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農行王靜文:“強改革”還是“強刺激”

鉅亨網新聞中心


王靜文
王靜文

作者簡介 王靜文,世界經濟博士,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研究員。關注世界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等研究領域,曾在《財經》(博客,微博)、《中國金融》、《農村金融研究》、《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發表文章摘錄:“保障房博弈的政治經濟學”(《財經》網站)、“歐債危機下的銀行危機”《中國金融》。


本文章內容為作者應和訊網專欄之邀,獨家授權和訊網發布。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農行每周財經觀察,2014年9月1日)

上周有兩個事件值得關注。一是央行宣布對部分分支行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200億元,同時引導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的支農再貸款優惠利率再降1個百分點。這是繼上半年的定向降準之后,央行首次開啟定向降息。二是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預演算法的決定。這部跨越三屆人大、歷經四審的“經濟憲法”終於完成近20年來的首次大修,並於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這兩起事件其實可以同8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的表態相呼應。總理提到,“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好轉,外界有人議論,是不是因為我們推出了‘強刺激’?但事實上,我們的貨幣政策一點沒變寬鬆,唯一的‘刺激’就是強力推進改革。”確實,前者恰好印證了貨幣政策並未放松,而后者則是強力推進改革的最好注腳。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政府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微刺激”政策,並收到了良好成效,但在更具風向標意義的貨幣政策方面,決策層卻始終沒有全面放松。相應的,則是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以及上周的定向降息等方式,來進行定向寬鬆,從而實現“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目的。盡管市場對於總量型的貨幣政策能否實現結構調整的目標持懷疑態度,但無論如何,這種“精準滴灌”型的政策創新總比“大水漫灌”型的政策轉向要更適合現階段的中國經濟。而通過定向降息這種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社會融資成本逐步下行。

與此同時,政府在推進改革方面可謂不遺余力。今年以來,政府陸續推行了行政審批制度、商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放寬市場準入,並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在簡政放權這一改革“先手棋”方面,8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取消和下放87項“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這也讓本屆政府距離此前“至少要取消和下放567項”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而在更宏大的背景下,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全面推行。截止當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經召開4次會議,60項重點領域改革已經啟動39項,並制定了2014年到2020年的重要改革措施實施規劃。上周通過的預演算法修改,則是這一背景下的一項重大突破。

早在今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計通過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中央已經明確了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個重點,即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之所以被列在第一位,主要因為財稅預算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制度,與公眾生活與民眾權力直接相關。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預演算法》又被稱為“經濟憲法”。

就此次修正案而言,亮點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明確全口徑預算的概念,並將其劃分為四類,即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二是賦予省級政府適度舉債權,並規定資金用途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三是減少專項轉移支付,並增加一般轉移支付。四是強化基層人大的預算審查工作。

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當頭炮”,《預演算法》修正案的通過,將有助於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政府預算制度,使預算編制科學完整、預算執行規範有效、預算監督公開透明,從而推動政府從發展型向服務型、民生型改變,並在這一關鍵環節上同時啟動中國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因此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總而言之,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決策層在“穩增長”的同時,更注重改革措施的齊頭並進,甚至一些“微刺激”政策本身就是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的施行,短期內有助於激發市場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長期內則有助於推動中國向現代治理國家的轉型。李克強總理所言,“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其意也正在於此。

(王靜文 作者系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研究員 僅代表個人觀點)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