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爆美監控 衛報華郵奪普立茲 紐時憑波馬恐襲奪攝影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16 08:32
《衛報》前記者格林沃爾德(左)和美國紀錄片導演普瓦特拉斯。
圖片來源;美聯社/香港文匯報
被視為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前日公布得獎名單,英國《衛報》美國版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職員斯諾登提供的密件,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大規模監控計劃,共同獲頒最重要的「公共服務獎」。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斯諾登去年5月在香港接受《衛報》記者格林沃爾德、麥柯斯吉和美國紀錄片導演普瓦特拉斯秘密訪問,並提供機密文件。《衛報》之後與《華郵》合作發表一系列報道,揭露國安局監控全球通訊網絡及35國元首的手機,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報道又揭露國安局進入Google及雅虎等大型網絡企業的伺服器,蒐集用戶資料。
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讚揚有關報導「引發政府和公眾關於安全和私隱的重要討論」,並引導民眾如何在國家安全的更大框架下,看待今次洩密事件。自2002年起擔任普立茲獎管理人的吉斯勒表示,今次頒獎決定「並不是特別因為斯諾登」。
身處俄羅斯的斯諾登隨即發表聲明祝賀兩報獲獎,稱獎項證明「那些深信公眾在政府治理中應享有一個角色的人是正確的」。他又感謝記者的勇敢付出,讚揚他們在多方施壓下沒放棄報道。
《衛報》總編輯拉斯布里傑對揭密報道獲獎感到光榮,形容這個新聞故事非常複雜,出版時更受到多方施壓阻撓,感謝記者和同僚支持。他又稱要與斯諾登共享殊榮,讚揚對方為了公眾,不惜作出重大犧牲,獎項是對其勇氣的最大肯定。
不過,揭密報道獲獎亦引起美國強硬派政客不滿,共和黨眾議員彼得.金在微博twitter發言,批評普立茲獎頒予「叛徒」斯諾登是「恥辱」。白宮發言人表示國安局無意置評。
《衛報》和《華盛頓郵報》揭露華府監控的報道獲得普立茲獎肯定,令人回想起1971年《紐約時報》等傳媒因刊登越戰機密報告「五角大樓文件」(Pentagon Papers),同樣獲獎。參與今次監控報道的《華郵》記者格爾曼對此感到高興,認為獎項證明他們「沒走錯路或把事情弄糟」。
前美國軍事分析員埃爾斯伯格1971年把大量越戰機密文件洩露給傳媒,引起軒然大波。當時美國政府指控報道危害國家安全,但最高法院裁定,傳媒報道受到美國憲法第一條保障言論自由。 (接下頁)
[NT:PAGE=$]
其他獎項方面,《華郵》憑美國家庭領取政府食物補助的系列報道,奪得「解釋性新聞獎」。路透社報道緬甸穆斯林少數族裔遭暴力迫害,贏得「國際新聞獎」。《紐約時報》以肯尼亞商場恐襲和波士頓馬拉松恐襲受害者康復過程,分別贏得「突發新聞攝影獎」和「專題攝影獎」,但卻失落文字報導方面的獎項。
波士頓馬拉松恐襲昨(15)日一周年之際,《波士頓環球報》憑緊貼報道恐襲案,獲頒普立茲「突發新聞獎」,令獎項別具意義。
從去年事發到警方逮捕疑犯,該報一直緊貼追蹤事態發展,其間更把原本收費的網絡版免費開放予公眾,成為全球媒體以至民眾獲得最新消息的重要窗口。評委會讚揚該報報道詳盡,故事撼動人心,完整記下慘劇帶來的衝擊。
該報主編麥格羅里在公司宣布得獎消息後,帶領同事在編輯室為爆炸受害人默哀。他形容波馬恐襲是報社很多同事入行以來最大挑戰,沒任何一人為報道這宗新聞感到高興,希望今後不會再發生這種悲劇。
該報表示,過去12年獲得7次普立茲獎,今次是歷來第23次獲獎,亦是首次獲頒突發新聞獎。
波士頓博伊爾斯頓街昨舉行悼念儀式,當地教堂於美東時間昨午2時49分(香港時間今晨2時49分),即首枚炸彈在終點線爆炸一刻,響起鐘聲。副總統拜登夫婦出席在當地海因斯展覽中心的活動,總統奧巴馬則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默哀悼念。
恐襲造成3死逾260傷後,下周一舉行的今屆波馬將加強保安,更多警員派駐街道,起跑線及終點線等比賽範圍禁止著帶背囊、玻璃樽及大型容器。
肯尼亞商場恐襲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紐約時報》資深戰地記者希克斯去年不畏危險,走入肯尼亞內羅畢商場恐襲現場拍照,獲頒「突發新聞攝影獎」。槍戰發生時,希克斯正身處商場附近,隨即趕至用「傻瓜機」拍照,之後才致電妻子要她帶來頭盔、避彈衣和專業相機。
波士頓馬拉松恐襲受害人鮑曼雙腿需要截肢,《紐時》記者哈納跟進報道其康復過程,獲頒「專題攝影獎」。
普立茲獎於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普立茲的遺願設立,每年頒發一次,分新聞以及文學、戲劇和音樂兩大類,共21個獎項。新聞獎被視為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平均每年有超過2500件作品參選,由普立茲獎評委會評定。今年頒獎典禮將於下月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行,公共服務獎兩個得獎單位將獲頒金牌,其他則會獲得1萬美元(約7.75萬港元)獎金。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普立茲獎網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