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大分化格局漸近:中國金融市場可以更具“攻擊性”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近日,在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辦的《大分化:全球經濟金融新格局》主題研討會上,多位金融界專家暢談在全球經濟金融大分化格局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所面臨的考驗與挑戰,共同探討大分化背景下中國未來經濟改革、創新、可持續發展的應對思路。

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曹彤:“雙過剩”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曹彤認為全球金融正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發展過程。從大分化的歷史背景來看,目前全球的生產供給能力和貨幣供給能力都進入到過剩階段,從區域性的過剩逐漸演化成全球性的過剩。盡管已經過剩,但仍在加速階段。他指出,面對“雙過剩”的風險,國際貨幣治理需要轉變目前普遍采用的供給性機制,形成治理、約束的機制和架構。同樣,他認為 “雙過剩”也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中國自身也是雙過剩的中心,全球過剩的同時,自我也有過剩。中國應在此背景下思考改革的規則與方向。

美銀美林前董事總經理高濱:警惕QE撤離下的資本外逃風險

美銀美林前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利率規則主管高濱認為盡管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很高,但也必須注意防范資本外逃的風險。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經濟在當前遇到增速下滑的風險,並且人民幣在近期出現的連續貶值的節奏,也讓停留在中國的海外“熱錢”更傾向於逃離。

他就目前的國際金融形勢下,各國遇到危機時普遍使用QE規則的做法表示擔憂,他指出,並非所有的貨幣政策寬鬆都能達到美聯儲QE政策的效果。對中國這樣一個同時存在過剩和短缺的經濟體,單純依靠開動印鈔機以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雖然可能在創造出短期需求后,消化部分過剩的產能,但由此造成的通脹問題,卻可能在短期投資效應消失后,引發滯脹的狀況,這樣勢必貨幣政策會變得更加的艱難。

大宗商品基金規則師:中國金融市場可以更具“攻擊性”

來自美國大宗商品基金Blenheim基金的資深規則師富察理盛從大宗商品的角度分析,認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大宗商品在2014年--2015年將可能有一些相對流動性比較差的資產,如銀行的貸款、應收帳款,還有房地產等市場會出現一些風險。但是他同時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表示樂觀,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轉換的過程當中,實體經濟更要防御,但是金融市場可以稍微積極一些,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的一些全球供應鏈和大宗商品物流、倉儲、庫存的變動,對中國還是有很多機會。

日前,正在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所發布的年度報告也指出,全球經濟實現穩健復甦,但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形勢再次出現背離,新興經濟體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新興經濟體的困境,不僅表現在經濟增速的快速下滑上,還體現在匯率、國際收支平衡、金融脆弱性等指標的明顯惡化上。中國及亞洲多數經濟體也面臨同樣風險。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博鰲論壇的發言所指出“亞洲經濟的命運取決於改革創新和結構調整”,未來,如何通過改革和調整,增強內生動力,將是在大分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重要考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