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威:房地產是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華南新聞中心 段婷 發自香港
和訊網訊息 4月14日,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召開關於中國經濟展望的電話會議,預計房地產將會從2014年開始至未來幾年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而非該行四個月前預計的時間點2015年,認為目前房地產先行指數已出現下滑,未來房地投資將會逐漸走緩,負面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顯現出來。
張智威指出,地方融資平臺、影子銀行、信托違約等這些在市場中已有足夠的討論,大家也有一定的認識,並且這些方面相對房地產來說更容易控制。
他從三個方面解釋為何房地產是“最大風險”:首先,房地產系統性風險比經濟中的其他方面大很多,房地產收入是中國財政收入不可或缺的來源,占財政收入的39%,其中25%屬於賣地收入,其他則是房地產交易相關稅收,一旦房地產出現風險可能對財政收入壓力大;二是從投資角度,房地產投資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地方融資平臺加上房地產投資占一半,同時基建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基建與房地產也是息息相關,是中國經濟中的支柱作用;三是中國房地產已經出現供給過剩的狀態,三年前並未出現明顯的供給過剩,但是今年來看整體情況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現在很多城市都出現供給過剩,比如二線城市杭州(樓盤)出現房地產價格調整等。
張智威強調,過去十幾年房地產投資,每年的增長在20%的水平,如果房地產投資出現同比下滑至10%,這是完全可能的情況,這樣對整個經濟的沖擊較大,而目前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基建已經面對比較大的壓力。對於讓政府放開限購政策的呼聲,張智威表示,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放松對中國未來房地產發展的影響是否有效抱有疑問。
張智威認為,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和城鎮化問題存在“荷蘭病(dutch disease)”風險。“荷蘭病”是指一些國家對於自然資源行業,尤其是石油、銅礦出口的依賴,使得國家資源會涌向這些方面,整個經濟對這些自然資源依賴使得經濟增長的波動性會增大。中國的情況有些類同,房地產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中國經濟的未來可能由於對房地產的依賴波動性會增大,整個社會的資源會出現錯配。
城鎮化問題方面,張智威指出,野村國際預計中國城鎮化步伐未來會放緩,緣於三方面影響,一是過去10多年快速發展的工業化,目前進程放緩,對城市化進程有不利影響;二是2011年勞動力市場已過拐點,農村剩余勞動力供給變少,新增農民工數量在減少,去年只有600萬左右,影響城鎮化進程;三是過去五年政府的造城運動,對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增加,未來幾年這種模式會逐漸弱化。
宏觀方面,張智威提到,中國的貨幣政策立場有溫和的緊縮傾向,並預計盡管存在有利的基數效應,但第一季度中國的gdp同比增長速度仍將放緩至7.5%,第二季度進一步放緩至7.1%。考慮到中國的2014年gdp增長目標為7.5%這一因素,預計政府將會在第二季度中放寬貨幣政策以支援經濟增長。預計政府五六月份會降存準率50個基點。
- 海外置產首選 9/3台北9/4高雄說明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