯著
今年,龍力生物繼續執行“增利潤、促銷售、提素質”九字經營方針,落實“十個強化和十個提升”的管理措施,堅持“從芯做起,全株利用”,致力於玉米全株開發,發展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產業,實現了對玉米芯“吃干榨凈”式的綜合利用,低聚木糖、木糖、木糖醇、纖維素乙醇、木質素的聯動生產,降低了公司各產品在運輸、生產和研發上的成本,彰顯了綠色、低碳的環保優勢和產品多元化優勢。上半年公司營業成本為2.67億元,同比下降14.87%。
在整個循環經濟產業鏈中,龍力生物纖維乙醇以生產功能糖后的玉米芯廢渣為原料,處於產業鏈的下游,公司玉米全株循環產業發展,為纖維乙醇成本降低創造了條件。相比直接生產纖維乙醇,龍力生物在原材料購買、原料運輸、原料預處理、研發等方面的成本大幅降低。
在生產過程中,龍力生物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不斷提高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契合度,提高物料生產轉化率。在循環產業鏈中,玉米芯中被分為三大組進行分級利用,木糖擷取預處理工藝和纖維乙醇生產預處理工藝高度銜接,實現了纖維乙醇原料和預處理成本的最小化。目前,玉米芯擷取木糖后的木糖渣,5噸可以生產1噸乙醇,轉化率達70%以上;木質素擷取聯合乙醇預處理工藝,轉化率提高到85%。即10噸玉米芯生產1噸木糖醇、1.5噸乙醇、1噸木質素,合計產值近4萬元。而傳統纖維乙醇生產工藝每7-10噸秸稈(或玉米芯)生產1.5噸乙醇,產值約1.1萬元,其中秸稈(或玉米芯)成本占5600元至7000元,加上纖維素酶和預處理能耗等成本3000元。龍力禹城年處理20萬噸秸稈和在龍江縣建設的年處理40萬噸秸稈項目,將繼續采用循環綜合利用的方法,並擴展至熱電聯產。比單純秸稈生產乙醇的優勢更加明顯。循環產業鏈經濟為龍力生物帶來的成本優勢在業內無可比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