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出手暗藏玄機 周五A股交割日或面臨變盤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在周三縮量陽十字星后,今日兩市大盤如期高開后震盪回落,2100點再度成為多空爭奪焦點,那么在量能持續萎縮背景下,周五交割日大盤將如何演繹??
央行今正回購950億元 本周凈回籠資金410億
在資金市場整體寬鬆的背景下,央行今日繼續回籠貨幣。交易員向網易財經透露,今日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將展開28天正回購950億元,保持回收流動性態勢。
本周二,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分別展開了28天期正回購930億元,14天期正回購790億元,回籠資金1720億元。
數據顯示,本周到期資金2260億元,其中今日到期資金1500億元,到期正回購資金將自動注入市場投放,據此計算,本周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410億元。
上周二,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分別展開160億元28天期正回購,470億元14天期正回購;上周四分別展開28天正回購440億元和14天正回購700億元,當周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550億元,為9個星期以來首次凈投放。
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向網易財經表示,央行加碼正回購原因在於市場目前還是處於一個總量寬鬆的態勢,加大回籠貨幣力度是為即將到來的緊張局面儲備貨幣。
"資金緊張的因素主要來源於一是財政繳款,二是外匯占款可能將出現下降,三是商業銀行分紅,這些因素疊加是構成資金市場可能將會出現緊張的主要原因。"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數據顯示,截止收盤,隔夜利率下跌15.1基點至2.298%;7天利率下跌71.8個基點至2.726%;14天利率下跌38.5基點至3.003%;1個月期利率跌1.7個基點至4.085%;其他期限品種無變化。
分析人士指出,7天期品種利率下跌至2.726%,為一個月以來的新低,加大正回購力度在預期之中,且不會影響市場寬鬆局面。
中國央行周四將進行95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通過28天期正回購操作回籠950億元人民幣。
公開市場回籠力度溫和央行取消14天正回購
“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訊息公布后的首日公開市場操作,備受市場關注。據交易員透露,17日,公開市場將開展950億28天正回購,不僅取消了此前常規的14天品種,同時總量也較周二縮量逾四成。
若不計本周500億國庫現金定存的投放量,本周公開市場實現凈回籠410億。但該操作量在交易員眼中較為溫和,回籠力度尚屬一般,料刺激今日資金面進一步寬鬆。
“今天公開市場到期資金760億,央行正回購回籠950億,回籠力度一般。”徽商銀行資深債券交易員胡世輝今早對中國證券網記者表示,主要考慮下周開始繳稅的因素,因此今日央行回籠力度並不大。
事實上,在16日晚間定向降準訊息公布后,市場一度較為振奮,不過此后,對央行貨幣政策是否真正放松起分歧聲漸起。樂觀者認為,定向降準后,后續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可期;但謹慎者認為,該政策屬“常規”動作,短期並無明顯的放松意圖。
胡世輝對記者表示,昨天國務院會議的定向降準符合今年定向放松,局部放松,結構化調整的預期,但目前宏觀經濟處在上下限之內,未來出臺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不大。
而中信證券(行情,問診)首席債券分析師鄧海清今日指出,“對符合要求縣域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準”這一措施是從2011年4月至今都在實行的措施,並非新出臺的降準政策,不構成邊際改變,因而沒有實際的意義,但是考慮預期管理的方向就是政府調控的方向,二季度貨幣政策放松已經成為必然。
不過,從今早實際的質押式回購市場利率來看,央行回籠力度溫和,也刺激資金價格也穩中有降。
截至記者發稿時,7天回購利率報2.73%,與昨日加權平均利率基本持平;隔夜回購利率報2.20%,較前日下跌7個基點。
結合今日央行溫和的正回購回籠量來看,對於5月資金面,胡世輝指出,從目前來看,下周開始的繳稅對資金面影響比去年要小,如果外匯占款持續減少,5月資金面或略有收緊。
中國政府定向降準 利率互換跌幅創四周新高
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雖然降存準率詳情尚未公布,但政府壓低實體融資成本的意圖昭然若揭。受此影響,今日上午人民利率互換(IRS)跌幅創四周以來新高。
彭博數據顯示,截至今日上午8點55分,一年期人民幣IRS已跌16個基點,跌至3.88%。這是今年3月20日以來最大跌幅,今日稍早還一度跌至3.81%,創去年7月9日以來新低。
在昨天中國政府宣布定向降低存準率以前,同日上午公布的中國一季度GDP增速創金融危機以來新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政策料將加快出臺。
同時,中國央行上周還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注入了550億流動性,為九周來首次向銀行體系注入資金。
在此背景下,昨日衡量短期融資成本的7天期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創逾1個月新低。
瑞東金融市場的分析師Steve Wang昨日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中國實體經濟仍面臨壓力,監管層需要確保流動性狀況相對寬鬆,以便促進經濟增速逐漸恢復。
而野村控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今日預計:
(中國政府)不會向經濟體諸如大量流動性。盡管如此,政府已經發出又一個寬鬆貨幣的信號。
這意味著,由於房地產業第一季度急劇下滑,政府可能更擔憂經濟前景。
前日公布中國M2增幅降至十三年來最低后,張智威曾預計:
中國央行如未下調存準率,M2增長可能更慢,GDP增長可能二三季度跌破7%。
今日他重申,中國將在5月或6月下調主要銀行存準率。這將是中國政府自2012年5月下調主要銀行存準率50個基點以來首次行動。(華爾街見聞)
央行周四950億元正回購 管清友:政府不會抱薪救火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通過28天期正回購操作回籠950億元人民幣。本周凈回籠410億元人民幣,上周為凈投放550億元人民幣。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通過28天期正回購操作回籠950億元人民幣。
管清友:政府不會抱薪救火全面降準幾無可能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日前在其博文中表示,政府不會抱薪救火,全面降準幾無可能。
管清友稱,一季度宏觀數據塵埃落定,GDP增速放緩至7.4%,中國崩潰論再度發酵。“我們不建議過度樂觀,但更不建議如此悲觀。中國經濟雖然增長放緩,但的確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這種變化不是表現在增長數字上,而是在質量、效益和結構上。”
他認為,從質量和效益上看,經濟增長的水分被擠出。首先,消費的“脫水”最為明顯。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1.1個百分點。但分項來看,下滑的主要是限額以上的餐飲消費,其中大部分是所謂的集團消費和公款消費。這種消費增速下滑的背后是反腐力度不斷加強、鋪張浪費受到抑制,並不意味著人民群眾的正常消費急劇萎縮。
其次,虛假貿易催生的出口水分被擠出。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6.1%,進口同比下降1.2%,但出口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到了虛假套利貿易規模收縮的沖擊:3月對港貿易同比增速驟降44%,“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出口同比驟降63%。實際外需並不像數據反映的那樣差,扣除對港出口的部分,3月份出口實際同比增長了6.7%。進口下降也主要是因為央行引導人民幣貶值,擠破大宗商品融資套利貿易的結果。
再次,無效投資大量減少。中央鐵腕反腐,“官不聊生”,地方政府出現消極怠工是導致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減少的這部分投資很多是無效投資,並不見得是壞事,有助於市場出清、緩解產能過剩。中長期看,中國的投資率緩慢下降是個趨勢。2008年以后的投資率與PPI走勢“大分岔”,意味著投資率大幅上升是政府設定資源的結果,缺乏微觀基礎,因此投資率下滑也不可避免。
管清友認為,從結構上看,經濟增長的動力得到優化。
首先,從生產角度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占比提升。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滑落至9%以下,按照過去工業增加值和GDP增速正相關的線性邏輯,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大概率滑落至7%之下。
然而,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7.4%,超出市場預期,主因在於第三產業增長繼續加快,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升至49.0%,比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高出第二產業4.1個百分點。隨著第三產業占比不斷提升,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根據國研中心的測算,在2000年前后,中國一個百分點的GDP增長吸納的就業人數在80萬人左右,現在是140萬-160萬。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雖滑落至7.5%左右,但已足夠吸納1000多萬人的就業。
其次,從支出角度看,需求結構不斷優化。一是消費占比提升。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二是民間占比提升。投資需求中,一季度民間投資的比重達到64.8%,比去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消費需求中,盡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顯著放緩,但萎縮的主要是公款消費,普通居民消費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他表示,經濟轉型期的中國經濟正在不斷創造新變化,但資本市場卻仍然沉溺於唯GDP的舊思路。這種思路導致的典型擔憂集中在投資減速上。一方面,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周期,商品房銷售額減速,庫存加速堆積,將顯著拖累房地產和相關產業的投資。另一方面,勞動力成本上升、利率市場化推進、產能過剩、地方債務約束以及越來越受到關注的環境約束,基建和制造業投資增速緩慢下降是個必然的趨勢。
但中長期來看,管清友認為,傳統投資引擎的失速恰恰為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創造了機會。未來中國可以通過促改革、調結構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其中,最大的增長潛力在於彌補服務業“短板”,繼續提高第三產業占比。這要求政府利用財政稅收杠桿培育和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同時更有效的運用社會資本來增加服務業供給。隨著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和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未來經濟有效供給增加,有助於對沖傳統行業投資減速帶來的長期下行壓力。
他表示,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同樣存在諸多積極因素。一是政府加快盤活存量政策,通過促改革、調結構來助力穩增長。比如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加快鐵路投融資改革等政策,都有助於對沖房地產下行周期造成的投資下行壓力。二是外需有望回暖。發達經濟體逐步擺脫美國寒冬沖擊,重回復甦軌道,再加上一季度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下行以及擴大出口退稅等措施,二季度出口回升幾成定局。綜合來看,二季度經濟可能與一季度持平或略好於一季度。
因此,管清友指出,當前中央有充分的條件保持政策定力,降息降準等“更強有力措施”短期內不會出現。除了經濟下行尚未觸及就業底限之外,降準或降息的信號意義過強,一旦采用可能會導致市場形成政府放水刺激的預期。不僅可能滋生資產價格泡沫,而且去年以來的去杠桿也將功虧一簣,市場出清將進一步推遲,產能過剩將雪上加霜。頂住壓力,保持定力,平衡政策,時間換空間,是當前的主要思路。更重要的是,貿然放松銀根也不符合政府的創新宏觀管理思路,即從大投資、寬貨幣轉向定向投資、穩健貨幣,從西醫療法轉向中醫療法。
他認為,不論從主觀還是客觀角度來看,中央最可能的選擇仍然是定向發力、預調微調。典型的方式是今天國務院常務會提出的縣域農商行和合作銀行降準,旨在定向增加長期資金投放,降低實體融資成本。這種局部降準恰恰意味著全面降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即便降準,恐怕也是匯率改革副產品,即從資本流入倒逼貨幣發行到退出常態干預而通過降準實現貨幣發行。中國版QE更是遙不可期,幾無可能。
“對幻想放水刺激的人來說,難道忘了李克強總理的話嗎?如果我們放松貨幣政策,多發赤字,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管清友說。
上下兩難格局難以打破 央行態度將決定股市走勢
滬指報2105.12點,漲幅0.17%,成交750.99億元;深成指報7468.46點,漲幅0.25%,成交840.56億元;創業板指報1359.3點,跌幅0.77%,成交量161.7億元。昨天在經濟數據打擊下,出現下探后企穩回升,從整天來看是一個縮量的牛皮市走勢。股指之所有走勢不算弱,與證監會對IPO澄清有關,證監會沒有重啟IPO,而且時間有望延后,減輕市場擔憂心理。
從昨天經濟數據來看,GDP增速為7.4%,不高也不低,正好落在7.5%附近,雖然經濟下滑趨勢明顯,從3季度7.8%到四季度7.7%,到現在7.4%,但由於沒有偏離保增長保就業底線,刺激政策難以成行,因此中國股市面臨一個困境,經濟下滑的擔憂沒有解除,而刺激政策難以實施。對中國經濟而言,投資一直是市場的大頭戲,但三月份投資並不樂觀,只有17.6%,增速創下新低,這主要是受地產拖累所致,而地產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一旦地產價格出現大幅動盪,也會打擊市場人氣,給資源銀行帶來沖擊。從消費來看,3月份增加12.2%,比2月份稍高一點,但增幅並不明顯。工業增加值8.8%,好於2月份8.6%,遠低於市場預期9%,高於2月份主要是假期因素。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下降11.5%。其中,出口下降9.2%;下降13.8%;貿易順差468.6億元,去年同期為貿易逆差67.1億元,可見進出口依舊低迷。
這個數據要比市場預期要好,但實際上從分類數據來看,實際上非常不好,但國家采取較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可能沒有希望了,昨晚國務院決定定向降低縣域符合條件的農商行準備金率。這是一種定向寬鬆。
影響資本市場走勢的而另一個因素就是人民幣走勢,4月16日美元/人民幣即期匯率定盤價為6.2268,與新高不遠,一旦突破新高,貶值趨勢還將持續。從M2大幅下降來看,可能與3月份外匯占款有關。人民幣貶值趨勢下,地產價格承壓,資本市場對外資吸引力下降。
本周五是期指交割日,周四周五的市場波動可能會大一些,訊息可能也會多一些,投資者要仔細斟酌,不要被一些訊息左右誤判市場。
經濟數據雖然不算差,但對股市難言利好,中長期走勢將受阻於經濟趨勢,但是管理層一直在力挺主板行情,下跌空間並不大。
央行定向寬鬆,對農業尤其是種業構成利好,國務院支援文化產業發展,是一種行業刺激,在經濟總體弱勢下,微刺激還將持續,這是未來的投資方向。將對市場人氣維持一種較好的保證。
從技術形態來看,昨天股指受到10日線的支撐,今天這里依然會得到支撐,但KDJ指標依然處於下行趨勢,並不具備趨勢性上揚行情。
由於經濟不好不壞,貨幣寬鬆難以成行,經濟刺激規模不大,對股市存在一定利空因素,主要是周期板塊上揚力度趨弱,但管理層力挺股市上揚,因此股市處於一種上下兩難的格局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從今天來看,央行態度將在一定范圍內影響股市走勢,如果正回購規模較大,市場受壓較為明顯。如規模較小,則有利於反彈。(證券時報網)
央行今正回購950億元 流動性寬鬆信號利好股市
4月17日,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將展開28天正回購950億元,保持回收流動性態勢。
在本周二,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分別展開了28天期正回購930億元,14天期正回購790億元,回籠資金1720億元。
數據顯示,本周到期資金2260億元,其中今日到期資金1500億元,到期正回購資金將自動注入市場投放,據此計算,本周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僅410億元。而在上周央行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550億元,為9個星期以來首次凈投放。因此兩周資金仍保持凈投放。
上海證券分析師胡月曉預計,央行會繼續凈回籠資金,短期資金面將繼續保持平穩。
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表示,央行加碼正回購原因在於市場目前還是處於一個總量寬鬆的態勢,加大回籠貨幣力度是為即將到來的緊張局面儲備貨幣。陳龍分析:"資金緊張的因素主要來源於一是財政繳款,二是外匯占款可能將出現下降,三是商業銀行分紅,這些因素疊加是構成資金市場可能將會出現緊張的主要原因。"但從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數據來看,隔夜利率下跌15.1基點至2.298%;7天利率下跌71.8個基點至2.726%;14天利率下跌38.5基點至3.003%;1個月期利率跌1.7個基點至4.085%;其他期限品種無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晚間,國務院宣布降低縣域銀行存準率。對此勝利證券認為,這將給市場以強烈的貨幣未來寬鬆的信號,利好金融地產股。加上外圍訊息面上,美聯儲主席對加息的延后,全球市場預計短期又將在流動性恢復的預期中得到反彈。(證券時報網)
期指交割臨近 震盪或將加大
雖有大量經濟指標公布,周三股市走勢卻頗為牛皮。截至收盤,滬綜指微漲0.17%至2105.12點,深綜指微跌0.08%至1085.06點,成交有所縮小。中小板、創業板波幅亦較窄,收盤時漲跌幅均不大。
昨日公布的我國首季GDP同比增速為7.4%,不及去年四季度的增7.7%,但優於市場預期的7.3%。此外,3月零售總額同比增12.2%,優於2月的增11.8%,也略優於預期的增12.1%;3月工業產值增8.8%,優於2月的增8.6%,但不如預期的增9%。受房地產拖累,3月固定資產投資增17.6%,不如2月的增17.9%。
雖然上述數據絕對值不怎么樣,但肯定是略微優於預期的,所以就降低了市場對於追加更多“穩增長”措施的預期。
影響大盤的另一因素是一則傳言。該傳言稱,“證監會電話通知緊急重啟IPO,發審會最快下周召開”。好在證監會及時對市場進行了安撫,故股指走勢還算平穩。證監會於微博平臺及時回應稱:目前還沒有召開發審會,相關工作進展“略晚於”前期預計的工作進程。
筆者感覺IPO可能不會如傳說中那么快,卻也不太可能無限期拖延,除非股指短期內快速跳水。因此,投資者未來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理應將IPO重啟這一因素計入。
周四與周五通常股指震盪稍大一些,何況本周五期指現貨月得交割,故投資者不能懈怠,仍應提防機構放出能引發市場動盪的訊息。對持有現貨股票的投資者,通常沒什么杠桿,所以完全可以對此類訊息麻木一些,甚至有時候還可考慮反向操作。
此外,投資者周三應關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看是否繼續推出力度相對較大的正回購。Shibor利率還在顯著下滑,個人認為這個機會並不能排除,何況新公布的經濟指標還算過得去。
人民幣走向是另一需要關注的事件,因為人民幣隱約又有破位貶值的機會。本周二與本周三,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創新高。於詢價系統,美元兌人民幣目前處於6.22左右,離創新高亦不遠。
本周股指震盪后於下周應還有上探機會,但大幅上漲的概率不大。我國短期內推出重量級刺激政策 的機會不大,故相關周期類股動能已經消失。從“港股直通車”及“優先股”等因素看,其對股指影響正趨於弱化。
IPO仍是最大變數,從首批IPO中簽率及上市后的收益率看,如果折算成年化收益,可能高於絕大多數理財產品,所以很難想象大盤能在這種情況下大幅上漲。
今日投資:數據因素反映市場預期 短期震盪整理格局持續
周二央行公布了3月份信貸數據和社會融資總量等數據,整體來看,數據還是低於預期,特別是M2增速僅為12.1,相比上月的13.3大幅回落,同時也低於13%的今年目標增速,造成M2回落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去年基數較高,另外一方面則與經濟旺季不旺有關。但從總量來看M2並不低,新增貸款甚至略超預期,因此預計貨幣政策仍然不會發生太大的調整。相比經濟增速,當前管理層也較看重經濟結構的調整,而經濟回落的底線是就業出現問題,但目前就業情況依舊穩定,因此微刺激仍將是政策主旋律。此外,市場同時也認為經濟也暫不會脫離上下限,加之微刺激政策已經啟動,預計二季度經濟還將維持穩定,甚至略有上行,對A股市場而言宏觀經濟不溫不火的狀態將使市場具備結構性行情的土壤。短線大盤將以震盪整理態勢等待政策面與訊息面明朗。
錢坤投資:下檔缺口有支撐 創業板反彈尚未結束
周三大盤再度震盪調整,早盤開市后銀行股一度急拉,帶動上證指數走高,而創業板卻是震盪回落,前市一度大跌,午后兩市橫盤震盪,尾盤先抑后揚,當日上證指數收一根小陽線,創業板是一根小陰線,兩市量能繼續萎縮。
周三創業板再度下行,這樣的調整會讓人覺得之前的反彈又夭折了,但本欄認為這不是反彈的夭折,而是反彈還沒有結束,短期的回檔是為了迎接后面的B3浪上攻。如圖,可以看到雖然近期創業板陰線增多,但都是縮量小陰線,周三成交僅161億,3月31日創業板出現157億的地量,之后就展開了B1浪反彈,那么周三的161億地量將可能是B2浪調整的終結,之后啟動B3浪反彈,而且4月9日創業板留下一個缺口未補,位置在1351點,該位置就是創業板的短期強支撐,本欄認為最晚下周創業板就會再度上攻,短期的回檔是低吸的機會。上證指數暫時風險也不大,短期有望依托10日均線再度拉起。
隨著量能的再度萎縮,熱點又有所沉寂,盤中新疆板塊表現活躍,彩票概念股也繼續維持強勢,本欄預計創業板的回檔臨近尾聲,操作上投資者可再度選擇超跌的題材股進場,一些在B1浪反彈里沒有表現過的個股將可能在后面的B3浪反彈里補漲。
金證顧問:2100點窄幅震盪蓄勢 短期市場機會大於風險
周三大盤在2100點形成窄幅震盪,顯示出半年線以及10均線對市場企穩反彈構成了一定支撐。另外,周三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的GDP為7.4%,略高於市場預期,也給多方形成一定的提振效應。在此背景下,大盤周三探底回升,站在了2100點上方,收出一根具有企穩信號的小陽線。短期來看,市場之中的投資機會要大於投資風險。
一方面,目前市場當中一直擔憂經濟數據下滑影響大盤走勢的顧慮有所減弱。從今年一季度GDP增長達7.4%的數據看,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依舊處於相當高的水平,特別是高出市場此前的預期,更加體現出前期太過悲觀,實際情況還是相當可以的,有利於刺激機構投資者在后市大步進場。特別是對於政策扶持的相關產業的關注度將提高。比如城鎮化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建設帶建設,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等都有望受到市場主力資金的持續追捧。
第二,改革釋放的紅利也將進一步刺激市場形成良好的走勢。其中資本市場的改革應該是尤為突出的。比如說優先股試點在即,港股通也在準備階段等都有望給資本市場形成一些嶄新變化,有助於A股市場發揮出其更大的融資功能,更好的服務於實體經濟建設。在資本市場改革躍躍欲試的當下,A股市場有望迎來更多的資金積極進場,從而推動大盤在后市迎來反轉行情。
第三,目前盤面當中的投資氛圍與賺錢效應維系良好。周三盤中的絲綢之路、新疆板塊、博彩概念、供氣供熱、充電樁、生態農業等題材概念股表現出彩,紛紛位居兩市漲幅榜前列。顯然,大盤藍籌在前期推升股指沖擊年線壓制過后,題材概念股借著權重藍籌股的搭臺好戲連臺。在如此良好的配合輪動的行情之中,市場的投資機會相對較多。
在眾多良好勢頭在持續維系的背景下,短期市場當中的投資機會要大於投資風險。從操作上看,可以繼續持股待漲,積極關注受益政策導向的題材概念股,如城鎮化建設、新能源以及油氣能源改革等熱門題材股的投資機會。
貨幣現放松跡象 反彈再添想象空間
在經濟數據下滑至增長目標之下后,政策開始適時地動起來了。定向降準或許暗示貨幣政策會進一步寬鬆,這也將給市場的反彈帶來動力和想象空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部署落實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會議確定,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中證研究中心認為,在一季度經濟形勢下滑背景下,金融服務“三農”發展是此前棚戶區、鐵路建設等政策微刺激的延續,顯示政策托底。某種意義而言,對縣域農商行和合作銀行定向降準是貨幣政策的信號,回顧貨幣政策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2008年9月降準同樣首先始於中小型存款機構。結合近期央行行長“央行參與了7.5%的增長目標的制定”的表態,如果經濟繼續向下偏離目標區間,預計貨幣政策會進一步寬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二季度貨幣環境總體寬鬆可以期待,表外融資加強監管也有望延續,一為托底,二為防范金融風險。
民生證券研究指出,貨幣政策定向發力,從挖坑放水到開渠引水,有助於壓低長端利率,部分降低融資成本,有助於市場信心恢復。
國信證券認為,定向降準只是開始,扶植農業也只是序幕,預計下一步可能會有更多定向寬鬆措施出臺。
從目前來看,國務院的這一措施給市場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動力,這一動力將一直發揮作用直至其被證偽。借助於這一利好政策,大盤將再次挑戰年線。投資者可以關注以下投資機會:
首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和《進一步支援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從財政稅收、投融資、資產和土地處置等方面給予文化企業支援。為支援廣電行業進一步深化三網融合,明確提出把有線數字電視的增值稅免稅政策再延長3年。另據了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亦在努力降低門檻,支援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廣電產業。投資者可以關注相關受益個股。
其次,近期相關主管部門對整合電路企業進行了密集調研。由於行業扶持政策細則已經完成,業內預計調研結束后最快將在5月底前公布。業內人士透露,扶持措施包括政府將成立專門的股權投資基金,通過入股、合資的方式對整合電路產業注入資金,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率先落實,如中芯國際北京二期工程,產業基金出資額達300億元,扶持力度超前。相關受益股值得關注。 (中證投資)
國務院傳遞重磅信號 三大受益題材或成龍頭
周三首季度GDP雖低於管理層所定的7.5%,但高於市場預期仍在可接受范圍內,微減速自然對應微刺激,因此國務院今日也開始適當降縣域農商行存準率,這也從側面傳遞出國務院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可能性小,A股短期仍會在震盪下出現大分化。
從盤面來看,由於宏觀經濟增速穩定,大盤權重股表現相對穩定,而權重的企穩,再次給予部分題材表演的機會。其中既有傳媒教育板塊的王者歸來,全通教育(行情,問診)強勢漲停;又有觸屏與上海自貿的梅開二度;還有次新股的翩翩起舞。不過無論是反彈力度還是持續性,這些題材均不如一季報業績大增類個股表現好。如大富科技(行情,問診),公司首季盈利2.9億,同比增長10000%之多,股價便像坐上火箭一樣起飛,短時間內便暴漲了78%,成為近期為數不多的持續性大漲龍頭。由此可見,當前行情下,最值得投資者關注的題材,仍是一季報業績暴增的個股。
一季報業績往往也意味著全年業績的好壞,這也是主力能頻頻爆炒一季報業績大增個股的原因。那除了此題材外,還有什么題材可能獨立於大勢走出獨立大漲行情的呢?我們廣州萬隆認為,三大國務院受益題材有望比肩上漲,成為結構性反彈龍頭。
首先,國務院對農商行定向降準。首先之前開展或者參股農商金融服務業務上市公司將率先獲益;另外,國務院提到積極鼓勵開展農村融資租賃業務,農業機械需求也有望增加。那些農機、農村租賃上市公司有望成獨立大勢反彈龍頭。
其次,國務院決定對廣電行業部分收費免征增值稅,並對符合條件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這將對廣電行業引入民營資本帶來更好契機。那些調整較為充分,且前期又有主力積極運作的傳媒類個股將迎來新契機,如粵傳媒(行情,問診)與全通教育的逆勢漲停。
最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天5次闡釋合理區間,表示不采取強刺激措施。意味著管理層繼續推進改革,因此具有實質性改革題材、且短期回調到位的概念,有望迎來新反彈機遇。
所謂炒股就要跟著政策走,只有緊跟政策導向,才能在短線炒作中獲得巨額收益。這從去年上海自貿區的瘋狂飆漲,到今年京津冀概念的強勢崛起,再到新疆板塊的逆勢連漲中便可看出。因此,在市場只有結構性強勢特征下,我們不應一味的抱怨指數的低迷,而順應趨勢,積極起來,從而利用政策的利好導向,獲得應有的收益,如符合上面三大主線的國務院利好題材,便是我們大膽版面的方向。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