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蘇培科:所有銀行都應該制訂"生前遺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20 08:56


◎蘇培科

近日,銀監會發布將有5家民營銀行試點運行的消息之後,輿論一片歡呼,認為此舉是今年全國“兩會”上最具改革性的“乾貨”之一,金融改革的“玻璃門”終於要被打破了。而且讓人欣喜的是這5家試點方案中就有阿里和騰訊這兩個最具互聯網創新精神的企業,尤其餘額寶和微信已經讓人感受到了這些互聯網企業的活力和魅力,他們成立的銀行一定會讓傳統銀行業焦頭爛額。但也有人認為,民營企業和社會各界對民營銀行寄予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民營銀行其實沒有那麼美,如果每個人都讀懂了“審慎監管原則”和《商業銀行法》,估計就沒有太多的人想去成立銀行,如果這些互聯網企業做了銀行就得按照銀行監管的原則來運行,反而可能會束手束腳。


這就像“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是沒有婚姻,愛情將死無葬身之地”!沒有做銀行的都想做銀行,畢竟目前銀行是最賺錢的企業,銀行牌照申請不容易。

但從銀監會篩選民營銀行的標準來看,民營銀行確實不是那麼好玩,而且要求甚高。比如民營銀行要有自擔剩餘風險的製度安排——實際上就是要求銀行發起人做好全盤買單的準備;要有辦好銀行的股東資質條件和抗風險的能力——是要求發起人自身要“體魄健康”和經營穩健;要有股東接受監管的具體條款——此舉是將銀行發起人納入監管框架和約束控股股東行為的授權;要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的戰略——是為了防止盲目辦銀行的行為和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要有合法可行的風險處置和恢復計劃的“生前遺囑”——要求民營銀行設立之初就得想好“辦後事”的計劃。

說實話,這些篩選標準連現有的銀行都沒有完全做到。而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說,自然是希望民營銀行審慎而行,風險越小越好,但這種審慎往往不利於金融改革,不利於打破壟斷,只會讓原有的壟斷格局繼續維持。

現在之所以有很多人都想辦銀行,主要是目前實體經濟利潤率太低,為了追求較高的資本回報率,他們寧願“一窩蜂”地去追逐。

常識告訴我們,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更多銀行牌照的放開,銀行業的競爭將會加劇,風險將會加大,銀行的壟斷利差時代必然結束,只有服務水平高、風險定價能力強和有特色服務能力的銀行才能脫穎而出,利潤率將體現在差異化服務上,而非目前的行業區分。因此,對民間資本辦銀行的積極性我們不能否定和打擊,更不能採取過度嚴苛的篩選標準來製造稀缺性。

不過,不管是民間資本成立的銀行還是國有銀行,都得按照現代銀行的監管標準和管理指標來嚴格控制,保障銀行信用安全,對於銀行大股東及關聯方挪用、惡意借貸銀行資金的行為要重判重罰,對害群之馬必須要建立必要的破產退出機制,避免銀行信用風險的系統性擴散。

如果要求民營銀行訂立“生前遺囑”,中國的所有銀行都得訂立“生前遺囑”,避免讓人誤以為民營銀行會破產而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是無風險的,如果將“生前遺囑”作為行業的風險處置安排就得一視同仁。

因此,要加快民營銀行試點的步伐,不要讓銀行牌照再成為稀缺資源。應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起草頒布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做到充分保障儲戶利益和風險有效覆蓋的製度保障,這樣既可以避免存款打水漂的信用隱患,同時可以消除人們對大銀行與小銀行的信用差異和信用歧視,讓彼此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只有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才能保障中國金融業在解除金融壓抑後的改革紅利和金融安全,才能真正打破金融壟斷。

(作者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