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起:建議成立證券市場改革會計審計組 推動監管轉型
鉅亨網新聞中心
?????????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右)接受金融界網站主持人蔣超采訪
編者按:2014年“兩會”在期待中正式開幕。金融界網站為網友獻上“金融界兩會零距離”特別欄目,聚焦兩會財經熱點,呈現背后細節故事。
金融界網站北京訊 資本市場改革始終牽動億萬投資者目光,也使得證監會背負指責與不解,被稱之為坐在“火山口”上。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證券市場深化改革路線圖似乎越來越清晰,而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與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相關的31字方針:“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規範發展債券市場。”這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莫過於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對此,證監會主席肖鋼參加人大安徽團全團討論時表示,對於推進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工作,證監會2014年的任務是研究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的方案,方案今年可以完成,但注冊制正式實施要待《證券法》修改之后。肖鋼同事表示,將積極推送以資訊披露監管為中心的監管轉型。
注冊制推行的基礎條件有哪些?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在接受金融界網站專訪時表示,從本次IPO重啟后發生的一系列問題看,在向注冊制過渡的進程中,支撐整個市場的會計審計頂層資源和監管力量分散,相關政策的制定缺少穩定性和確定性預期。為此,他建議整合現有專業資源,盡快由證監會牽頭成立證券市場會計審計組,“用潤物細無聲的力量來調解市場和監管之間的矛盾。用改革的力量,用改革之水,來澆灌資本市場這棵大樹。”
張連起在本次兩會上提出“關於盡快成立證券市場改革會計審計組的提案”,以下為提案全文:
《關於盡快成立證券市場改革會計審計組的提案》
近年來,證券市場發生的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丑聞,背后都與相關公司治理層、管理層設計操縱的財務會計舞弊案有關。
首次發行股票的公司(IPO)由證監會設立的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生殺大權攬在證監會懷里,一方面容易喪失公平中立的市場功能,另一方面也讓證監會白白背上了信用黑鍋。公司IPO在發審委“過堂”,最後被通過或被否決,相當於證監會為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背書擔保,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除了增加尋租機會外,對樹立證監會的權威性、專業性和公正性沒有任何益處。從目前情況看,上市公司資訊質量並沒有因為審核而好轉,類似“綠大地(行情,問診)”、“萬福生科(行情,問診)”、“紫鑫藥業(行情,問診)”等上市公司會計審計丑聞層出不窮,而審核者不必擔責,投資者怨聲載道,證券市場備受傷害。
從本次IPO重啟后發生的一系列問題看,在向注冊制過渡的進程中,支撐整個市場的會計審計頂層資源和監管力量分散,相關政策的制定缺少穩定性和確定性預期。為此,建議整合現有專業資源,盡快由證監會牽頭成立證券市場會計審計組:
第一,證券市場改革會計審計改革組由證監會、財政部、銀監會、保監會、國資委、學術界、注冊會計師界的資深專家組成,辦事機構設在證監會會計部。主要職責是涉及公司IPO、上市公司年報、資訊披露等領域存在的重大會計審計問題進行獨立判斷、統籌應對、綜合治理、督促落實。旨在增強證券市場的權威性、公正性、透明性,彌補行政效能缺失,推動證監會的監管職能轉型。
第二,制定核准制向注冊制過渡的會計審計路線圖和相關準則指引。證券市場改革會計審計組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為發揮市場決定作用的監管轉型提供政策準備,為以資訊披露為基礎的新股發行改革提供專業咨詢,規劃證券市場會計審計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值得強調的是,注冊制並非無標準、無門檻,同樣需要有包括會計審計標準在內的嚴格檢驗,合格者才能放行。
第三,協調各方、統一監督、分類指導交易所、發審委、執業機構的會計審計工作。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