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二期稻惹議 農委會:最高補貼4.5萬元契作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19 08:09
公糧從今年起不再徵收中南部沿海地區生產的再生稻,以此提升收購稻米品質。但也因此受到農民抨擊,直接影響國內農戶收益;農委會今(18)日表示,農民除了能於一期收穫後涵養地力,也能透過輔導案以每公頃2.2到4.5萬元補貼,選擇契作進口替代作物。
有鑑於中南部沿海地區第2期稻作種植再生稻與落粒栽培田區的產量不穩定,且稻米品質不佳;農委會決議今年起公糧不再徵收該區出產的再生稻作,以提升整體國產稻米品質及避免成為農民種植誘因。去年決議出的政策,仍讓農民感到突然及不滿,影響農戶直接收益。
農委會農糧署對此說明,依據農委會台中區、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指出,再生稻因生育期短、且再生分蘗芽參差不齊,米粒大小與飽滿度也較不均勻;此外,未熟粒、畸形粒、茶米粒、碎米粒比率較高,產量普遍低於一般稻作,平均減幅達13~17%。
農糧署表示,此情況下生產的稻米品質也相對不易達公糧收購標準,因此引發收購爭議,對農民的收益也相對不穩定。因此,今年起不受理種植再生稻田區繳交公糧,以利提高國產水稻競爭力。
農糧署指出,再生稻種植地區農民除能以插秧方式一期收穫外,也能透過改良場輔導契作硬質玉米、大豆、小麥、薏苡、青刈玉米或牧草等進口替代作物,亦可轉作甘藷、落花生等作物,也將另給付每公頃2.2~4.5萬元轉(契)作補貼。另無意轉作的農民也可在一期稻作收穫後,改以種植綠肥作物培養地力,促使隔年第1期作作物生產品質,提升收益穩定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