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 未來跨境資金雙向流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記者安蓓 王培偉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一位負責人24日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趨於均衡,人民幣雙向波動條件具備。未來中國跨境資金雙向流動將成為常態。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介紹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時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的小幅調整不應過度解讀,匯率有漲有跌屬於正常現象,應更多關注人民幣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自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改升值態勢,出現明顯回調。數據顯示,與1月份首個交易日相比,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531個基點。與此同時,歐元、日元、英鎊等對美元匯率則出現一波明顯升值。
“第一,匯率波動實屬正常;第二,雙向波動條件具備;第三,匯率變化可以解釋。”管濤用三句話回應近期人民幣匯率出現的貶值走勢。
他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外貿進出口比較低迷,一些信用違約事件開始暴露,外部則面臨美聯儲量化寬鬆(QE)加速退出,這些都是分化匯率預期、推動資本流動波動的因素。特別是3月17日人民幣匯率波幅進一步擴大以來,對前期看漲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套利交易形成擠出效應,並釋放平倉購匯需求,反過來進一步推動匯率波動和資本流出壓力。
國際上通常用經常項目差額占GDP的比重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2010年開始,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重已回落到國際認可的4%的合理標準內。2013年這一比重為2%。
管濤說,目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已具備宏觀和微觀的條件。從宏觀上講,人民幣匯率正趨向均衡合理水平。從微觀上看,在實體經濟活動引起的順差減少同時,結售匯順差繼續增加,說明企業做多人民幣、做空外幣的順周期財務運作加大了套利資金流入壓力。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采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造成全球低利率、寬流動性,新興經濟體面臨脫離本國基本面的資本流動沖擊,中國也深受其影響。
管濤指出,2010年以來,資本項目已超過經常項目成為近年來中國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來源。
“市場供求已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人民幣匯率走勢越來越像股票和債券等資產價格變化,心理預期、價格重估等非流量、非交易因素都可能對匯率水平產生影響。”管濤說。
外匯局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402億美元,相較於1月份733億美元的歷史高位和2月份的457億美元持續回落,但順差格局並未改變。
“當前跨境資金凈流入的格局還沒有改變,但跨境資金流動正出現積極變化。未來跨境資金雙向振蕩將是常態。”管濤說。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跨境資金流動已產生明顯影響。數據顯示,當前企業持匯傾向增強,購匯意愿上升,遠期購匯動機增強而結匯意愿減弱。
“這些變化都是我們樂於見到的,也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宏觀來講,這些變化有利於外匯供求平衡,改善宏觀調控。微觀上看,有利於企業部門減少貨幣錯配,更好應對資本流動沖擊。”管濤說。
他指出,“現在國內和國際還有很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在中國國際收支趨向均衡、人民幣匯率接近合理均衡水平的背景下,跨境資金流動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對於這種變化,市場各方都要做出適應性調整,理性看待,積極應對。”管濤說。(完)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